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加快建立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制度,认真履行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职责,按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要求,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标准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充分考虑了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水、湿地、海洋等领域现有标准的基础,按照标准体系编制的原则和结构化思想,以统一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标准为核心,按照体系构建的总体设计和工作流程而构建。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切实履行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职责,2020年1月,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自然资发〔2020〕15号)(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要求从法规制度、标准、技术以及质量管理等4个方面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业务体系建设,要求加强基础理论和...  相似文献   

3.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屏障,也是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关键领域。海洋调查监测体系作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在海洋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建立健全海洋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推动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结合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任务与要求,从海洋自然地理特征出发,全面分析我国海洋自然地理格局和自然系统的性状特征;构建我国海洋调查监测体系,分析海洋调查监测面临的关键技术,总结海洋调查监测体系在海洋管理中的典型业务应用,提出海洋调查监测的后续工作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四川省自然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印发(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自2020年到2022年,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建成互联互通的自然资源"一张网"、分布式的三维立体自然资源"一张图"和统一的应用支撑"一平台",在此基础上构建满足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监管决策和政务服务的三大应用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一、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职责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履行自然资源管理"两个统一、六项职责"的前提和基础。随着自然资源部的成立,我国将构建统一组织开展、统一法规依据、统一调查体系、统一分类标准、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数据平台的"六统一"自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的大背景下,以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以下简称“国土三调”)作为基础底图,推进相关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是大势所趋。山东省2020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以下简称“一张图”)更新调查以“国土三调”成果作为基础底图,探索了基础调查和专项调查在技术路径上的融合衔接。本文通过研讨融合衔接的技术路线以及遇到的具体问题,分析了以“国土三调”为基础底图推进“一张图”细化调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围绕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域海岛7类自然资源,构建国家级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实现对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成果的逻辑集成、立体管理和在线服务应用,形成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一张底版、一套数据。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青海省印发《省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以下简称《责任清单》),明确了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构建了内容完善、边界清晰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对落实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责任,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责任清单》明确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的职责为: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统一确权登记、  相似文献   

9.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支撑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职责,急需构建我国水资源调查指标体系、技术方法和技术标准。本文在分析形势、需求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近年的探索实践,提出新时期水资源调查监测目标任务,即建立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水资源调查技术标准和指标体系,完善年度调查监测与10年一周期调查评价制度,掌握水资源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年度变化;围绕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区划、数据库与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智慧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7个方面任务,分析调查监测技术方法体系存在的短板,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构建水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制定完善水资源调查生产技术规定和标准体系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日前,自然资源部发布《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以下简称《分类指南》),明确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的总体框架及各类用途的名称、代码与含义。2020年12月10日,自然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此进行解读。为什么要统一用地用海分类?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说:“《分类指南》是实施国家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一项重要基础性标准,对履行‘两统一’‘多规合一’职责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统一时点更新,完成统一时点更新工作是全面完成"三调"调查阶段工作的一项重要标志和重要环节,是"三调"调查阶段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慈溪市"三调"统一时点更新工作已经启动,尽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新冠肺炎疫情仍未解除,但慈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始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在京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通气会上获悉,我国将构建"统一组织开展、统一法规依据、统一调查体系、统一分类标准、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数据平台"的"六统一"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彻底解决各类自然资源调查数出多门的问题,全面查清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形成一套全面、完善、权威的自然资源管理基础数据,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国土空间变化监测体系,以满足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3.
政策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标准体系发布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标准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包括通用、调查、监测、分析评价、成果及应用5大类22小类。一是通用类标准。规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活动和成果所需的基础、通用标准,包含术语、分类、质量3个小类,其中,术语、分类是基础和核心,质量类标准是通用要求,贯穿整个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活动过程的质量监管、日常质量监督、成果质量验收等。二是调查类标准。规定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指标、技术要求、方法流程等,包含基础调查、耕地资源调查、森林资源调查、草原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湿地资源调查、海洋资源调查、地下资源调查、地表基质调查以及其他等10个小类。三是监测类标准。  相似文献   

14.
正编者按: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是我们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新时代以后,一次极其重要的基础的国情国力调查。做好三调工作,是广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夯实自然资源调查基础和推进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举措,是广西持续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结合草地资源调查要求和三调成果内容建立了草地分类与三调工作分类的对照关系,构建了基于三调成果的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路线与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对利用三调成果开展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2019年以来,宁波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彻执行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和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实施方案》,全面加强调查监测体系建设,动态精准掌握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变化情况,取得良好成效,为"两统一"职责履行提供服务保障,助力高...  相似文献   

17.
正国土调查是摸清自然资源家底,统一获取山水林田湖草一张图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工作。2017年启动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以下简称三调),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各作业承担单位共投入3 500多人开展调查工作,经过艰苦攻坚、奋力拼搏,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19年6月23日,全区三调的初步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重庆市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要求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为重点,以落实产权主体为关键,以调查监测和确权登记为基础,加强监督管理,注重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全市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在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方面,《方案》要求创新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实现形式,制定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工作实施方案。总结大足区  相似文献   

19.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2019年成立以来,紧密围绕自然资源部关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总体部署,提早谋划,主动作为,从调查监测业务体系、指标体系、数据体系、系统平台和技术支撑体系等五个方面初步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工作,有效保障了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调查监测工作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20.
<正>调查监测各类自然资源的数量、布局及权属,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依据,也是保障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实施,表明我国已经从单一的土地调查向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转变,这是自然资源部组建以来行使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重要举措。同时,自然资源部正式提出了我国将构建"统一组织开展、统一法规依据、统一调查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