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正在建设中的我国地震信息系统卫星通信网的总体规划、组网方案、网络功能和系统配置,并且详细地讨论了各种数据的通信方式,认为由V-NET系统构成的地震信息卫星通信网具有传输地震数据、声码话音、图文传真、计算机数据的综合数据通信能力,能够为地震信息系统提供高速、可靠且价廉的数据传输服务。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各种类型防火墙和它们的结构。通过湖北省新型业务网络防火墙建设的实例,探讨了如何应用防火墙技术提高气象业务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对湖北省新型业务网络防火墙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城市地震烈度速报系统需要大量布置地震数据采集点的实际情况,提出以ARM作为微处理器,控制模数转换芯片转换由MEMS加速度计采集的振动信号,并通过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的强震动数据采集方案,获得的信号符合地震观测数据采集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4.
2月 2 4日 ,辜胜阻副省长听取了省地震局李强局长关于全省防震减灾工作情况的汇报。他详细询问了地方地震机构建设、地震重点工作区分布、地震监测能力和水库诱发地震等问题 ,并与李强局长讨论了水库诱发地震的成因问题。他要求高度重视水库诱发地震研究。对省地震局提出的有关《湖北省地震应急快速反应系统建设》项目省级配套经费、加强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等问题 ,他在充分了解情况后 ,要求有关单位尽快对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给予批复 ,发文承诺省级配套经费 ,并要求省计委、省地震局协商联合发文 ,加强湖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  相似文献   

5.
移动位置服务在未来几年内将成为移动运营商的主要增值手段,中国联通今年将在CDMA1x网络中启动gpsOne定位业务。通过分析比较各种定位技术,根据监外服刑监管系统的要求,提出采用中国联通的CDMA1x网络和gpsOne定位平台来进行数据传输和位置跟踪的监管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并在系统架构、电子镣铐的软硬件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面向地震行业,以交互式门户网站提供零障碍、一站式、可视化的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以使用便捷、高效稳定、扩展性好为目标,对地震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服务端架构、数据库及其功能进行设计。基于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要求,规范化地震数据检索、可视化、共享模式,实现了多源地震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原型系统。系统面向地震行业用户开放,可以促进行业业务工作的开展和地震科技的研究,全面提升地震科学数据的交换、共享、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7.
基于三层结构的企业级GIS中数据对象的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网络技术和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系统从桌面转向企业级。企业级应用具有用户数多、数据量大、业务多变、对可扩展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等特点,使得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成为系统成败的关键。本文介绍了系统体系结构演化的过程,阐述了基于三层体系结构的优点和构建数据对象的必要性;在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符合企业级GIS要求的数据对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VPN技术在浙江省气象网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浙江省气象业务的不断发展,网络数据交换日益增多,同时更多基于网络的气象业务的增加,如网络视频会商、自动站数据传输等,使目前浙江省气象系统专线网络运行已达到极限,所以需要建立VPN网以对现有的网络作链路上的备份,而VPN的建立同时还可以实现移动办公,领导能在远程调用内网的资料进行远程决策服务和汇报工作。主要介绍VPN技术并叙述VPN技术在浙江省气象系统网络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Token Bos经过适当修改和发展可以移植到以太网上,再通过对硬实时协议栈RTCC的改造,可以将两种协议融合为一种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具有传输硬实时、软实时和非实时数据功能的综合业务网络访问控制技术(ISE),即可在一套系统中同时实现传统网络业务和硬实时数据传输业务。  相似文献   

10.
为改变目前GPS观测数据邮递的数据传递方式,研究用公用电话网进行GPS观测数据传递的传输技术。通过实验以及联调证明此项传输技术不仅传输速度高,而且传输准确,使用方便,系统功能强,还可服务于工程监测、自然灾害防御、地震前兆监测等需数据通信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虚拟现实的三维时态GIS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三维场景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中人机交互的主界面。本系统中包括地球和流域两个场景,其中流域的两大基本要素是地形和河道。系统将DEM地形和河网表达在三维场景中,通过读取连续时段的河网格网数据进行水流的动态演示,体现时态GIS的历史回溯性;同时与虚拟现实结合,在场景中实时增加模型,并可以对其选择,变换,删除等。最后实现了对地形任意点的位置查询和不同时刻河流各格网点的水位、流速和流向的查询等功能,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性。  相似文献   

12.
??????????λ?????????????????λ????????????????????????????????????????????GPS????α??????????????????????????GPS???????????λ???????????ü?????????????????????????????CSCORS???????????ε?λ????????????????β??λ??????????????仯????????????λ???????????????????GPS????????????ò????????ò????λ???????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大规模GNSS网在数据预处理、组织管理、基准站选取、处理策略、分区方案、质量检核与评估以及现有研究中速度场模型数据量小、连续性不佳、现势性不强等问题,首先基于2011~2017年陆态网260多个连续运行基准站的观测数据探讨大网解算的一体化数据处理流程,给出适用于大规模GNSS网数据处理的优化原则与质量评估方案,并着重分析不同的数据解算成果评估策略,其对大规模GNSS站网的高精度数据解算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然后基于解算得到的ITRF2014框架下高精度速度场成果,采用克里金插值构建中国大陆水平格网速度场模型,并利用国内IGS站和陆态网区域站的精确速度值,对格网内插结果进行外部检验,结果表明,东、北方向速度残差的平均误差和中误差均小于2 mm/a,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可靠性、简便性与现势性。  相似文献   

14.
鉴于欧拉矢量参数在局部区域适应性较差,提出一种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速度场逼近方法。首先利用已有欧拉矢量参数估计站点速度,将剩余残差作为Elman神经网络拟合量进行逼近;然后将Elman神经网络估计结果与欧拉矢量计算速度相叠加,获得区域速度场模型。利用山东区域速度场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削弱系统误差影响,提高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5.
????????GPS?????????????????????GPS?????????????????????????????????????????????????????????????????????????С??????????巨????λ??????????????ò??????????????????GPS????λ???????????????????????????????????С????????????????????巽???????????????????????λ????????????????Ч??С????????????  相似文献   

16.
基于Web服务的海洋矢量场远程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GIS大部分空间数据的静态网络可视化共享及其服务器端数据集中管理提供底层数据服务的方式,不仅难以满足与日剧增的多源异构海量空间数据共享需求,同时从应用角度也难以满足对动态性较强的海洋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可视化共享的需求。而网络Web服务和网格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与网络GIS的有机结合,使得分布式、一站式的空间数据实时动态网络可视化共享成为可能。因此,本文针对海洋矢量场信息,深入分析其网络实时动态可视化需求及相应的技术难点,并以Web服务为基础,探讨了在Web服务与网络GIS技术基础上建立一站式海洋环境矢量场网络动态可视化共享系统的技术方法和具体系统结构。文章最后以海洋流场数据为例,具体采用ArcGIS Server的网络服务技术,以及Arc Engine的高效可视化技术,具体实现海洋流场的网络动态可视化共享平台。实践证明,基于Web服务的海流网络可视化系统较好地满足了用户对矢量场数据网络共享与可视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利用PANDA软件计算2011-01~2014-10“陆态网络”所有基准站的单日解坐标,并采用QOCA软件解算基准站水平运动速度场。分析显示,PANDA软件水平定位精度达到2 mm,且根据QOCA软件计算的“陆态网络”基准站水平运动速度场与中国地震局发布的速度场互差RMS在东西、南北方向分别为112 mm/a、0.95 mm/a,表明计算结果准确、可靠。在此基础上,基于速度场数值结果描述了中国大陆相对欧亚板块的水平运动速度场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如何高效地动态监测、模拟和预测地表水过程是防灾减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科学化的国土整治、区域规划、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因此,本文利用统一计算设备架构(CUDA)对基于不规则三角网(TIN)的地表水动态模拟算法进行并行化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CUDA的地表水动态模拟并行方法,旨在对任意时刻的地表水进行快速、高精度的动态模拟,从而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该算法从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中提取地形特征点和流域线,生成受流域线约束的TIN。在此基础上,根据TIN表面的三角面坐标数据获取水流方向,再结合任意位置的降雨源点追踪得到流水线网络。基于曼宁公式,利用流水线流速计算核函数得到每条流水线上雨滴的流速,结合预设的时间,利用汇流量统计核函数得到该时刻的地表汇流量。具体的并行化过程包括数据的传输,CUDA中线程的划分和流水线流速计算核函数和汇流量统计核函数的实现。本文选取位于加拿大新布伦瑞克西北部的BBW(Black Brook Watershed)流域作为实验样区,将该算法与改进前的方法进行对比表明,该模型在保持精度的同时,大幅提高了模拟效率,加速比达到11.2;另外,通过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并行方法的Nash系数提高了88%,相关系数提高了5%。  相似文献   

19.
神经网络法反演海水叶绿素浓度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洋水色遥感的最终目的之一是监测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而反映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浮游植物中的叶绿素浓度[1]。对于海水叶绿素浓度的遥感反演研究工作至今已进行了30多年,方法主要是基于蓝-绿波段比值的经验统计法。近些年,随着水色遥感器的改进及数据处理方法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荧光高度法[2]和神经网络法[3-5]。本文基于SeaBAM(SeaWiFSBio-OpticalAlgorithmMini-Workshop)小组搜集的全球范围叶绿素浓度与离水辐射率的同步观测数据,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反演海水叶绿素浓度,并将其结果与SeaBAM经验算法进行了比较及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电力系统可靠性和实时性高,电网结构复杂,数据量大等特点,对电力GIS的网络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和实现了电力GIS的网络模型。该模型把电网的网络结构映射为几何网络和逻辑网络,实现了地理图与逻辑图的相互映射,通过引进复杂边和复杂交点技术解决了边"破碎"和点"破碎"问题,从而大大简化了查询维护和网络分析的复杂性。该模型支持高效率的电网网络拓扑结构的实时重构,已在我们的输配电网GIS中进行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