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1974 只有一个地球 1975 人类居住 1976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 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 1978没有破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人类密集居住的场所,是人类对地质环境施加重要作用的场所。其形态、用地、发展均与所在的地质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在地质环境制约着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建设发展也不断地改造和重塑地质环境。但是在城市建设中,若对地质环境质量认识不足,则极易造成工程建设的损失。当人类工程活动强度超过地质环境容量时,地质环境的自然平衡就会被破坏,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自诞生起,从未停止过对地球的探索和认知,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探索更好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空间。近几十年以来,全球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减少、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臭氧层遭到破坏、土地退化与荒漠化加剧、环境恶化及自然灾害频发等全球性资源环境问题引发了全社会广泛关注,迫切要求人们用新的视角和新的技术研究地球的现状和演化规律,推动资源、环境和灾害等问题的解决。于是,以研究地球各圈层特征的地球科学首当其冲,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我们热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它岗位平凡,但事关人类与自然界的平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得以真切地体现。地质灾害防治,国务院颁布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裂缝、沉降,调查、监测、预警预报、避让、治理,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少受损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及城乡建设选址服务,建议工程加固或合理避让,免遭突发性地质灾害破坏,为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减少人为活动造成环境破坏,实施平整、绿化、复耕,还人类以美好的生存环境,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王梅 《国土资源》2002,(12):54-55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益高涨——向往健康、安全和舒适的居住环境。所谓“健康住宅”,就是“以人为本”,不仅包括与居住相关联的物理量值,诸如:温度、湿度、通风换气  相似文献   

6.
还在读中学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么一则骇人的预言:人类终被自己创造的文明所毁灭。当时直接反映到大脑上来的,就是足以让整个地球毁灭几次的美苏大国所拥有的核武器,为此而感到格外恐惧。随着冷战的结束,那种核大战阴影下的恐惧渐渐消失了。然而,工业大齿轮在全球的高速运转,人类又面临着多种新的危机,即生态冲突和环境危机,及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村——这颗宇宙中蓝色的星球,已经出现了普遍的污染,江河断流,地面下沉、塌陷,若干生物灭绝和濒临灭绝,生态严重失衡等现象。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伴随社会繁华的是自然环境的恶化,欣欣向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威胁人类生存的“杀手”。频发的各种自然灾害、传染疾病,无不与人类对自身赖于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漠视有关。在我国,由于受西方社会发展强调的“竞争与征服”文化理念的影响,许多地方,特别是资源型发展地区,在没有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撑的条件下,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盲目地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江河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进行无节无度地开发,缺乏科学合理的、长远的规划,没有对地质灾害作出充分的评估,没有考虑开发后的隐患和治理问题,对自然资源没有强...  相似文献   

7.
1999年 4月 19日 ,广西区政府主席李兆焯签署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令第 3号 ,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自 1999年 6月 1日起施行。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地质环境变化 ,给经济建设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地质事件。广西境内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含岩溶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 )、地面沉降、矿坑突水、海水入侵等。人类居住的地球在其形成、发展、演化的 4 6亿年间 ,从来没有停止过运动 ,当部分运动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时便形成地质灾害。我国幅员辽阔 ,地质构造和地理条件十分复杂 ,…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生产、积聚和传播的中心。100多年前,世界上还没有一座城市拥有500万人口,而现在约有60座城市的人口超过500万,全球70亿人中的近50%居住在占世界总面积不到1%的城市地区。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对粮食、水、建筑材料以及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人类活动使城市地质环境所受的影响和压力与日俱增。同时,与城市土地利用、资源开发、废物处置、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等有关的地质问题日益突出,甚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和改造。因此,解决城市地区出…  相似文献   

9.
经过几十年的历程,江苏物探技术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宽.回顾了几十年来江苏物探工作发展的4个阶段.提出了在新的世纪中人口、资源、环境将是最为突出的三大热点问题.江苏物探工作任重道远,尤其在矿产资源勘查和环境检测与防治方面,将成为江苏物探技术大显身手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正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从旧石器时代人类利用火开始,到工业革命以来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大量开采利用,再到近代原子能的发现,可以说,能源的发展和进步,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为人类物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基础,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标志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以及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开发高效而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居住环境的放射性水平及室内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程度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国外早已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对人类的生活环境进行辐射及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我国政府也先后发布了多项有关人类生活环境放射性辐射及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标准,近年来又再次将建筑工程材料的放射性水平作了强制性检测规定。重视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核电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无节制的滥用宝贵的化石能源资源,致使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地球在变暖,如此下去将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未来能源必将是可持续发展和与环境亲和的。核能在具有这些特  相似文献   

13.
前言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它向人类提供了生态、能源和矿产等各种资源。在自然状态下,资源形成了特定的生态平衡环境,但由于人类的各项活动,特别是工业群和城市群的发展,资源的开发使资源的自然状态被改变,甚遭到破坏,从而影响人类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环境、资源、人类是一个自然综合体。环境为人类提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住宅发展走向“十二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主要依赖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长足进步以及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实施.引致我国在居住文化方面发生了传承文脉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的新的飞跃.一种既包括物质的硬件又包括知识和精神软件的“新居住文化”已经逐渐成形。反过来,新的居住文化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改变着人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所谓“居住改变中国”.就是这种反作用的高度提烁。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新居住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具体说可以列出以下12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国土资源》2002,(11):46-46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是对人类几千年发展经验教训的反思,特别是对工业革命以来发展道路的总结。——197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4个国家代表参加的人类环境大会。这次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也称《斯德哥尔摩宣言》,标志着人类开始正视环境问题。《人类环境宣言》强调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迫切性,也认同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虽然人们在那时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还不是很成熟,但这份宣言标志着人类已经开始正视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城市居住环境条件评价及其空间格局特征,以北京市城区内居住小区为基本评价单元,对城市居住环境条件进行评价,并采用地统计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刻画其空间格局特征。得出主要结论:①北京市城区城市居住环境条件等级处于较高水平。②城市居住环境条件综合指数与居住小区所在空间位置具有正相关性和聚集性,空间分布上整体呈市中心高、外围低,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特征。③各街道办事处和行政区划城市居住环境条件综合指数具有显著差异,城六区城市居住环境条件综合指数整体高于近郊区。通过对城市居住环境条件空间格局特征分析,发现增加城市内部公园绿地和城市水系、提高教育资源的密集程度、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的数量以及减少城市噪音污染等措施均可提高北京市城市居住环境条件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农村宅基地管理是保护农民权益、坚守耕地红线、维护管理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疏于管理,农村宅基地使用乱局——违法建设、破坏耕地势态严重。为此,笔者先后走访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芙蓉镇孔坪村和吉首市峒河办事处小溪村。从走访所了解的情况看,农村宅基地管理主要有建房诉求迫切、建设布局散乱、"两违"问题突出、耕地破坏严重、隐性市场活跃几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必然开发利用国土资源,从而造成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因此,我们应从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质环境,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加强地质环境的治理.  相似文献   

19.
县域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消耗的矿产资源与日俱增,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破坏了地质环境,诱发了众多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给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减轻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已成为我们  相似文献   

20.
<正>地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环境问题的暴露需要较长的时间。长期以来随着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速,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给城乡带来的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没有得到全社会足够的重视,这使得城乡原生地质环境不断地遭到破坏,出现了地基沉降、地面塌陷、泥石流、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等各种问题,给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灾难。2010年上半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