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ELES),依据1997年及2003年广东省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截面数据,对广东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城镇居民在“衣”和“食”得到满足之余,越来越重视对“住”与“行”的消费,同时,对精神文化、教育、交往联络、自身健康和保健也越来越关注,并提出了促进广东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成都市1978—2007年度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数据,构建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成都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两变量存在协整关系;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消费支出最根本的原因;由于误差修正系数为负数,符合反向修正机制,使得短期的消费政策无效。因此,长期来看,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优化供给和消费结构,才能实现扩大内需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3.
利用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面板数据(1991-2009),采用变系数模型、协整理论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其消费行为进行实证检验,并建立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模型,分析了边际消费倾向和自发性消费。结果表明:可支配收入与其消费支出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当期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Logisitic曲线模型和扩展支撑模型对居民可支配收入预测和单项消费预测,以河北省居民的收入及其消费支出为实例,研究了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分配和单项边际消费倾向,合理建立了预测模型,并理论计算了1999~2003年的通信消费方面的边际消费倾向、预测了2004~2008年通信消费情况。最后,根据预测结果对通信网络建设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与收入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消费结构和收入水平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原理对城乡居民各类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以期对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动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有关部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科学预测、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最后20年加剧的全球化进程,频繁的流动导致家庭不和谐和职业不稳定,消费驱动的功利主义不断增加着人们的精神压力,进而批量产生抑郁者、吸毒者、酗酒者和嫖娼卖淫者。环境越来越脏,气温越来越热,形成“钱越来越多,快乐越来越少”的窘状。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山东省的水资源短缺是一个不争事实,如何对有限的水资源有效管理是决策者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引入水足迹、虚拟水等概念和水足迹的计算方法,对山东省2004年水足迹进行了计算和评价,2004年山东省水资源足迹为397.61×108m3,人均水足迹为433.93 m3/人.年。结果表明,山东省面临着很大水资源压力,必须推进农业和工业节水技术,改善人类消费结构及消费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虚拟水进口,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相似文献   

8.
进入9月份,特别是临近中秋、国庆两节,受家庭消费提振,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投资和消费都将达到一年中的顶点,这就是所谓的“金九银十”现象。“金九银十”已成为煤、焦、钢等行业的强心针。  相似文献   

9.
随着辽西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开发利用安全、可靠的清洁能源,并提高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步解决日益突出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保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对改善城市投资环境,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辽宁省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打造全国第一温泉旅游大省战略决策,因此对辽西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田原 《国土资源》2006,(3):48-49
从指标体系的重大调整看“十一五”翻开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体系与以往五年计划相比有了意味深长的重大调整。主要指标有增有减,从“计划”向“规划”过渡“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主要指标比“十五”计划增加了7个,但“十五”计划中的一些指标,如“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等已没有了。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要通过计划逐一配置  相似文献   

11.
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铁路客流的动态关系数据,采用城市网络连锁模型,以城市之间铁路客流的流动性和集聚性为研究切入点,辨析省域城市的网络关联强度和空间组织结构特征。研究表明:① 湖北省域城市网络结构初步形成,整体呈现“东强西弱,北低南高”的态势,省域“单中心”网络格局特征突出,武汉是链接鄂东、鄂中、鄂西三大区域的核心枢纽;② 中心城市指向性和地域邻近指向性特征明显,整体受省域中心城市武汉的影响较大,与之紧密联系的周边城市是构成武汉“1+8”都市圈的主体;③ 交通轴线是客流联系的主要方向,以“十堰—襄阳—荆门—武汉”、“恩施—宜昌—荆州—武汉”等城市为主体的“>”型城市带,其空间组织结构联系较为紧密,是推动湖北省经济发展和实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载体,同时襄阳、宜昌在鄂西地区的枢纽作用日益凸显。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论,为省域空间规划的要义、趋势和取向提出了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基于信息熵方法探讨2006—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及规模演变,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开展了驱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山东省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逐年增加,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沿海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扩张较为显著。建设用地结构信息熵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波动态势,均衡度也呈波动变化,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在山东省城市建设用地中处于优势地位,山东省的城市建设用地仍处在开发状态。经济发展、人口变动、交通及产业结构是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978-2007年四川省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协整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说明了误差修正系数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  相似文献   

14.
CHEN  Zhen-lin XU  Qiang    HU Xiao 《山地科学学报》2013,10(6):996-1007
Currently, scant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dynamic response mechanism of the "Dualistic" structure roek slope. The analysis presented here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Dualistie" structure rock slope. By investigating the principle of energy distribu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effect of a join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A dynamic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model (RTM) for the "Dualistic" structure rock slope and explicit dynamic equations are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 slop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lastic mechanics and the principle of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The theoretical simulation solutions show that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Dualistic" structure rock slope (soft-hard) model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Dualistic" strueture rock slope (hard-soft) model, especially in the slope crest. The magnifying effect of rigid foundation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i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of soft foundation. With the amplitude increasing, the cracks could be found in the right slope (soft-hard) crest. The crest failure is firstly observed in the right slope (soft-hard)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 The reliability of theoretical model is also investigated by experiment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derived in this paper could also be used in future evaluations of Multi-layer rock slopes.  相似文献   

15.
中部崛起战略后,中国中部六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山西省、江西省和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张,不仅威胁粮食安全,更加剧资源环境约束。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2007—2018年中部六省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并运用Malmquist-Luerberger指数、重心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中部六省80个地级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演变、重心移动轨迹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情况。结果表明:① 2007—2018年中部六省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增长是靠技术进步“单轨驱动”的。②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值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且重心总体向东北方向移动。③ 中部六省各地级市之间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④ 除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外,城镇化率、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额均正向影响中部六省80个地级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其中,各个影响因素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从强到弱依次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额、建设用地面积、城镇化率、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小城市居民出行行为时空动态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在新型城镇化中至关重要,具有独特的居民出行行为特征,但以往的研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目前研究主要使用浮动车数据分析特大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但考虑到小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低、公共交通不发达、研究空间尺度精细等特点,这些研究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针对小城市的研究。因此,本文使用小城市出租车GPS轨迹数据识别上下客事件,沿道路生成随机样点采样得到了分时段的上下客密度,并对其时空动态进行描述和表达;筛选出显著影响上下客密度时空分布的9类设施,建立出租车上下客事件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小城市出租车上下客时空动态与各类城市设施的时空关系,发现在工作日与双休日和一天中不同时段中,不同城市设施对上下客事件的影响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可为小城市的城市规划和交通需求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设对生态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土地整治工程建设中存在过度注重美学和视觉效应、盲目引进外来种、植物配置不合理、大面积运用草坪等现象,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通过分析生态文明背景下中国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与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土地整治生态空间特点,总结提出了“人+植物”群落城市土地整治生态修复基础理论,并以陕西省渭南市渭东新城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重点阐述了城市土地整治过程中生态空间群落构建的方法要点和具体思路。结果表明:在城市土地整治修复和生态空间建设中,重点利用本土植物群落特性,构建复层植物群落;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打造平衡的生态链;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耦合关系,并以“人+植物”群落为单位与城市设施、人类活动、环境承载力综合考虑设计城市生态景观,最终可以构建优美、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8.
城市影响腹地范围的划分,在区域与城市规划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从"城市结节性"和"空间交通可达性"两方面改进场强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指标体系计算河南省城市结节性指数,利用累积耗费距离测算空间可达性,借助k阶数据场模型与水文分析模型,综合测度了1991年和2010年河南省17个地级城市的影响腹地范围及空间演变特征。研究表明,20年间河南省地级城市的平均可达本文时间从1991年的45.41 min缩短为2010年的33.03 min,空间场能显著增长且空间分异性显著。南阳的腹地面积增加最大,信阳的腹地面积缩小最大;安阳腹地面积增加率和漯河腹地面积减少率最大。郑州的腹地范围与其行政辖区偏移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如何自动获得居民地信息是遥感专题信息提取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以山东省蓬莱市为研究区,基于对2004年TM影像光谱特征的分析,建立了基于知识的居民地信息自动提取模型,并对提取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可以很好地将蓬莱地区的城镇居民地自动提取出来,其提取精度与传统的监督分类方法相比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