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RAPD技术,从7个系列140种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和星洲银罗非鱼(O.sp.)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星洲银罗非鱼的多态位点比例(P)分别为54.7%、44.4%和56.0%,种内个体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145 0、0.115 6和0.141 3,种内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855 0、0.884 6和0.858 7;种间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表明,星洲银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亲缘关系较近,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星洲银罗非鱼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淋巴毒素α基因(lymphotoxin alpha, LTα),分析该基因的组织分布,探讨该基因在抗菌抗病毒免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RACE技术获得尼罗罗非鱼淋巴毒素α基因(On-LTα)的cDNA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序列结构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的组织分布特征,以及健康尼罗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后该基因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分离出尼罗罗非鱼非特异性毒性细胞(NCC),检测脂多糖(LPS)和聚肌胞苷酸(Poly I:C)刺激后,On-LTα在NCC中的表达变化。【结果】On-LTα基因序列全长为2699 bp,包含705 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34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MK770358)。该蛋白属于跨膜蛋白,具有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保守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On-LTα在健康尼罗罗非鱼11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脾脏中的表达量最高;无乳链球菌刺激后,该基因在脾脏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LPS与PolyI:C刺激后,On-LTα在NCC中表达量也显著上调。【结论】On-LTα参与了尼罗罗非鱼抗菌抗病毒的免疫应答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CD247基因(Gen Bank登录号:MF975639;On-CD247),分析On-CD247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正常和经灭活无乳链球菌注射刺激的尼罗罗非鱼组织中的表达。【方法】设计CD247基因引物并对CD247基因片段进行扩增,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尼罗罗非鱼CD247组织分布。【结果与结论】CD247基因编码区为453 bp,编码15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16.9 ku,等电点为6.33,在跨膜区域有保守的ASP27、Asp35残基,胞内具有三段保守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ITAM)。On-CD247序列与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相似性最高,为74.0%,与其他鱼类的相似性介于35.8%~73.0%之间。On-CD247在健康尼罗罗非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胸腺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皮肤、肌肉、鳃,在头肾中表达量最低。经灭活无乳链球菌刺激后,On-CD247的表达量在胸腺、头肾和肠道中均显著上调,而在脾脏中却显著下调,且有明显的时序性。胸腺、头肾和肠道均在3 h表达量最高,脾脏在12 h表达量最低,头肾中的表达量也在12 h回落,表明On-CD247表达可被无乳链球菌所诱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Cullin-1(CUL1)基因在尼罗罗非鱼抵抗病原细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尼罗罗非鱼脾脏组织中克隆Cullin-1基因(记为On-CUL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On-CUL1在健康鱼胸腺、鳃、肝、脾、肠道、头肾、脑、肌肉、皮肤、血液组织,以及经无乳链球菌刺激后病鱼脾、肠道、头肾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On-CUL1(GenBank登录号XM_003459470.5)编码区为2 331 bp,编码776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89 ku,理论等电点为8.16。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On-CUL1有1个高度保守的泛素样蛋白结构域CUL1 Nedd8(ubiquitin-like domain),N′端有一个的信号肽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On-CUL1序列与伯氏拟丽鱼(Haplochromisburtoni)CUL1相似性最高,为98.7%。q RT-PCR显示CUL1在健康尼罗罗非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头肾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胸腺、脑、皮肤,在肠道中表达量最低。经无乳链球菌刺激后,On-CUL1表达量在脾脏和肠道中均显著上调,头肾、脾脏和肠道均在48h表达量最大。CUL1参与尼罗罗非鱼抵抗无乳链球菌过程中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热休克蛋白70基因序列比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CE技术,对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Oreochromis aurea)(美国奥利亚和中国奥利亚)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完整编码区(code sequences,CDS)cDNA的进行克隆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CDS序列完全相同,全长1 923 bp,编码64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70.29×103,理论等电点5.462,均具有Hsp70家族的3个签名序列:IDLGTTYS、IFDLGGGTFD、VVLVGGSTRIPKIQK;核定位信号标签KRKHKKDISQNKRALRR;Dank特征基序DLGTT-S-V;胞质Hsp70特征基序EEVD;靠近C端的GGMP4肽序列;2个糖基化位点NKSI和NVSA。对所得基因序列与已发表的青锵(Oryzias latipes)等物种Hsp70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与莫桑比克罗非鱼最高99.4%,与牙鲆最低83.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奥利亚罗非鱼的Hsp70 cDNA序列与青鳉等物种的Hsp70基因聚在一支,而与牙鲆的Hsp70基因相分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干扰素调节因子(IRF)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免疫中的作用。【方法】从尼罗罗非鱼中鉴定IRF4同源物,命名为OnIRF4。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析OnIRF4的氨基酸序列。对健康尼罗罗非鱼腹腔注射浓度为3×10~7 CFU/mL的无乳链球菌200μL,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OnIRF4在健康鱼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对细菌感染的生物学效应。【结果与结论】OnIRF4序列的开放阅读框为1 350 bp,编码449个氨基酸。OnIRF4与其他物种的IRF4蛋白的同源性为52%~98%。推导的OnIRF4肽链具有干扰素因子典型的DNA结合结构域(DBD)、干扰素相联结构域(IAD)。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OnIRF4主要定位在细胞核。表达分析表明,OnIRF4在健康尼罗罗非鱼皮肤、头肾、鳃、脑、肠、肌肉、肝、胸腺和脾中均有分布。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感染后,OnIRF4在肝脏、脾脏、头肾、脑中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表明OnIRF4参与了尼罗罗非鱼对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从GenBank上选取40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微卫星引物,分别在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83系)、红色奥利亚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02系)和尼罗罗非鱼的基因组上进行扩增。40对引物中有37对(92.5%)可进行有效扩增,32对引物(80%)可检测到个体间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其中引物UNH168与奥利亚罗非鱼的性别相关,在雌性个体中可扩增出二条大小不同的特异带(分别为135和171 bp),在雄性个体中则只有一条(171 bp)。将特异条带回收、克隆并测序,结果显示雌雄个体中171 bp条带的序列完全相同,包括103bp的侧翼序列和34个CA重复,在雌性个体中获得的135 bp条带则只有16个CA重复。引物UNH846、UNH860和UNH995可鉴别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UNH890可鉴别出红色奥利亚罗非鱼。可见,大部分的尼罗罗非鱼微卫星位点存在于奥利亚罗非鱼中。  相似文献   

8.
奥尼罗非鱼杂交子代及亲本mtDNA D-loop基因序列的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技术扩增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O.niloticus)及其杂交子代(O.aureus♂×O.niloticus♀)3个群体mtDNA控制区全序列,分析其变异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3个群体的mtDNA控制区序列长度多态性并不十分明显,全长921~933bp;3个群体间存在丰富的DNA序列多态性,共检测到138个变异位点(14.9%),44个个体具有44种单倍型(haplotype);3群体间的序列差异平均为4%,Tamura-Nei遗传距离平均为5.1%;采用NJ法和ME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中,奥利亚罗非鱼群体内所有的单倍型聚成一支,尼罗罗非鱼与其杂交子代的单倍型混杂在一起,聚成一支,表明杂交后代mtDNAD-loop表现为母系遗传。  相似文献   

9.
以尼罗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和回归分析,研究体重与体维可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体重与体长、身长、全长、体高、体厚等形态特征性状的相关性均高于0.85,呈较高的正相关关系;多元回归方程lnW=a+b1lnLS+b2lnDB和lnW=a+b1lnLC+b2lnDB对于全体数据的拟合度分别为0.958和0.955,拟合度较高,且在实际检验中效果较好,超过88%的个体误差范围在5.0%之内,可有效反映出不同体维性状对鱼类体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星洲银罗非鱼线粒体DNA的RFL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coRⅤ、MboⅡ、NaeⅠ、PvuⅡ、StyⅠ、KpnⅠ、SacⅠ、HindⅢ、DraⅠ、HpaⅡ等10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星洲银罗非鱼线粒体DNA(mtDNA)进行酶切分析,其中StyⅠ、SacⅠ和DraⅠ表现出多态性,HpaⅡ酶切后产生零碎片段,EcoRⅤ、NaeⅠ、PvuⅡ、KpnⅠ只有一个切点,HindⅢ有两个切点,MboⅡ有5个切点但有小片段丢失。在星洲银罗非鱼中共发现4种单倍型,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8 0,其mtDNA多态度为0.002 4,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11.
注射黄芪多糖对吉富罗非鱼c型溶菌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黄芪多糖(APS)用无菌生理盐水配制成2 mg/mL和20 mg/mL针剂,腹腔注射吉富罗非鱼,以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为对照。24 h后分别提取吉富罗非鱼鳃、头肾、肝脏、脾脏等组织中的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利用Real-time PCR方法对不同组织中基因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腹腔注射20 mg/mL高剂量APS后,其鳃、头肾、肝脏等三个组织中的Lysozyme-c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2 mg/mL低剂量APS后,Lysozyme-c基因表达量仅在脾脏中出现显著上调(P<0.05)。APS可通过诱导Lysozyme-c基因在鳃、头肾、肝脏和脾脏等组织在的表达量,来提高吉富罗非鱼的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罗非鱼4个选育群体遗传结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吉富品系罗非鱼的两个家系(GF1和GF2)以及奥利亚罗非鱼(Fo)和奥本尼罗罗非鱼(Fn)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扩增后等位基因数为3~8个,随引物不同而异,14对引物共扩增60个等位基因,扩增片断大小在102~267 bp之间。微卫星分析表明,奥本尼罗罗非鱼(Fn)的平均观测杂合度(0.764 3)和平均期望杂合度(0.519 6)均最高,吉富尼罗罗非鱼(GF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419 5)最高;吉富尼罗罗非鱼(GF2)平均观测杂合度(0.614 2),奥利亚罗非鱼(Fo)的平均期望观测度(0.446 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359 2)最低;因此,吉富鱼(GF1)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奥利亚的遗传多样性最低。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偏离指数(D)奥利亚(Fo)和尼罗(Fn)(0.463 4和0.478 9)明显高于吉富的两家系(0.234 1和0.250 0)。Fo与GF2间遗传距离(0.477 0)最大;而GF1和GF2间的遗传距离(0.302 7)最小,遗传相似系数(0.607 3)最大,可推断新一代吉富罗非鱼与本地选育群体有相对较远的亲缘关系,更具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两因素交叉分组的方法,初步研究了温度对尼罗罗非鱼急性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与盐度的交互作用非常明显(P<0.05),在温度为25、28、31℃时,尼罗罗非鱼的96h半致死盐度(MSL-96)分别为26.2、22.5、16.6,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表现出随温度升高而MSL-96降低的趋势。不同盐度和温度水平的平均成活时间(MST)均差异显著(P<0.05),同时也表现出随温度和盐度升高而MST降低的趋势;在同一温度下各盐度水平的50%死亡时间(ST50)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盐度对尼罗罗非鱼血清甲状腺素浓度和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由淡水逐渐向不同盐度海水(5,10,15,20,25)适应过程中,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研究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浓度的变化,并分析盐度变化对尼罗罗非鱼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对尼罗罗非鱼血清中T3水平和成活率有着显著的影响。在盐度5~20的范围内变化后,血清T3的浓度在6 d内随着盐度上升而增大,第7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在第14天时,各盐度组尼罗罗非鱼血清中T3开始处于稳定状态;稳定后,各实验组血清中T3的浓度均比对照组升高,并表现出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在盐度20时,实验第17天,尼罗罗非鱼的成活率为80%。而在盐度为25时,实验第11天,尼罗罗非鱼的成活率仅为54%。对不同盐度下尼罗罗非鱼死亡原因及血清甲状腺激素在盐度变化下的生理意义和对死亡率的影响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人工控温,对吉富罗非鱼(GIFT Oreorhromis niloticus)幼鱼实施34℃持续高温处理,研究持续高温对吉富罗非鱼幼鱼消化酶和溶菌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高温对吉富罗非鱼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溶菌酶活力影响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进,脂肪酶、淀粉酶活力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菌酶活力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持续高温能一定程度地提高罗非鱼的消化能力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