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梨树断陷深层砂岩中广泛分布着方解石胶结物,方解石胶结作用对梨树断陷深部储层的致密化有着重要影响。以苏家屯-皮家地区砂岩储层中方解石胶结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岩相学特征,包裹体测试和碳、氧 同 位 素 分 析,查明了方解石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及其成因。研究表明,储层砂岩类型为岩屑质长石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长石砂岩。方解石胶结物碳同位素δ13CPDB为-16‰~-0.4‰,平均值为-6.67‰。氧同位素δ18OPDB为-23.2‰~-13.2‰,平均值为-20.1‰。通过对碳、氧同位素数据计算分析,得到碳酸盐的相对古盐度值(Z)介于83.48~117.61之间,表明其形成时的古流体具有淡水的特征。方解石的形成温度为94.06~179.43℃。方解石胶结物碳氧同位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其形成与有机酸脱羧作用有关,可能来源于有机碳。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讨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南缘四方台组砂岩型铀矿的成岩环境、铀沉淀机制及成矿机理,通过钻井岩心观察,岩石薄片,含铀砂岩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分析,对研究区砂岩岩石类型、碳酸盐胶结物类型、成岩阶段以及碳、氧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含铀砂岩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碳酸盐胶结物可分为3个期次,以第一和第二期次为主,胶结物包括方解石、铁方解石,见极少量含铁白云石。δ13CPDB值为-22.45‰~-13.65‰,平均值为-18.33‰,δ18OPDB值为-17.56‰~-9.46‰,平均值为-13.52‰,揭示有一定有机质参与;古盐度Z值介于75.98~90.97之间,为淡水沉积;古温度介于67.31~94.92℃之间,结合以上岩石特征、胶结物类型及成岩作用判定成岩环境处于早成岩—中成岩阶段A期。综合分析认为:早成岩阶段砂岩的压实、胶结作用使含铀砂岩孔隙度减小,抑制含氧富铀流体运移;随着成岩作用进行,埋藏深度增加,有机质成熟度升高发生热脱羧基作用,与压实作用产生的吸附水形成酸性溶液对长石、碳酸盐胶结物等进行溶蚀形成次生孔隙,增大砂岩孔隙度,促进含氧富铀流体下渗运移,下伏油气由断裂向上逸散,为地层提供还原剂,使铀在四方台组底部大规模沉淀和富集。   相似文献   

3.
致密砂岩油是非常规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县地区长7油层组为研究对象,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物性、X线衍射和稳定同位素等方法,分析致密砂岩的成岩作用,并对孔隙度演化进行半定量恢复。结果表明: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经历机械压实、绿泥石包膜、泥微晶方解石和亮晶方解石胶结、有机酸溶蚀、高岭石及蒙皂石向伊/蒙混层转化、少量微晶石英和石英次生加大等成岩作用。物性演化主要受机械压实、亮晶方解石胶结和有机酸溶蚀等成岩作用影响,但不同成岩作用在不同成岩时期所起作用存在差异。砂岩储层大致经历早成岩阶段A期(T_3—J_1末)、早成岩阶段B期(J_1末—K_1早)、中成岩阶段A期快速埋藏(K_1早—K_2早期)和中成岩阶段A期缓慢抬升等4个孔隙演化阶段,孔隙度从35.0%的原始孔隙度一直演化至现今6.6%。该研究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县地区油气勘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苏77区块盒8下亚段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勘探潜力巨大,但因储层非均 质 性 强、优质储层成因机理和展布规律不清,使得该区的勘探开发部署备受制约。利用岩石普通薄片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常规压汞及物性测试等资料对储层低渗成因及优质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较低。孔隙类型以溶孔为主,晶间孔次之。储层低孔低渗且微观孔喉结构相对较差。压实作用是储层低渗的根本原因。硅质胶结物、碳酸盐胶结物、黏土矿物胶结物以及大量塑性岩屑的存在是储层低渗的主要原因。优质储层的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有利沉积微相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强烈的溶蚀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必不 可 少 的 条 件;适量的绿泥石薄膜和硅质胶结物能增强岩石的抗压实强度,保护原生孔隙;适量的结晶完好的高岭石晶间孔和裂缝的发育有助于改善局部储层的物性。辫状河心滩微相砂体厚度大,杂基含量低,溶蚀强烈,物性较好,是研究区的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1储层在沉积、埋藏、成岩等地质作用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典型的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该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阶段部分进入中成岩阶段B期的早期,大部分属于中成岩阶段A期的中晚期。按照成岩演化特征或地质综合效应建立了适用于马岭地区长81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度演化模拟方程,同时分析了各成岩作用之间的独立性和关联性。对4类典型样品的分析表明,样品主要属于压实型成岩改造类型,孔隙度演化模拟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长81致密砂岩储层样品压实损失的孔隙度平均为23.47%,受胶结物含量和流体性质影响,早期胶结损失的孔隙度较中晚期胶结损失的孔隙度低,早期胶结损失的孔隙度为3.21%,中晚期胶结损失的孔隙度为7.79%,溶蚀作用产生的孔隙度为5.53%。这表明差异性的成岩演化过程是导致砂岩孔隙结构、储集性能、物性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衍射、高压压汞和流体包裹体等多种测试分析,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区东南部铁边城区块延长组长8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物性、成岩作用和致密化过程及其与油气充注成藏的时序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岩石类型以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储集性能较差,平均孔隙度为7.34%、平均渗透率为0.11×10-3 μm2,属于较为典型的(特)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以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为主,成岩演化阶段主体已进入中成岩A期;储层成岩-致密化过程先后经历了早成岩A-B期压实+胶结减孔、中成岩A1期溶蚀增孔+胶结减孔、中成岩A2期胶结减孔3个主要阶段。早白垩世末(100 Ma)最大埋深之前的压实和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根本原因,造成孔隙度分别降低了21.14%和14.0%,溶蚀增加的孔隙度仅为1.76%;早白垩世中期2个主要幕次(123 Ma和105 Ma)的大规模烃类充注-成藏事件开始发生时,储层孔隙度已在晚期胶结作用影响下降至7.82%,成为典型的(特)低孔-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因而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综合应用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衍射、稳定同位素分析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测试等技术,通过半定量化研究深入探讨了莺歌海盆地 XF13区块黄流组储层中富 CO2 和富烃类气两类气体充注对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靠近底辟的 XF13A、XF13B井受到了晚期富 CO2 热流体充注影响,促进了 溶 蚀作用(次生孔隙比例为39.9%~58.4%),但由于处于幕式半开放的封闭成岩体系中,溶蚀过程中形成的大量Ca2+ 、Mg2+ 、Fe2+ 等离子没有及时排出,这些离子重新化合沉淀形成大量晚期碳酸盐胶结物,使得碳酸盐胶结物体积分数(4.5%~13.5%)和类型增多,进而破坏孔隙喉道,形成中孔 低 渗 储 层;②远 离 底 辟 的 XF13E、XF13F等井黄流组储层主要是早期烃类气充注,溶蚀作用较弱(次生孔隙比例为7.2%~27.7%)且处于开放的酸性热液体系中,造成碳酸盐胶结物体积分数(1.0%~6.0%)和类型相对较少,形成中孔中渗储层。   相似文献   

8.
塔中—巴楚地区东河砂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河砂岩是一套优质储集层和富油层,也是塔里木盆地重要勘探目的层系.以砂岩储层特征为基础,观察研究区岩心、镜下薄片,研究沉积相在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东河砂岩经历压实、石英次生加大、碳酸盐胶结和溶解等多种成岩作用,压实和胶结作用为导致孔隙度下降的主要因素;溶解作用对储层空间形成起建设性作用.塔中—巴楚地区东河砂岩储层特征差异明显,塔中地区储层物性较好,为中高孔中高渗储层,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Ⅰ亚期;巴楚地区储层物性较差,为低孔低渗储层,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Ⅱ亚期.研究区东河砂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颗粒成分较纯、泥质含量较低的前滨相及上临滨亚相地区.  相似文献   

9.
在大量样品测试数据与图像的综合分析基础上,通过沉积环境和沉积框架下系统地定性分析与定量描述研究区长81
砂岩储层成岩环境、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及演化模式,认为研究区长81 储层现今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A 期—B期的早期;在
不同成岩期次的建设性与破坏性成岩作用过程中砂岩骨架颗粒的几何特征、压实过程中颗粒的错位现象、胶结作用以及次生孔隙
发育特征控制着储层孔隙演化,进而控制着储层物性和渗流特征。基于上述研究,以砂体胶结物类型与孔隙演化特征标定建设性
与破坏性成岩作用并划分出绿泥石衬边残余孔-溶蚀相、高岭石+伊利石胶结残余孔-溶蚀相、绿泥石胶结溶蚀相、伊利石胶结
弱溶蚀相、强压实-碳酸盐+伊利石胶结相5个成岩相组合单元。室内实验对成岩相单元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描述具有一致性以及
与储层建设性与破坏性成岩作用演化的吻合性,有效地表征了成岩作用演化对砂岩储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陆相致密砂岩储层作为一种非常规储集体,具有复杂的孔喉组合类型,研究其微观孔隙结构对于认识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充分调研国内外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应用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资料,对镇泾地区长8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类型进行了分类研究。研究表明,镇泾地区长8致密砂岩储层发育多种孔隙类型,主要包括原生残余粒间孔、溶蚀扩大粒间孔、溶蚀粒内孔和以高岭石晶间孔为主的微孔隙群。喉道类型以弯片状为主,结合喉道大小与可动流体饱和度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将喉道分为宽片状、窄片状和极窄片状。建立了以粒间孔-弯片状喉道、粒内孔-弯片状喉道以及微孔隙群-弯片状喉道为基础的3种基本孔喉组合类型,并进一步以喉道大小为基础,划分出7种孔喉组合类型。不同的孔喉组合类型形成于不同的沉积成岩背景,具有不同的物性特征、压汞参数特征,为致密砂岩储层分类提供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合水地区长73 发育一套15~35m 厚的油页岩,是上覆长71、长72 致密油及下伏长8特低渗岩性油藏的主力烃源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分析表明,长7致密油储层富含伊利石,而长8储层富含绿泥石,在相同孔隙度条件下,长8储层渗透率远大于长7储层。为了分析造成长7、长8储层物性差异的原因,在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新的计算方法研究孔隙演化过程,表明沉积时期的杂基充填导致长7孔渗损失严重,后续的压实作用进一步加强了长7、长8储层的物性差异;在有机酸进入储层时,长7、长8储层的渗透率分别为1×10-3,8.9×10-3μm2,有机酸难以进入物性差的长7砂岩储层;长7砂岩中的长石溶蚀孔和长8具有本质区别,它是蒙脱石伊利石化的结果,而不像长8那样属于有机酸 作 用 的 产 物,表明早期孔隙演化过程对后期有机酸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岩石薄片、X衍射定量分析、流体包裹体偏光-荧光分析和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等资料,对黄河口凹陷BZ27构造沙河街组沙一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其致密化过程与油气充注史的时序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中,早成岩 B期之前,主要受上覆岩层压实作用的控制造成原生孔隙的大量减少,但并未形成致 密 储 层;早 成 岩 B期 之 后,以碳酸盐胶结物为主的胶结作用的发生才是形成致密砂岩储层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根据储层致密化过程分析和油气成藏期确定的结果来看,BZ27构造沙河街组油气成藏表现为先致密后成藏的特点,在致密化过程早期伴随有一期小规模的烃类充注,而在距今6 Ma的烃类大规模充注之前,储层已完全致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 射线衍射分析、核磁共振实验、流体包裹体、真实砂岩微观模型驱替等分析资料,对志丹地区长2储层砂岩成岩作用、成岩演化阶段及孔隙度演化与驱替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果表明,砂岩经历了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改造,研究区长2油层组现今处于中成岩 A 期;应用 Beard砂岩原始孔隙度恢复公式,计算出长2储层未固结砂岩的原始孔隙度平均39.09%;压实、压溶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最大,可以使原始孔隙度减少15.41%,减孔率为39.42%;胶结作用会进一步减少原始孔隙度,使孔隙度损失12.72%,减孔率为32.46%,而绿泥石薄膜的普遍发育则对于原生孔隙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长石和岩屑的溶蚀作用也对储层物性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溶蚀作用产生的高岭石充填在孔隙中形成的晶间孔也可以成为储集空间,使孔隙度增加4.2%,增孔率为10.76%;各种成岩作用造成孔隙度变化对于储层的驱替效率影响不同,其中压实作用的增强对降低驱替效率影响最大,而强烈的溶蚀作用会使储层的驱替效率增加,以方解石胶结为主的胶结作用会降低储层驱替效率,而以绿泥石膜胶结为主的胶结作用对储层驱替效率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大量岩石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X衍射以及常规物性等分析资料,详细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延长组长81段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孔隙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区储集砂体主要由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含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储层以发育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以及破裂作用等;现今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A期-B期的早期。成岩序列为压实作用→石英的次生加大、铁质、方解石、绿泥石薄膜式胶结等→长石和岩屑溶蚀→高岭石以及晚期孔隙充填式绿泥石、伊利石、含铁碳酸盐。对不同成岩作用在储集砂岩的孔隙生成和损失方面的定量评价研究表明,压实作用使孔隙度减小最多,平均为22.70%,早期胶结损失的平均孔隙度为6.07%,长石及岩屑颗粒的溶蚀作用增加的平均孔隙度为1.035%;晚期胶结损失的平均孔隙度为9.18%。正是上述多种成岩作用的改造,最终形成了研究区现今储层独特的孔隙特征,该研究对油气勘探具有更强的实用性与指导性。   相似文献   

15.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近年来古近系花港组成为勘探热点层位,但储层的致密化及与油气充注关系不明制约着花港组致密砂岩气的有效勘探和经济开发。在花港组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划分及厘定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与演化序列,恢复并揭示储层致密化过程及与油气充注的匹配关系。研究表明,西湖凹陷花港组储层砂岩主要经历压实、胶结和溶蚀3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是导致花港组储层孔隙损失和致密化的根本原因;并经历同生阶段、早成岩阶段(A、B期)和中成岩阶段(A、B期)共3阶段5期次的成岩演化过程;在中成岩阶段A2期时成岩环境开始由酸性向碱性发生转变,并伴随着晚期碳酸盐、硅质等胶结作用发育以及机械压实作用持续增强,储层逐渐趋于致密化;结合与油气主成藏期(7~0 Ma)的耦合关系将研究区花港组储层划分为3种类型:成藏未致密型储层、成藏同步致密型储层、成藏已致密型储层。研究梳理了西湖凹陷花港组储层特征、成岩演化序列、储层致密化及与油气充注的耦合关系,为下一步研究区致密砂岩气的勘探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利用50余口井的储层实验资料,对苏北盆地主力勘探地区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砂岩储层进行孔隙类型和有利储层评价。综合研究表明: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发育三角洲、浊积扇、扇三角洲等成因类型砂体,这些砂体由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并且砂岩储层发育次生孔隙,原生孔隙较少;海安凹陷泰州组储层第一个次生孔隙发育段为2 300~2 500m,系大量碳酸盐胶结物、长石和岩屑颗粒遭受强烈溶蚀而成,孔隙度为12%~25%,第二个次生孔隙发育段为2 600~3 200m;高邮凹陷泰州组储层孔隙演化与海安凹陷有一定差异,其只存在1个次生孔隙发育段(2 400~2 900m),孔隙发育程度与海安凹陷的第一个次生孔隙带相似;泰州组砂岩储层中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与沉积物中有机质演化产生的有机酸、酚以及碳酸有关;大部分次生孔隙是由粒间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产生;海安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滑塌浊积扇砂体中,高邮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南部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储层埋藏浅、物性好,均以Ⅰ和Ⅱ类储层为主,是有利的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查明火山碎屑岩中自生碳酸盐矿物的分布特征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火山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调查火山碎屑岩中自生碳酸盐矿物的类型,并通过统计50余口探井的碳酸盐含量及储层物性数据,探讨其分布特征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火山碎屑岩中自生碳酸盐矿物主要为方解石和白云石,其次为菱铁矿、片钠铝石和铁白云石;纵向上随着埋藏深度增加出现两个碳酸盐含量高值带,分别出现在1 500~1 900m和2 200~2 700m深度,前者主要为以胶结作用为主的连生方解石和显晶方解石及菱铁矿,后者主要为以交代作用为主的晚期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和片钠铝石;湖底扇等分选较差的沉积相为碳酸盐矿物发育的有利相带,扇-辫状河三角洲相为次有利相带;靠近德尔布干深大断裂的井碳酸盐含量要高于远离该断裂的井,且在该断裂附近的德2、德6和德8等井中见片钠铝石自生矿物,这主要因为断层是CO2逸散的通道,断层处的富CO2流体能够与围岩反应生成碳酸盐矿物;熔结凝灰岩和凝灰岩中的碳酸盐矿物含量要高于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及普通砂岩,这主要因为火山岩及火山碎屑物质中金属离子含量高,易于释放,从而结合CO23-形成碳酸盐矿物;贝尔凹陷内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与碳酸盐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碳酸盐含量对储层物性主要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含凝灰质的延长组长4+5致密油层勘探潜力巨大,但因成岩作用研究薄弱,相对高孔高渗储层成因机理认识不清,使该区勘探开发进程受到明显的制约。反射光识别、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微束荧光光谱、盐水包裹体测温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4+5油层发育一类不含玻屑的凝灰岩和凝灰质岩,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 A 晚期,经历了酸碱交替的成岩过程,早成岩 A 期碱性环境下绿泥石薄膜的胶结作用和早期油的充注有效抑制了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储层孔隙得以保存的主要原因;中成岩 A 期酸性条件下,长石溶蚀孔、高岭石晶间孔扩大了储集空 间;中 成 岩 A 晚期成岩环境逐渐向碱性转变,铁方解石等碳酸盐胶结作用使储层进一步致密。盆地西北部长4+5油层存在2期原油充注事件,均不遵循正常有机质热演化;早期油充注发生在早成岩 A期,油包裹体发绿色荧光,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60~70℃间;晚期原油充注主要发生在中成岩 A早期,原油成熟较早,成熟度差异较大,油包裹体发绿色、蓝绿色和亮蓝色荧光,具有交替充注的特点,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80~130℃间。综合研究表明,凝灰质沉积促进了相对高孔高渗储层的发育,而且对烃源岩成熟排烃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段长8储层致密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段与姬塬地区同属西北沉积体系,且比姬塬地区更靠近物源区,但是该区长8储层物性较姬塬地区的差。利用薄片观察、粒度和地层水分析、成像测井等资料,分析天环坳陷北段与姬塬地区长8储层成岩环境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自晚侏罗系以来,天环北段处于天环坳陷最低部位,压实作用强烈;研究区临近构造活动带,裂缝发育,目的层流体封闭性差,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砂岩和泥岩流体交换作用强,成岩反应消耗的离子不断得到补充,导致铁方解石、高岭石胶结严重;强烈的压实和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该研究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综合利用气体组分分析、铸体薄片分析、孔隙定量分析及常规物性分析等手段,对 CO2-地层水-砂岩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期 CO2 溶于水形成碳酸,使得骨架颗粒及早期胶结物溶解形成大量的孔隙,晚期过量的 H+ 消耗使得溶液呈碱性,下伏热流体所携带的 HCO-3 和 CO2 水解形成的 HCO-3 与早期地层中的 Mg2+ 、Fe2+ 化合形成碳酸盐胶结物,以铁白云石为典型代表,在碱性环境下进行沉淀堆积,堵塞孔隙及喉道,综合早期建设性成岩作用及晚期破环性成岩作用,最终降低了储层质量,尤其在 CO2 体积分数大于10%时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