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国土资源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担负着管理辖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工作,因此,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国土资源的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迫切需要。淄川区国土资源局充分利用国土资源部实施“金土工程”的契机,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实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广西百色市国土资源局以"数字百色"、"一张图"和全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OA系统为重点,着力打造国土工作信息化平台,努力提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水平。一是稳步推进"数字百色"建设。构建覆盖百色市城区50平方公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首批开发建设国土、市政、房产、公安、卫生、城市规划、旅游等几个典型应用示范系统,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地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3.
2011年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以“金土工程”二期建设为重点,以国土资源“一张图”及核心数据库建设为主线,整合资源,深化应用,持续开发,强化服务,扩大覆盖面,加强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统筹,全面推动信息化与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深度融合及国土资源业务信息化管理,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初步实现信息化。  相似文献   

4.
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是电子政务在土地管理中的具体应用。2000年3月国土资源部公布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标准”和“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规范”,信息化在土地资源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获得了重大进展。对县级而言,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在体制、软硬件建设及人员配备方面还存在着一定障碍。因此,为了使土地资源管理能适应信息化需要,从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上,研究县级土地资源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及其实施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信息化是促进国土资源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基础,是关系国土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期性、战略性系统工程。多年来,省厅驻农垦总局国土资源局牡丹江分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农垦总局国土资源局的部署,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建立了覆盖国土资源所的业务专网,  相似文献   

6.
面对21世纪信息社会的挑战和机遇,每个国家都在根据各自的国情,审度国际发展趋势,加强信息化建设。国土资源工作既是经济建设的先行,又贯穿于长期建设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国土资源部成立伊始,就将“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作为国土资源管理五大目标任务之一,并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中设立了“数字国土工程”。明确提出了“以信息化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以依托四级网络互联互通的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电子政务平台、综合监管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为基础,努力构建覆盖全国的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国土’。全面实现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监管、网上交易和网上服务,促进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工作是一项技术密集、任务繁杂且政策性很强的事业。土地、矿产等资源基础信息和资源利用情况、变化趋势动态数据的收集、技术处理和预测分析 ,是实施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职能的客观依据。没有国土资源的信息化 ,就不可能有国土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为了更好地履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等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政府管理职能 ,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 ,提高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水平 ,就必须实现国土资源信息化。  相似文献   

9.
十年,融入历史的大海,微不足道。然而,十汇入信息化的河流,却举足轻重。"以信息化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统筹、建用并举"……党的十六大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三项原则"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黄金十年",成绩斐然——以数字国土工程和金土工程为主要依托,基本建成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三大平台"为主体的国土资源信息化框架体系,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管理决策、监测监管和社会服务中的应用不断深化,为国土资源管理创新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一、青海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国土资源部提出2014年加快推进以"一张图"和综合监管、行政办公、公共服务"三大平台"为重点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积极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理念,加快构建覆盖全国的"国土云"的目标任务。信息化作为促进国土资源高效管理、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的重要手段,是做好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对于助推全  相似文献   

11.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辽宁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研讨会上了解到,2013年,辽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将努力构建省市县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新格局,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推动国土资源管理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监管、网上公开、网上服务,为全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业务提供常态化应用,释放信息化工作潜能。新格局,顶层设计下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正>"十二五"时期,青海省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建设加快了基础信息化和信息基础化建设的步伐,全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形成了集门户、平台、数据、硬件和标准"五位一体"的智能综合体,恰与象征着大美青海的丹霞之红、油菜之金、河湖之蓝、高原之绿和雪山之白交相辉映,初步实现了"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的应用格局,绘就了"大美青海、五色国土"的信息化美丽画卷,全面提升了国土资源管理的行政效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广西柳州市国土资源局坚持以信息化规范国土资源管理,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电子政务平台、综合监管平台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建立完善"一张图"核心数据库,提升国土资源监测监管水平.建成了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等内容的"一张图"数据库,数据量达到 ,范围覆盖全市平方公里. 二是建立全业务网上运行体系和综合监管体系,促进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完成了移动办公系统、电子政务系统 审管分离系统 、"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主要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两年来,商丘市国土资源局凝神静气谋发展,牢牢抓住"改革国土""开放国土""责任国土""安全国土""模范国土"这个"牛鼻子",在"五个国土"建设上"撸起袖子加油干",切实沿着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主线,为实现"六个全覆盖"拼力快跑,为商丘国土资源发展谱写出生动篇章。改革国土之美:创新驱动,建设"大服务"格局上任伊始,商丘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幸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到县(区)基层一线调研,现场办公,倾听意  相似文献   

15.
株洲市国土资源信息管理中心前身为原株洲市国土管理局自动化管理中心,于1993年成立,1996年初正式开展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2002年正式更名为国土资源信息管理中心,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技术人员6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生5人,分别为计算机、GIS、国土资源管理和工程测绘专业人才。多年来,我中心始终致力于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现已建成株洲市市区地形图数据库、全市1:1万规划图数据库、城镇地籍数据库、全市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以及株洲市市区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土地详查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基准地价更新与…  相似文献   

16.
国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国土资源工作是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准确了解国土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水平以及为社会提供基础性、公益性信息服务的能力,必须加快国地资源信息化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工作的各个环节,以此来带动国土资源管理模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7.
正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开展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保障国家对土地、矿产和海洋等资源实物监测监管,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效率,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就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简单阐述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徐绍史部长在上海现场会提出的"三项原则"和"八项任务",按照国土资源部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部署和金土工程的总体要求,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聚焦"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实施信息化的引领和带动战略,推进信息化顶层设计,努力实现全业务、全方位、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不断提升对上海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1.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数字化信息积累明显不足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些部门和单位热衷于搞硬件建设,追求最新、最先进的设备,而忽视软件系统的应用和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不重视业务管理本身的流程化、规范化建设,致使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20.
日前,《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问努力构建覆盖伞同的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国土”,全面实现网上办公、审批、监管、交易和网上服务。(中国国土资源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