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稠油成因及成藏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均发现了稠油。运用油藏地球化学及分子地球化学方法,在对稠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剖析的基础上,根据原油的正构烷烃、类异戊间二烯烷烃、甾萜烷烃类生物标志物特征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讨论车排子地区稠油的成因及生物降解程度,分析稠油的油源;根据流体包裹体资料并结合区域构造和烃源岩资料,分析研究区稠油的成藏期次和运移途径,建立稠油油藏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稠油主要来源于昌吉凹陷二叠系烃源岩,部分有侏罗系烃源岩生成原油的混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稠油油藏为后期调整形成的次生油藏,存在两期成藏过程,第1期为白垩纪到古近纪,主要存在于侏罗系和白垩系储层中,第2期为新近纪以来,主要存在于新近系沙湾组储层中;稠油主要通过红车断裂带和不整合面运移,而且运移时伴随着生物降解,在聚集成藏前或运移前已经遭受了轻微生物降解作用,聚集成藏后又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生物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模拟注蒸气油藏条件,开展催化剂与碱性缓冲液作用下欢喜岭油田稠油的水热裂解反应模拟实验,向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加入稠油、水、催化剂、碱性缓冲液和油层矿物,在160~300℃温度下反应24~240h,测定反应前后稠油黏度、SARA族组成和元素组成,考察催化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油层矿物及铵盐碱性缓冲液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溶性催化剂FeA2作用下,欢喜岭油田稠油在水热裂解反应后黏度显著降低,添加0.010mol/L的催化剂FeA2在240℃下反应24h可使稠油黏度降低62.4%;铵盐碱性缓冲液对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具有协同催化作用,添加0.010mol/L的催化剂FeA2和质量分数为3.0%的铵盐碱性缓冲液在240℃下反应24h可使稠油黏度降低90.1%.稠油井经过水热裂解处理后周期产油量明显增加,周期油气比大幅提高,并且催化剂与碱性缓冲液协同处理的开采效果要明显好于催化剂处理的.添加催化剂与碱性缓冲液的水热裂解开采技术可应用于提高蒸气吞吐和蒸气驱等热采井的产量和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稠油热采过程中,由于储层处于高温环境下,注入介质的储层中必将引起强烈的水岩作用,从而导致储层物质发生明显的物理化学变化。根据稠油热采水岩反应数学模型,文中模拟了稠油热采蒸气吞吐井吐出水的水岩反应。通过模拟结果,分析了稠油热采蒸气吞吐过程中PH值、组分浓度及各矿物的饱和指标随温度的变化特征。根据饱和指标曲线图分析,模型模拟结果同吐出水团体矿物颗粒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另外,还对稠油热采水岩反应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和局限性作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空气辅助蒸汽吞吐采油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填砂模型驱替、吞吐实验及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蒸汽(热水)—空气驱替和空气辅助蒸汽吞吐规律,分析空气辅助蒸汽吞吐的采油机理.结果表明:100℃温度时,注入空气使热水驱的驱油效率降低,热水—空气驱采出稠油的黏度较热水驱采出稠油的升高20.43%;200℃温度时,蒸汽—空气驱与蒸汽驱的开采效果差别不明显,蒸汽—空气驱采出稠油的黏度较蒸汽驱采出稠油的升高10.80%.蒸汽(热水)—空气驱采出稠油的沥青质质量分数高于蒸汽(或热水)驱采出稠油的.蒸汽—空气驱采出气的O2体积分数低于3%,CO2体积分数为3%~5%.在蒸汽吞吐过程中,注入空气与稠油反应而被消耗,利用未反应的N2及生成的CO2等烟气的增压助排、气体降黏、生热、提高热效率和固砂等作用,能够改善蒸汽吞吐开采的效果,与N2辅助蒸汽吞吐增产效果相当,较蒸汽吞吐周期采油量提高20%~30%,吞吐开采轮次越高,增产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基于循环注蒸气和烟气激励的海上稠油开采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循环注蒸气和烟气激励的加热降黏、气体溶解降黏、气体扩大加热腔与减少热损失、蒸气与气体协同增产效应等开采机理,优化注入蒸气和烟气温度、烟气蒸气体积比、周期蒸气和气体注入量等参数,建议注入蒸气与烟气的温度高于300℃,在大气压下烟气蒸气体积比为0.4~0.6.在渤海稠油油田开展4口井循环注蒸气和烟气激励开采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循环注蒸气和烟气激励开采后稠油井平均日产油量达到冷采的3倍以上,最高日产油量超过100m3,周期产油量达到1.0×104 m3左右.基于循环注蒸气和烟气激励的海上开采稠油技术可以提高海上稠油开采速度和采收率,有潜力成为未来海上稠油油田的主要热采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三合村洼陷古近系发育稠油,但其成因机制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稠油的勘探与开发。通过42个稠油样品的物性、族组成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结合烃源岩生排烃史以及原油运聚特征,探讨了三合村洼陷古近系稠油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沙四段烃源岩具备低熟油的生烃条件;古近纪东营组沉积末期,沙四段膏盐湖相烃源岩进入低成熟演化阶段,咸化还原环境的早期生烃作用促使其生成低熟油;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造成原油密度、黏度、硫含量增大,这些原油通过古近系与前第三系之间的不整合输导层近距离运移至三合村洼陷古近系沙三段地层圈闭中聚集成藏,由于埋藏较浅,后期遭受轻微生物降解作用而进一步稠化。综上所述,三合村洼陷古近系稠油为低熟油经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稠变而成,属于原生蚀变型稠油。  相似文献   

7.
研制和筛选适合蒸气吞吐条件下强化稠油水热裂解的催化剂柠檬酸镍和供氢剂HD-1,并对其催化、供氢性质进行实验评价.结果表明:柠檬酸镍可与油藏矿物协同催化稠油水热裂解反应,使降黏率达到68.2%,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降低33.9%,含硫质量分数降低0.45%;供氢剂HD-1可使稠油水热裂解程度进一步增加,降黏率达到75.9%,...  相似文献   

8.
稠油样品中的粘土矿物分离提取实验李连生,杨吉,杨正华(西安地质学院资源系710054)石油油田当前对稠油的开采,多采用高压注人蒸气方法,使稠油的粘度降低,提高其运移速度,达到提高采收率之目的。但多年来对高压注入蒸气时,作为储油层砂岩的胶结物一粘土矿物...  相似文献   

9.
理事长:朱自尊,教授,西安地质学院院长兼稠油所所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 事,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祝学江,教授级高工,辽河油田研究院总工兼稠油所所长,西安地质学院客座教授, 辽庆高新技术能源开发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外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技术归纳起来可分为四类:单井分析技术、井间测试技术、室内模拟技术和油藏动态分析技术。每种技术都有其优点和局限,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多种技术的综合。相对稀油而言,稠油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的研究起步较晚。辽河油田稠油的多数主力区块都进入吞吐开采中后期,通过油蒇精细描述,应用测井、室内模拟和油藏动态分析等技术研究稠油剩余油的分布,对油田的长期高产稳产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辽河曙光油田蒸气吞吐开采过程中水岩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稠油蒸气吞吐开采过程中,注入储层的高温水蒸气与储层岩石发生了强烈的水岩作用,使注入水的化学成分产生了显著的变化,根据这种变化,结合水岩作用室内模拟实验的研究成果,在确定水岩作用方式的基础上,使用元素质量守衡计算方法对辽河曙光油田的水岩作用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注入水在储层运动过程中,溶解了大量的石英和高岭石,同时沉淀出大量的钠蒙脱石,该结果很好地吻合了室内实验成果。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composition changes of heavy fuel oil by simulating weathering in static seawater under natur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n-C10 to n-C15 were lost gradually in 24 weeks an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alkanes with long chains (n-C19) increased markedly. The aromatic compounds with less than two rings (except C4N) were completely lost in 24 weeks and CnP and CnD became the main aromatics in the heavy fuel oil after 24 weeks. The ratios of n-C17/Pristane (Pr) and n-C18/Phytane (Ph) were suitable for identifying lightly weathered (3 weeks) heavy fuel oil. The ratios of n-C17/n-C18 and Pr/Ph were suitable for identifying moderately weathered heavy fuel oil (12 weeks); the ratios of C2D/C2P and C3D/C3P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in 24 weeks and were more suitable for identifying moderately weathered heavy fuel oil (24 weeks).  相似文献   

13.
稠油蒸气—泡沫驱不同油藏区域流体的流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稠油蒸气-泡沫驱蒸气腔驱油区泡沫油体系、热水冷凝区热水油体系,通过模拟实际油藏温度压力条件,利用高温高压流变仪,在0~600s-1剪切速率范围内,研究蒸气相饱和度、泡沫剂质量分数、温度和蒸气干度对泡沫油体系流变特征的影响;在0~100s-1剪切速率范围内,研究热水相饱和度、泡沫剂质量分数和温度对热水油体系流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油体系和热水油体系均为假塑性流体,可用幂律模型来描述,并且随着蒸气相饱和度和泡沫剂质量分数升高,泡沫油体系非牛顿性增强;随着温度和蒸气干度增大,泡沫油体系越接近为牛顿流体;随着热水相饱和度和温度升高,热水油体系越接近为牛顿流体;随着泡沫剂质量分数增加,热水油体系非牛顿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寻求解决辽河盆地杜229断块超稠油油藏在开采过程中水侵严重影响生产的问题,通过研究该区块构造演化史,分析了断层在超稠油成藏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该区块的边界断层对油气成藏起侧向封堵作用,后期小断层使油藏复杂化。根据水性分析和示踪剂监测资料,推断水侵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断层的不封闭。建议在以后超稠油开发生产中,生产井段要距不封闭断层70 m以上。  相似文献   

15.
考虑海上稠油油藏严重非均质性和海上平台寿命短、大井距开采的情况,也为解决疏水缔合聚合物在长时间高温、高盐度和高剪切条件下分子间疏水缔合比例降低问题,选择疏水性交联聚合物微球与疏水缔合聚合物进行复合.通过黏浓性质、抗剪切性能、填砂管封堵实验和人造岩心驱油实验,发现复合体系中微球能够与聚合物发生疏水缔合作用,改善聚合物在高温下的流变性能和抗剪切性能;且复合体系兼具交联聚合物微球的深部调剖和聚合物的增黏驱油性能,封堵性能和驱油效果均优于单纯聚合物驱.由于微球和AP-P4之间的疏水缔合作用使两者具有较好的复合效果,为改善聚合物驱提供新方法,为研究微观机理和指导聚合物驱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9年和2010年的调查资料,对崖城气田附近海域底栖动物污染物含量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到2010年该气田附近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变化不明显,底栖动物未严重受到重金属和石油烃污染,该区域底栖动物各类群的生物质量状况良好,气田的开发活动对附近海区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南海东部海相砂岩强底水驱稠油油藏经过多年开发,面临油田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低的问题,油井提液是改善开发效果、实现稳产增产的重要措施,目前国内外关于不同提液方式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较少。为此,基于PY油田主力油藏典型渗透率级别天然岩心,开展了实际油藏条件下的水驱油核磁共振实验研究,分析了高含水期中不同提液组合方式下驱油效率的变化,从不同孔隙类型的动用程度揭示了影响驱油效率变化的内在因素并优选出适合该类型油藏的提液方式。实验结果表明:在多次控幅提液方式下,较于其他提液方式驱油效率平均提高了6.08%,能大幅提高微孔与小孔的动用程度,孔隙动用程度平均增加了7.76%,提液效果最佳。该成果为海相砂岩稠油油藏制定合理提液技术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