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泉城济南的城市供水是石灰岩岩溶地下水,每天的开采量达80万米~3。由于超量开采,造成了水位下降,泉水断流,水质污染的局面,泉城受到了“水荒”的威胁。本文根据多年监测资料,叙述了济南地区环境水文地质现状,并提出了保护泉水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济南明水泉域百脉泉群为例,运用SPSS软件,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大气降水年际变化、年内变化对泉水流量及水位的影响。分析表明:前一年降水及前二年降水量与泉水流量呈强相关关系,当年降水对泉水流量影响相对较小,呈中等相关关系;当年降水与前一年降水与泉水水位为强相关关系,前二年降水影响略小,为中等相关关系;泉水月流量与前2、3个月降水有较强的相关性,泉水水位则与前2个月大气降水具有中等相关性。丰水年及平水年泉流量、水位高峰值在时间上较降水的高峰值推迟1~3个月,泉水水位最大日升幅一般滞后某一次大的降水过程之后1~2天。  相似文献   

3.
济南泉域岩溶水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研究济南泉域代表性点多年水质动态变化资料,及2010年枯水期、丰水期各53份水质分析资料,总结了区内代表性点多年水质变化规律,并对2010年枯水期、丰水期主要水化学指标的分布、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对比,为保护济南泉域地下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山东省邹城市双村岩溶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年水质监测资料对主要离子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比对,分析地下水开采及生活污染对地下水水化学环境的影响,有助于认识在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下的水化学场时空演化,为地下水合理开发、水源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济南泉域岩溶地下水动态开采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收集近3年来济南泉域岩溶地下水开采量、降雨量、泉水流量及泉群水位资料,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揭露了四大泉群之间内在联系及影响泉群水位变化关键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岩溶地下水年内动态开采模型。该模型量化了不同时期地下水的开采量,有利于引导当前开采模式下水资源配置,对实现泉水保护及城市供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20多年,济南泉水流量逐渐衰竭,泉水断流时有发生,为保护泉水,恢复泉水喷涌,塑造济南城市形象,该次研究基于50多年的济南地下水勘查、试验和研究成果,实现对城市多源、海量、多期次、多比例尺、异构地质数据的有效管理,然后建立不同地质数据的专业模型,实现对模型时空展布特征的三维可视化再现,并提供对模型的专业处理与分析。最后,从二维三维等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出发,加入时间维度,由历史积累的时空关系,反映济南城市地下水的时空变化规律,在三维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实现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的嵌入,构成地下水四维地质信息系统,在其空间表征的基础上,介绍了城市地下水的形成,泉水的分布、成因、演化以及泉水断流的原因、保泉供水的对策措施等,引导城市地下水的保护和发展,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济南泉水的形成与地形、地层、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影响泉水动态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不甚合理的开采布局和过量开采是造成泉水断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分析济南幅黄泛平原区浅层孔隙水的补给来源、地下水流场形态变化、地下水排泄途径及水化学多年变化特征,并结合区内浅层地下水开采强度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引起济南幅黄泛平原区浅层孔隙水动力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开采量的变化与天然补给源的减少.研究表明,局部水位下降甚至产生超采漏斗主要是由于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引起的,并对区域地下水流场形态影响较大,区内已形成地下水分水岭.  相似文献   

9.
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污染程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溶水环境背景值(污染起始值)是确定岩溶水污染程度的主要参数。通过2013年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水质资料与济南地区岩溶水环境地质背景值对比分析及综合评价,反映了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水质污染变化情况。该文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是根据以往不同年份的水质资料进行对比评价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全面性,但基本能够反映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污染程度的总体情况。  相似文献   

10.
分析济南幅黄泛平原区浅层孔隙水的补给来源、地下水流场形态变化、地下水排泄途径及水化学多年变化特征,并结合区内浅层地下水开采强度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引起济南幅黄泛平原区浅层孔隙水动力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开采量的变化与天然补给源的减少。研究表明,局部水位下降甚至产生超采漏斗主要是由于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引起的,并对区域地下水流场形态影响较大,区内已形成地下水分水岭。  相似文献   

11.
济南泉域岩溶水系统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济南泉域岩溶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矩阵法建立了济南泉域岩溶水系统管理模型,重点研究并利用模型定量计算了济西、西郊、市区、东郊开采地下水以及补源等对泉水位的影响,进行了2个方案的优化管理,对济南市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为实现"保泉供水"向政府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济南白泉泉群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泉泉群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有花泉、柳叶泉等20余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泉群四溢,形成一片开阔水域,泉群周围稻香四飘,荷塘遍地,因其独特的出露方式,在济南众多泉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白泉泉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南部以地表分水岭为界;北部以石炭、二叠系与岩浆岩接触带为界;东、西边界分别为相对阻水的文祖断裂和东坞断裂,总面积为783.48 km2。其南部山区大面积的寒武-奥陶纪石灰岩,大气降水在此入渗并向北径流,在王舍人、济钢附近遇到石炭、二叠系和岩浆岩体阻隔,在第四系薄弱处涌出地表。该文以前人所做的大量地质、水文地质工作为基础,从地貌、地层、构造、补给等条件入手深入分析研究了济南白泉泉群的形成机理,从而为白泉泉群的保护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综合考虑水源地水质、水量、开采程度、开采地下水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及政策等因素,采用综合分析法对济南市主要水源地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济南泉域水源地为了保泉,已无扩大开采的潜力;长清-孝里水源地具有较大的潜力,白泉泉域水源地潜力一般。该研究为城市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直接补给区是趵突泉泉域重要的补给场所之一,随着城市发展其面积逐渐缩小。通过遥感手段解译60多年来济南城市发展趋势,分析揭示其对直接补给区面积及强渗漏小流域入渗功能的影响,采用大气降雨入渗系数法定量计算直接补给区面积削减对泉水保护的影响。结果表明,1954年—2015年,济南城市发展经历了平缓增长、快速增长、爆发式增长3个发展阶段,导致泉水直接补给区面积累计削减130km^2,约占总面积的29%,直接补给区内强渗漏小流域遭受不同程度破坏,6个渗漏功能完全丧失,9个渗漏功能部分丧失,仅9个渗漏功能保存近似完好,直接造成泉水入渗补给量减少约9.7万m^3/d(以多年平均降雨量648mm计)。直接补给区生态功能亟待保护与修复,应统筹管理小流域内山、水、林、土、草,加强小流域内山坡、山脚、山谷局部水循环的系统保护与修复,逐步恢复泉水补给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济南市南部山区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影响,通过分析济南南部山区垃圾填埋场的分布状况、主要污染成分、浓度及其地质环境背景,利用单因子和多因子评价方法,分析研究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及运移情况,对济南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保障人民健康,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温泉汤温泉是威海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温泉,综合地球化学和地质调查方法,分析温泉汤温泉的形成模式。本文采集温泉汤温泉水样进行了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测试,通过分析温泉水的水质类型、补给来源,估计水循环深度,结合地热地质条件进一步丰富了地热成因机制。水化学Piper分析图表明温泉水属于Na-Cl型温泉,水岩作用分析表明温泉水具有浅层水的特征,而氢氧稳定同位素值分布于中国东部大气降水线附近,推测温泉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浅层水的影响。根据δ~2H同位素高程效应,计算得到温泉的补给高程为225~265m之间,根据周边地形地貌特征,南部山区约为240m左右,确定南部山区是主要的补给源。综合分析认为,大气降水从温泉汤温泉南部山区汇聚到盆地中,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通过断裂破碎带在深部进行热交换形成温泉热水,然后运移到地表,出露成温泉汤温泉。通过成因模式分析,为温泉汤温泉的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威海地区其他温泉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