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母亲与子女     
<正>母亲今年虽然已经76岁,满头白发,一脸皱纹,但身体依然康泰,精神矍铄,忙忙碌碌,一会儿也不闲。然而,十分健康的人有时也会突然生病,母亲就是这样。去年10月的一天上午,不知怎么回事,她正在院中扫地,突然肚子痛,后诊断出患了急性盲肠炎,必须赶快手术。俗话说"母子连心"。母亲共有8个子女,病生在老人身上,疼在子女心上。我们一个个如坐针毡,如芒在背。老三说:"要能替,我就顶母亲生病。"我心中暗想,我是老大,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守望     
正夜幕下,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单位的餐厅。吃饭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得十分尽兴。突然,同事小李说道:"明天就是母亲节,待会儿得给我妈打个电话。"听他说完,我突然想起我的母亲。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有着农村人特有的质朴和善良。母亲从小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自己省吃俭用送我到县城读书。每到我周末返校时,母亲便会站在村口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心事     
前几天,我和母亲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母亲突然轻轻地说:“孩子,咱赶明儿把那几亩地要回来,听说现在种地可划算了。”我随即接道:“你身体又不好,还有两个孙子牵累着,咋回老家种地,况且咱又不缺口粮。”母亲不再言语,而我则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印象中母亲大部分时间是在地里,好像总有干不完的活,可即使是这样,母亲也常常为一家人的吃饭发愁。老家人均地少,产量又不高,麦子没熟时就已借人家几袋粮食,整日里盼着有个好收成,等到颗粒归仓后又要还人家一部分,来年又要借粮,那时我经常和母亲闹着要吃白面馍,母亲总是无奈地叹气。 母亲…  相似文献   

4.
正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已不知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影……很久了,仿佛您还在我生命中,您还是那个习惯站在后院的崖上看着我,目送我去学校的人;您还是那个偷偷拿钱给我,让我成为班里第一个拥有MP3的人;您还是那个看着我生病不愿打针宠溺的带着我上街吃美食的人……那时的您,那么具体,那是我能听见的声音、能看见的面孔、能牵着手的温度,可如今您却只能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亲爱的母亲,您一生俭朴、勤劳、善良  相似文献   

5.
书香     
<正>东方知识分子永远给人一种文质彬彬、书香隽永的气质。这是书之香气天长日久熏陶的结果。我出生在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父母都是残疾人,母亲耳背弱智,父亲手残脚拐。父母没法养育更多的子女,只有我这个独生子,而我四五岁之前都是奶奶一手养育的。1979年,我奶奶脑溢血去世后,我母亲还生了一弟一妹,但一两岁就夭折了。那时一家人吃不饱穿不暖。  相似文献   

6.
秋风起,食腊味。前些天,我与朋友在南京闲逛,突然看到街道旁挂满的各种腊味。许是触景生情吧,让我想起远在昆明的母亲,此时的她也正在腌腊肉、灌腊肠,正等我回到她身边共享美美的腊味。在南方地区,并不是只有腊月才做腊味。其实,吃腊味是南方人的一种饮食喜好,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习惯。腊味,在百姓人家平时的餐桌上就是一道不可或缺的菜肴。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心思     
前几天,我和母亲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母亲突然轻轻地说:“孩子,咱赶明儿把那几亩地要回来,听说现在种地可划算了。”我随即接道:“你身体又不好,还有两个孙子牵累着,咋回老家种地,况且咱又不缺口粮。”母亲不再言语,而我则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相似文献   

8.
正周末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她买了一件蓝色的上衣,想让我回去帮忙看看合不合适,还说就这一天时间可以调换。我一听就明白母亲又在说"谎话"了,肯定是又为我们做了什么事情。不过,我像以往一样没有拆穿她的"谎言",就对母亲说我们马上回去。到家就证实了我的猜测:衣服母亲的确是买了,但不是买给自己的,是买给我儿子的,不知道是否合适,怕我不要,就先斩后奏了。我看着母亲,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9.
<正>周末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她买了一件蓝色的上衣,想让我回去帮忙看看合不合适,还说就这一天时间可以调换。我一听就明白母亲又在说"谎话"了,肯定是又为我们做了什么事情。不过,我像以往一样没有拆穿她的"谎言",就对母亲说我们马上回去。到家就证实了我的猜测:衣服母亲的确是买了,但不是买给自己的,是买给我儿子的,不知道是否合适,怕我不要,就先斩后奏了。我看着母亲,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10.
正说到野菜,印在我脑海深处的是儿时呼朋唤友奔向田野的欢闹声,是遍寻野地突然发现心仪的嫩芽,更是母亲蒸煮野菜后散发出的氤氲清香……阳春三月,我总会带着孩子去田野里走走,美其名曰"踏青",实则"采青"。"采青"就是挖野菜。中国人和野菜的亲近,要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了。《诗经》的开篇《关雎》中就讲到:"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荇菜就是一种野菜。曾有人做过粗略  相似文献   

11.
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一天,父亲喜滋滋地回来,还带着满身的酒气,母亲刚想发怒,父亲却从怀里掏出一个红本本,得意地给母亲看,母亲看过后笑得合不拢嘴。是什么让父亲这么得意、让母亲这么开心呢?这个本本到底有什么作用?我很好奇,于是凑上前去看个究竟,就看见了那个小小的红本上,印着三个大字:党员证。我问父亲:"这党员证有啥用?"父亲告诉我:"党员证作用可大了,它说明爸是有组织的人,是我入党的证据。今天,我可是在党旗前宣过誓  相似文献   

12.
秋风起,食腊味.前些天,我与朋友在南京闲逛,突然看到街道旁挂满的各种腊味.许是触景生情吧,让我想起远在昆明的母亲,此时的她也正在腌腊肉、灌腊肠,正等我回到她身边共享美美的腊味. 在南方地区,并不是只有腊月才做腊味.其实,吃腊味是南方人的一种饮食喜好,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习惯.腊味,在百姓人家平时的餐桌上就是一道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3.
生日祭祖     
正农历九月二十五日,是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既没有大鱼大肉,又没有琼浆佳肴,而是一大早就吸吮着野菊花的芳香来到奶奶、爷爷、母亲的墓前寄托哀思。在我出生的年月里,由于村里人多地少,加上山高天寒,一年一季的农作物常常让村里人饥肠辘辘,食不果腹。为了不使我这个小生命夭折,爷爷下令全家人只能喝清汤、吃野菜,把沉淀在锅底的一汤匙稠糁子喂到我口中。小时候,我体质差,经常生病,奶奶、爷爷就特别照  相似文献   

14.
<正>("四个一"活动体会和感想类一等奖)手抄一遍党章,作为一个群众,我开始是抗拒的。那上万字的章程抄起来一定非常枯燥和累人,也过于形式化,我甚至认为开展"两学一做"教育也只是"故伎重演",只要随便应付就可以了。以往的政治学习,宣讲团滔滔不绝地赞颂伟大的社会主义,歌颂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那些歌功颂德的喊口号似的演说让我很是抵触。晚上,退休的母亲在灯下抄党章,像虔诚的信徒誊抄经文,神情安然又坚定。母亲年过花甲,  相似文献   

15.
<正>三月的一个傍晚,我有事回老家。刚到门口,就看到母亲一手拎着只小板凳,一手牵着小侄子正准备出去。"小姨,你来得正好,快和我们一块儿去村口看戏去吧。"不待我开口问询,小侄子上前一把拉住我就向外走。"看戏?看什么戏?"我下意识地以为是村里某家吵架呢。"这不,咱村宝桐家添了个儿子么,请了个戏班子来唱戏。唱了一天了,今儿晚是最后一场,人明儿就走了。你小时候不是特爱看吗?跟着一块儿去瞧瞧吧。"母亲看着我疑  相似文献   

16.
<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一天,父亲喜滋滋地回来,还带着满身的酒气,母亲刚想发怒,父亲却从怀里掏出一个红本本,得意地给母亲看,母亲看过后笑得合不拢嘴。是什么让父亲这么得意、让母亲这么开心呢?这个本本到底有什么作用?我很好奇,于是凑上前去看个究竟,就看见了那个小小的红本上,印着三个大字:党员证。我问父亲:"这党员证有啥用?"父亲告诉我:"党员证作用可大了,它说明爸是有组织的人,是我入党的证据。今天,我可是在党旗前宣过誓  相似文献   

17.
生日祭祖     
<正>农历九月二十五日,是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既没有大鱼大肉,又没有琼浆佳肴,而是一大早就吸吮着野菊花的芳香来到奶奶、爷爷、母亲的墓前寄托哀思。在我出生的年月里,由于村里人多地少,加上山高天寒,一年一季的农作物常常让村里人饥肠辘辘,食不果腹。为了不使我这个小生命夭折,爷爷下令全家人只能喝清汤、吃野菜,把沉淀在锅底的一汤匙稠糁子喂到我口中。小时候,我体质差,经常生病,奶奶、爷爷就特别照  相似文献   

18.
手抄一遍党章,作为一个群众,我开始是抗拒的.那上万字的章程抄起来一定非常枯燥和累人,也过于形式化,我甚至认为开展"两学一做"教育也只是"故伎重演",只要随便应付就可以了.以往的政治学习,宣讲团滔滔不绝地赞颂伟大的社会主义,歌颂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那些歌功颂德的喊口号似的演说让我很是抵触. 晚上,退休的母亲在灯下抄党章,像虔诚的信徒誊抄经文,神情安然又坚定.母亲年过花甲,眼睛老花,在灯下抄写有些吃力.母亲是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对党忠诚,每次政治学习都认真、勤奋,永远热烈而有活力,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正"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简单话语,竟能激荡起这么多人心底里的震动与共鸣。本人记忆力极差,中学时背两首古诗,一个暑假也背不下来。但是十年前看过的一段话,读一遍就刻在脑海里,至今还不能忘记。不是我的记忆力突然变好了,而是那段话让我感动。  相似文献   

20.
<正>母亲捎信说,过节回来吧,平时咱农村没啥稀罕东西,该收秋了,红薯玉米有的是,都是新鲜的。也是,回想自己终日不知在忙些什么,总感觉碌碌无为,生活空虚,这大概是离开了土地的缘故吧,也许只有在黄土地上才会有踏实的感觉。当我走进家门的时候,已近黄昏。母亲正在厨房忙着做饭,听到我的声音,赶紧跑出来。"你这丫头,咋就回了?也不知一声……"母亲话里含着嗔怪,却满是欢喜。晚饭是玉米面糊糊、辣椒鸡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