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东昆仑祁漫塔格西段北部戛勒赛构造混杂岩带和南部朝阳沟构造混杂岩带中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其原岩均形成于大洋环境,大部分属于洋岛玄武岩(OIB)或与E-MORB关系密切的洋岛、海山和大洋台地环境,在北部戛勒赛构造混杂岩带中还出露有E-MORB型玄武岩.E-MORB与OIB组合的厘定,揭示了东昆仑西段存在有两条早古生代的缝合带,这对于恢复东昆仑西段的古构造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主要运用1:25万忻州市幅调查成果,对山西中北部五台县一带集中产出的古元古代基性火山岩特征进行了总结。五台县一带滹沱群、豆村亚群、东冶亚群及七东山组不同层位发育古元古代变质基性火山岩,通过不同地段基性火山岩地质、岩石、化学特征的分析对比,表明五台县一带基性火山岩为两期喷发产物。第一期规模大,区内延伸稳定,厚30-400米,依据火山岩层间陆源碎屑岩又分为6个阶段,由中性—基性火山岩组成,过铝质岩类,岩石系列由低钾(拉斑)系列—钾玄岩系列组成;第二期规模小,分布局限,厚16-80米,主体为粗面玄武岩,石英拉斑玄武岩为高铝玄武岩,样品主体为钾玄岩系列。两期火山岩稀土配分曲线特征均与OIB(洋中岛玄武岩)相似。  相似文献   

3.
鲁苏皖一带发现的呈串珠状含金刚石基性—超基性岩体,其金刚石成因是否相同?该文通过对比分析基性岩中与典型金伯利岩中产出的金刚石在晶体形态、粒径、晶面蚀像、金刚石类型等差异性,金刚石含矿母岩对比研究,金刚石在容矿岩石中分布,分析总结鲁苏皖一带基性超基性岩中金刚石的成因。超基性金伯利岩中金刚石成因为地幔捕掳晶成因,基性岩中金刚石多为岩浆结晶成因。  相似文献   

4.
野外观察发现,焦家金矿床中有成矿前和成矿后2期基性脉岩,该文对取自基性岩脉的样品进行了岩相学、主元素、微量元素及S同位素的研究,探讨了脉岩的岩石成因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研究区基性脉岩包括辉绿玢岩和煌斑岩,其中辉绿玢岩SiO_2为47.96%,Na_2O+K_2O为4.075%,煌斑岩SiO_2为44.20%~45.34%,Na_2O+K_2O为6.407%~6.45%,属玄武岩、粗玄岩和碱玄岩类;TiO_2为1.31%~2.40%,Ti/Y为331~913。岩石以富集轻稀土元素(LIL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REE)为特征,黄铁矿δ~(34)S范围在(1.0~2.8)×10~(-3)之间。研究表明,成矿前煌斑岩和辉绿玢岩具有高Ti煌斑岩的特征,而成矿后的煌斑岩则类似于低Ti煌斑岩。脉岩的岩浆来源于尖晶石—石榴石转换带软流圈地幔的部分熔融,焦家金矿床形成于高Ti与低Ti煌斑岩不同性质岩浆源区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胡家口金矿是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一小型矿床,研究程度低。该文对胡家口金矿区及外围发育的中基性脉岩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进一步探讨脉岩与金矿化的关系。研究表明,胡家口金矿及外围发育的中基性脉岩主要为煌斑岩和辉石闪长玢岩。主量元素显示,二者总体属玄武质安山岩;微量元素方面,二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而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总量高,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特征。综合研究认为,中基性脉岩(尤其是煌斑岩)和金矿化都属于幔源C-H-O流体分异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北段中生代火山岩规模巨大,成岩时期为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岩石类型复杂,基性一酸性火山岩均有大面积出露。通过大兴安岭北段1:25万额尔古纳左旗幅区域地质调查,笔者认为该区晚侏罗世基性火山岩与早白垩世基性一酸性火山杂岩的成因机制、构造环境是完全不同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兴安岭北段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玄武岩(150.7Ma)岩石及地球化学的研究,探讨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地幔相互作用对本区塔木兰沟组玄武岩形成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通过侯马测区1:5万地质填图,在侯马市紫金山西端史店村-复兴村南一带,在前人所划分的涑水杂岩中新解体出一套新太古界变质地层,将其厘定为复兴村岩组,主要为一套变质基性火山岩建造.对该岩组火山岩从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对其构造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俄远东地区康捷尔型(钠质专属性特点)、依纳格林型(钾质专属性特点)同心环状碱性-超基性杂岩体为例,论述了该二种类型杂岩体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产出特征等。前者岩浆岩以 Na偏高为特征, K2O/Na2O=0.1~ 0.7(Na2O含量介于 1.7%~ 8.1% ),并与金伯利岩、似金伯利岩密切共生,有时可能含有金刚石副矿物;后者类型岩浆岩以钾偏高为特征( K2O/ Na2O=3.3~ 13.2) ,多产出于张性构造裂谷带或中生代地堑带,与之共生的有钾镁煌斑岩及类钾镁煌斑岩等。上述系列岩浆岩,在成因上与基性超基性岩石组合密切相关,并具有地幔生成特点。同时,不同类型岩浆岩的形成作用主要取决于构造背景之差异和地幔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9.
胶北地区位于古元古代胶-辽-吉构造岩浆岩带的南段,前人对该区的早前寒武纪地质事件进行了较多研究,然而,对古元古代基性—超基性岩研究较少。通过对该区基性—超基性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分析,讨论了其成因、形成时代及其对构造岩浆演化意义。基性—超基性岩为偏铝质岩石,具有低硅贫钾的特征,无明显Eu异常,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获得岩浆锆石年龄~2.1 Ga,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与区域上古元古代构造热事件一致。同时获得变辉长岩~2.4 Ga,~2.7 Ga的2组继承锆石年龄和1.8~1.9 Ga的变质年龄。一个变辉长岩样品的岩浆锆石的ε_(Hf)(t)值和T_(DM2)分别为-11.1~-2.1和2 859~3 408 Ma(10个数据点),一个超基性岩样品的外来锆石ε_(Hf)(t)值和T_(DM2)分别为4.6~5.3和2 355~2 398 Ma(2个数据点)。研究表明,基性岩来自于地幔但受到陆壳物质的强烈影响,变质超基性主要为古元古代亏损地幔或其新生地壳组分,岩浆熔融程度较高。总体反映该地区由早期的挤压机制转为古元古代的伸展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东昆仑北段祁漫塔格造山带工作和研究,发现并确定了一套中、晚元古代基性-超基性侵入体,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该套基性、超基性岩为地幔岩浆活动的产物,反映了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后,祁漫塔格地区在中元古代一晚元古代早、中期一直处于拉张伸展环境,为祁漫塔格前寒武纪构造岩浆活动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1.
辽东半岛旅顺、金县、庄河、岫岩一带的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部分地层遭受了低级—很低级的变质作用,构成了一个总体呈北东向展布的狭长变质带。该变质带与区内印支期北东向构造关系密切,并与印支期花岗岩侵入活动有内在联系,即印支期构造岩浆岩带控制了变质作用的发生与分布。变质作用类型以区域性动力变质作用为主,局部地段受岩浆活动的影响,显示了区域动热力变质作用的特点。据此,可以认为,辽东半岛区域动力变质带是经受以强烈抬升运动形式为主的印支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属中天山褶皱断裂隆起带的一部分,北邻准噶尔阿拉套晚古生代岛弧,南毗伊犁地块。博罗霍洛褶断带的发展演化与天山造山带密切相关,它的雏型可追溯到晚元古代已展现出东西向隆起带,早古生代成为大陆裂谷,到晚古生代随着天山地槽的封闭开始褶皱隆起,中新生代以升降运动为主,造成强烈的构造复活并产生大量新断裂。  相似文献   

13.
南秦岭碧口地区韧性剪切带广泛发育在中元古代碧口群内,呈NEE~SWW向延展,向南倾斜。韧性剪切带内广泛发育有拉伸线理、S-C构造、剪切褶皱、鞘褶皱、剪切透镜体构造以及旋转碎斑系、多米诺骨牌式构造、不对称微褶皱等不同尺度的运动学标志,剪切指向表明韧性剪切带运动方式为自南而北的逆冲型。构造式样的不对称及L-S构造岩的发育表明剪切带为区域非共轴变形机制,对剪切带形成的温压条件和形成时代做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托莱山矿带东段寒武系、奥陶系金平均含量高于地壳丰度的8~14倍。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为金的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条件。根据区内的地质背景,指出了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5.
通过长江三峡地区(巴东-宜昌段)水系发育、航卫片判读、野外地质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沿长江北西西向地球物理异常带在地表没有相应的特殊地质构造显示。中、新生代沉积盖层中未发现规模较大的北西-北西西向断裂通过,地表上这一走向的线性破裂或裂隙密集带及其他相关变形也不甚发育。因此,地下深处与地球物理异常带相对应的基底断裂至少中生代以来没有明显活动。  相似文献   

16.
可可西里北缘火山活动带为可可西里中新世火山活动区数条火山活动带之一,其特征十分典型。本文以火山地质、同位素、岩石化学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为基础对其岩浆来源、演化、火山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该火山带粗安岩-粗面岩-亚碱性流纹岩组合与世界高原溢流玄武岩类似,同时反映大陆伸展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
北天山东段康古尔塔格带是晚古生代塔里木板块和准噶尔板块碰撞的结果。它是一条复杂的、强烈的高应变带.并具有独特的变形机制、应变序列以及构造变形。本文运用构造-地层研究方法对该碰撞带的构造特征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秦巴造山带是夹持在华北古陆与扬子古陆之间的印支期陆内造山带。其内部自北而南可分为北秦岭变质-构造-岩浆岩构造带、中秦岭褶皱构造带及南秦岭伸展-滑脱构造带等三大不同构造面貌及演化过程、不同物质建造差异的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9.
桐柏—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柏—大别山碰撞造山带是华北板块南部大陆边缘和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长期演化和碰撞的结果。造山带主要由北淮阳加里东构造带、桐柏—大别山古老断块隆起带和随广加里东构造带组成。根据现今查明的三条蛇绿混杂岩带和不同时代岩系的原岩建造及区域构造特征,重建了其碰撞期前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在加里东末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发生碰撞,形成了桐柏—大别山造山带。在碰撞期及碰撞期后曾发生了大规模的滑脱-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20.
东昆仑中带金矿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昆仑中带 ,发现和查明和金矿有蚀变构造岩型、隐爆角砾岩型、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 4种矿化类型 ,其中前两者为金的主要成矿类型。研究表明 ,构造和岩浆作用是该区金矿成矿两个最主要的成矿条件。成矿显示与以闪长玢岩为代表的印支期浅成 超浅成岩浆岩密切相关 ,且金矿床及闪长玢岩等浅成 超浅成岩均受NW向剪切带的脆性复活构造控制而产出。金的成矿具深源、浅成的明显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