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星气候数据集是卫星气候研究的基础。在规范卫星气候数据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基本气候数据集(FCDR)和专题气候数据集(TCDR)的分类方式,无法反映卫星气候数据特点的问题,认为应将专题气候数据集进一步划分为单一遥感仪器专题气候数据集、多种遥感仪器融合专题气候数据集及卫星与多源资料融合专题气候数据集等几类。这种分类方法便于用户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卫星气候数据。然后,重点围绕基本气候变量和基本卫星气候变量含义、卫星气候数据集生产规范、国内外主要卫星气候数据生产计划等方面,综述了卫星气候数据集建设及规范化生产已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卫星气候数据集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卫星气候数据集发展,同时对我国卫星气候数据集建设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 2月 2 4日新疆伽师--巴楚 6 .8级破坏性地震的发生 ,再次说明精细预测强震事件的重要性。本文以此次地震为例 ,提出一种预测地震事件的三要素新技术 ,即跟踪地震自激励演变信息预测震级大小、跟踪卫星遥感地表射出长波辐射 OL R信息预测地震危险区域、跟踪自然触发力因素信息预测临震时间。作者认为这种分要素、依序完成在线精细预测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集集地震震前(1990-1995年)及震后(2003-2005年)的GPS观测资料,对台湾及附近地区的地应变率场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集集地震前后,台湾地区的应变率场分布格局基本一致,最大主压应变率的最大值位于台湾东部的海岸山脉地区,方向与台湾岛倾斜相交;主压应变由东向西迅速衰减,在中央山脉地区主压应变率小于主...  相似文献   

4.
卫星热红外预报地震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将随机共振概念引进卫星热红外领域,在卫星图像上发现六种与地壳运动有关的异常现象,制定了卫星热红外预报全球6级以上地震的6项判别标志及其量化评分标准。本文通过卫星热红外的高新技术,开展了全球地壳运动微观动态的研究,成功预报了建台以来全球80%以上强震的时间和震级,可见,卫星热红外信息与宏观异常结合研究,一定会在人类减轻强震灾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卫星热红外遥感资料的实际应用及大量震例归纳结果表明,强震发生前在震中附近存在不同程度的亮温异常,且异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多表现为增温条带的出现或者大面积的不规则分布。在研究热红外异常临震预测中重点关注热红外异常与震级的关系,对2010~2014年发生于中国的总计151次MS5.0及以上地震热红外异常情况与震级大小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了震级MS与临震前3 d热红外异常区面积平均值Saver的二元一次关系表达式,首次定量分析了震级大小与热红外异常面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同其他卫星相比,NOAA卫星搭载的AVHRR积雪产品,具有长达10 a的长时间序列数据集,能够应用于长时间、较大区域范围的积雪覆盖变化分析。由于不同卫星使用的反演算法,波谱宽度和大气订正等不完全相同,故需对不同卫星积雪产品数据集进行一致性检验,将卫星积雪产品更好地应用于气候分析研究。本文采用一种新的评估方法,对空间分辨率为0.05o×0.05o的AVHRR积雪产品与IMS和MOD10A1积雪产品,分别在空间和时间变化上进行对比分析,对AVHRR积雪产品数据集进行检验,发现AVHRR与MODIS积雪产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正>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国土资源部的工作部署,2010年卫星遥感监测将首次实行地域全覆盖,检查结果将作为启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令第15号,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的问责机制的重要依据。为确保卫星遥感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  相似文献   

8.
发生地震时常伴随有地热辐射增强现象,这些异常信息隐藏于遥感卫星NOAA所捕获的地球射出长波辐射(OLR)数据中,目前多数研究还停留在对源数据的解读,缺乏有效的信息处理技术,致使大部分的OLR数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鞅理论的概率统计方法来识别异常特征算法,从有噪声的非结构化的源数据中提取出震前OLR数据异常变化特征序列,从时间序列和地域范围进行震前异常分析。本算法实验是以尼泊尔的在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包括2015年4月25日Ms7.8大地震)发生的3次地震的OLR数据为例,实验结果显示震中区域的OLR数据在震前的2~3个月开始有显著的异常数据变化,通过分析发现数据显示数据异常在震前出现的时间长短与地震的大小相关,异常的发生区域与震区周围的地貌特征相关。这说明基于鞅理论的算法所提取的OLR数据异常点序列的确与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是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有关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地震关系的文献已有许多 ,但大部分是探讨或研究震源区地表及上空产生增温异常现象。天线附近背景噪声和强震前后形成的电磁波与卫星数据传输载波产生随机共振 ,造成卫星图像中出现特殊异常现象 ,这种异常与强震具有非常明显的对应关系 ,通过进一步研究 ,可以开拓电磁波随机共振应用的新领域进行短临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0.
卫星遥感一体化数据采集、处理等对地观测体系已经构建,但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建设尚不成熟,极大地限制了卫星遥感应用综合产品体系的构建以及地方自然资源调查监管体系的现代化。结合当前测绘遥感行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研究自然资源卫星遥感常态化监测的新方法、新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突破自然资源卫星遥感常态化监测等系列关键技术,开展全国全要素常态化季度监测、重点区域高频次精准监测、特定目标即时监测和“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监测,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监管主体业务,构建全覆盖、全要素和多尺度的自然资源卫星遥感监测体系,全面提升自然资源卫星遥感数据保障、常态化监测、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能力。  相似文献   

11.
卫星热遥感技术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强地震前存在热异常。异常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异常的时空分布与异常区的地质构造、地理环境、季节、天气等因素有关。内陆地区的地震前常产生热红外异常,而沿海地区的地震前则更容易出现潜热通量异常。红外辐射可以通过卫星红外通道的传感器观测到。而潜热通量可以使用微波遥感观测资料计算或红外遥感与地面观测资料联合反演。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地震前的热异常虽然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应该能在地震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5-01~2009-12 DEMETER电磁卫星详查模式下磁场与电场的极低频(ELF)三分量波形数据,选取东北亚地区(38°~58°N,105°~145°E)6个MS≥6地震,对震前30 d震中上空±10°的6 000余条1130和1135轨道数据进行波矢分析和坡印廷矢量分析。结果发现,2005-08-16日本本洲东岸近海MS7.2地震和2009-06-05日本北海道地区MS6.6地震震前在质子回旋频率以下记录到来源于地球的异常电磁波扰动;2005-11-10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MS6.4地震和2007-08-02俄罗斯萨哈林岛(库页岛)MS6.8地震震前在质子回旋频率以下没有记录到异常电磁波扰动;2007-02-17日本北海道地区MS6.2地震和2008-06-13日本本州东岸近海MS7.3地震震前在质子回旋频率以下记录到异常电磁波扰动,但并非来源于地球。  相似文献   

13.
使用小波变换和功率谱估计法,利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亮温数据研究2017年以来松原地区3次MS>4.5地震前的热红外异常。结果表明, 2017-07-23 MS4.9和2018-05-28 MS5.7地震前的异常都是沿依兰-伊通断裂和密山-敦化断裂走向逐渐扩展的,即异常存在于松辽盆地的东部边缘,地震震中不在异常区内;2019-05-18 MS5.1地震前异常不明显,可能是由于盆地内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在前2次地震前后已得到最大量的释放。  相似文献   

14.
????GRACE????????????????????λ????????????????????????????????????????????????????????????????????????????仯??????α??????????????????????????????????????????????????????????????????????????????????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The radiance leaving the earth-atmosphere sys-tem which can be sensed by a satellite borne ra-diometer is the sum of radiation emission fromtheearth surface and each atmospheric level that aretransmittedtothe top of the atmosphere.The radia-tion emissionfromthe earthsurface andthe radianceof each atmospheric level can be separated fromtheradiance at the top the atmospheric level a satellitemeasured.Thus,the earth surface parameters willbe retrieved from the surface radiance after a…  相似文献   

16.
The radiance leaving the earth-atmosphere system which can be sensed by a satellite borne radiometer is the sum of radiation emission from the earth surface and each atmospheric level that are transmitted to the top of the atmosphere. The radiation emission from the earth surface and the radiance of each atmospheric level can be separated from the radiance at the top the atmospheric level measured by a satellite borne radiometer. However,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measure the atmospheric radiance, especially the synchronous measurement with the satellite. Thus some 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provide many options for modeling atmospheric radiation transport, such as LOWTRAN, MODTRAN, 6S, FASCODE, LBLRTM, SHARC, and SAMM. Meanwhile, these models can support the detailed detector system design, the optim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atellite mission parameters, and the data processing procedures. As an example, the newly 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s, MODTRAN will be compared with other models after the 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 is described. And the 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 simulation procedur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atmospheric transmittance, retrieval of atmospheric elements, and surface parameters, will also b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7.
利用Sentinel-1卫星提供的多个轨道SAR数据对2017-11-12伊拉克MW 7.3地震进行研究,通过处理不同轨道数据并比较,获取震区可靠的同震形变场。利用降轨同震形变场,采用数据分辨率约束的四叉树方法降采样后作为约束条件,基于弹性半空间模型(Okada)反演断层几何参数及滑动分布。结果表明,本次地震位于扎格罗斯褶皱冲断带,产生的破裂带长度为44.5 km、宽度为16.1 km;发震机制为走滑逆冲断层,断层滑动角为140.68°,倾角为8°,最大滑动量为3.83 m,地震造成视线向最大抬升和最大下沉为50 cm和40 cm;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5.5 km,累计释放地震矩0.97×1020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