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地震及钻井、测井资料,编制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许庄构造断裂平面及剖面图,分析江苏油田苏北盆地许庄构造的断层特征、构造演化及其断层活动特点.结果表明:许庄构造为平行式阶梯状和"y"型断层组合,真①断层与真②断层间所夹持的断块发育多米诺式正断层.断层演化顺序为真①断层在泰州组—阜宁组沉积时,沿先期存在的逆断层回滑首先发育,并伴生次级断层,戴南组—三垛组沉积时停止活动,盐城组又有所活动;真②断层在戴南组沉积时开始发育,部分延续了真①断层伴生的次级断层,其活动持续到盐城组沉积.  相似文献   

2.
根据盆地演化规律及断层穿层性,将海拉尔盆地断裂分为盆地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根据活动时期和变形特征,分为早期伸展断裂系统、中期张扭断裂系统、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断裂系统、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断裂系统和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断裂系统.结合海拉尔盆地岩心和野外观察,建立3种断裂带内部结构模式:致密储层中断层角砾岩结构、泥质岩盖层中泥岩涂抹结构和泥质岩盖层内断层泥结构.与油气垂向运移有关的断裂系统包括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断裂系统(正反转断层)、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活动的断裂系统(反转再活动正断层)和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活动的断裂系统.该研究成果可以为海拉尔盆地断层封闭性评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震及钻井、测井资料,编制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许庄构造断裂平面及剖面图,分析江苏油田苏北盆地许庄构造的断层特征、构造演化及其断层活动特点.结果表明:许庄构造为平行式阶梯状和“y”型断层组合,真①断层与真②断层间所夹持的断块发育多米诺式正断层.断层演化顺序为真①断层在泰州组-阜宁组沉积时,沿先期存在的逆断层回滑首先发育,...  相似文献   

4.
发育在压性、压扭性盆地中的同沉积逆断层上盘地层比下盘地层相应地要薄。上盘可缺失某些层段或一直未接受沉积,上盘发育的不对称背斜可为同生、部分同生或后生;下盘地层有时呈楔状向断层处加厚,凹陷内的断层两侧岩性差异小,盆缘或凹陷边界断层岩性差异明显。断面形态有铲形和平直形,前者主要与逆冲推覆有关,后者主要受基底断块控制。断层活动方式有连续和间歇性活动两种。断层发育阶段分为同生冲断期、褶皱发育期和消亡期。 同沉积逆断层具有良好的聚油条件。圈闭形式主要有上盘背斜、断层遮挡、浅层压实背科、基岩潜山及地层尖灭等,并可叠合连片。聚油方式以“新生古储”为主,并有“古生新储”;油气主要通过接触式或顺断层运移。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1年以来天山中段多个跨断层形变场地的测量资料,从断层运动方向和断层平均速率2个方面分析天山中段3条断层现今活动特征。结果表明,霍玛吐断裂呼图壁段断层的活动性质为正、逆断和左、右旋交替活动;北轮台-辛格尔断裂库尔勒段断层表现为右旋运动特征,活动性质为逆断性;妖魔山F2断裂乌鲁木齐段的断层活动性质以逆断为主。妖魔山F2断裂乌鲁木齐段断层的活动程度最高,霍玛吐断裂呼图壁段最低。霍玛吐断裂、北轮台-辛格尔断裂、妖魔山F2断裂垂直方向上基本均处于张性变化,前两者水平向处于挤压状态;断层活动速率的时间进程具有阶段性特征,各个时间段转折点有较好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6.
南堡凹陷高柳断层活动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地震数据、岩心、测井及重矿物等资料,利用EBM盆地模拟系统,模拟南堡凹陷高柳断层的活动速率和古落差,分析高柳断层活动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结果表明:高柳断层的活动受南堡凹陷盆地构造演化和区域应力方向转变的联合控制,垂向上呈现"弱—强—弱"的演化趋势,平面上Es1、Ed3x、Ed3s沉积期表现明显的分段活动特征,到Ed2、Ed1和Ng沉积期,分段活动特征消失,活动均一性增强。高柳断层的活动引起南堡凹陷北部沉积中心的迁移,由拾场次凹向南迁移到高柳断层下降盘。高柳断层东段和中段连接部位、高柳断层与柏各庄断层相接部位是陆源碎屑进入凹陷的通道,高柳断层的强烈活动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提供合适的坡降条件和可容纳空间。高柳断层对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总体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即走向斜坡控砂型和断角控砂型。研究结果可为南堡凹陷构造—沉积综合分析及油气成藏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北黄海盆地是我国海域勘探程度较低的含油气盆地,断裂构造极其发育并对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通过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最新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系统研究了该区的断裂构造类型、特征及其成因演化。断裂构造类型按运动学特征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扭动断层和反转断层;按断层级别与规模可分为一级控盆断层、二级控凹断层、三级控带断层、四级控圈断层和五级层内或层间小断层。研究区主要发育了北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4组断层,平面组合样式有平行式、斜交式、雁列式、斜列式等;断裂剖面形态有犁式、座椅式、坡坪式、平直式等,剖面组合样式包括伸展性质的地堑、地垒、“Y”字形、反“Y”字形、复合“Y”字形、同向断阶、反向断阶、“入”字形、羽状、帚状、树枝状、梳状和扭动性质的似花状、半花状以及挤压性质的叠瓦状。中-新生代断裂活动主要有6个地质时期:①中侏罗世-晚侏罗世伸展活动;②侏罗纪末期挤压反转;③早白垩世弱伸展活动;④始新世-早渐新世伸展活动;⑤晚渐新世伸展活动;⑥新近纪弱伸展活动。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经历了多期伸展-反转挤压(隆升)构造旋回,上述断裂分期差异活动是周边板块运动和深部地质作用双重控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断层平面组合样式对盆地砂体沉积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三维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研究渤中凹陷石南断层和沉积体系展布,探讨断层平面组合样式对砂体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石南断层按走向不同可划分为6条分支断层,相邻分支断层在平面上相交构成"凹"型与"凸"型2种组合样式.研究区沙一+二段沉积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滩坝和湖泊等沉积相类型.在石臼坨凸起上发育多个物源供应方向,断层西端多个规模较小的物源可汇聚在一起,形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向湖盆中央延伸较远,规模较大;断层中部为主体物源供应方向,形成单个规模较大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断层的"凹"型组合部位,容易形成主物源的进积方向,靠近盆地位置容易聚集砂体,在隆起区沿断层发育的古沟谷是碎屑物质进积的主要通道;在紧邻"凸"型组合样式的盆地区,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砂体沉积.该规律对寻找处于勘探初期含油气盆地砂砾岩储集层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川滇地区断层形变模型与应变积累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用改进的断层形变模型和GPS资料对川滇地区主要断层的地表水平滑动(沿断层走向)和沿断层方向的应变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小江断裂的中南段和楚雄断裂的东南段锁定程度较高,其它分段锁定程度偏低;沿断层方向应变积累的高值区为鲜水河的炉霍段、乾宁至色哈拉、雅拉河段,小江断裂北段与则木河断裂的交会处、东川南侧及小江断裂南段的宜良一带;鲜水河断裂及小江断裂北段下盘的应变值、应变梯度均高于上盘,而小江断裂中南段上下盘没有明显的差异;红河断裂应变水平偏低;楚雄断裂其应变的高梯度带集中在东南段小江断裂附近。  相似文献   

10.
在野外专题考察、大比例尺活断层地质填图、高精度地质剖面及阶地剖面实测的基础上,较系统地讨论了武威- 天祝- 庄浪河NNW 向断裂的活动时代、变形方式及分段特征。结果表明: 该断裂带是一条典型的全新世活动断裂,整个断裂可分为不同几何结构、不同构造类型、不同变形特征的南、中、北三个断层段。其中北段和中段为隐伏断层,发育有第四纪活动褶皱和1927 年古浪8 级地震破裂带;南段断裂呈弧形几何形态展布,显示了逆断层构造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对一条穿过狼山山前断裂中段的宽频带大地电磁剖面进行精细化处理和二维反演,获得该断裂中段及其两侧地块的深部电性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狼山山前断裂表现出明显的高低阻电性边界带,断裂西侧的狼山隆起上地壳表现出较为完整的高阻特征,中下地壳以低阻体为主;狼山山前断裂东侧的临河盆地浅部存在5 km厚的低阻沉积层,沉积层下方可能存在高阻基底。该分布特征表明狼山山前断裂是一条切割地壳尺度的深大断裂,同时具有孕育强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部地区新生代断裂特征与圈闭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部地区构造特征研究,将新生代盆地划分为初始裂陷、伸展断陷、挤压拗陷3个演化阶段。新生代构造以张性断裂为主,兼具走滑和反转特征,其中,沙四、沙三期为伸展断裂系统,沙一、沙二至东营期为走滑断裂系统,馆陶期为挤压断裂系统。沙箱模拟实验证明,挤压反转构造受断层下盘施力方式控制,与基底走滑作用有关,伸展断裂控制的断鼻状构造和挤压背斜构造是高升斜坡带和牛心坨隆起带上较为有利的目标优选类型。  相似文献   

13.
吴静 《地质科技通报》2022,41(4):117-124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北部隆起区的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70年代, 历经20多年反复探索一直未获得商业发现。近年来, 恩平凹陷北部新近系油气勘探接连取得重大突破, 逐渐成为勘探的热点地区。勘探实践表明远源富集成藏是恩平凹陷北部隆起区新近系油气成藏的重要特征。首先, 侧向断开控洼边界且深入洼陷内部的长期活动断裂体系是恩平北带油气能够大规模向北运移的关键因素; 这类断裂早期控制陡坡带文昌组物源供给, 晚期继承性活动切穿文昌组仓储砂体及烃源岩, 使文昌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通过油源断裂垂向调节至中浅层新近系储层中; 其次, 油气经过侧向穿断面运移后, 能继续沿断层对盘的构造脊往高部位汇聚, 使油气能够向北远距离运移并富集成藏。油源断裂、仓储砂体与构造脊的耦合是恩平凹陷北部隆起区远源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 同时暗示深层文昌组仓储砂体的巨大勘探潜力。恩平凹陷北部隆起区具备油气远源富集成藏的条件, 在目前已获突破的区域继续向北仍发育较多构造圈闭, 为新近系油气勘探的潜力区带。   相似文献   

14.
孤店断陷为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同时也记录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板块运动和盆地演化的丰富信息。利用钻测井资料及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对孤店断陷的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孤店断陷在纵向上可以划分为基底构造层、下构造层、中构造层及上构造层。由于受到晚中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向东亚板块的俯冲作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影响,孤店断陷的构造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断陷期、断坳转换期、稳定坳陷期及构造反转期。孤店断陷的边界大断层(孤店断层)在断陷初始发育期(火石岭组-沙河子沉积期)表现为6段走向各不相同的小型孤立断层,在断陷晚期(营城组沉积期)经过生长、连接而形成统一的断陷边界,并在断坳转换期(登娄库组-泉头组沉积期)和坳陷期(青山口组-嫩江组沉积期)发生广泛而强烈的张扭活动,以及在构造反转期(嫩江组沉积末期)发生强烈反转和分段差异逆冲活动。研究结果可以为松辽盆地以及中国东部地区的构造活动及演化研究提供参考,并进一步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5.
龙凤山地区是长岭断陷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已发现油气多分布于断裂带附近,探讨断裂与油气运聚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地震、测井、岩心、镜下薄片、流体包裹体观察及测温等资料,在断裂静态特征与断裂带结构识别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断面形态、断裂活动特征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断裂的诱导裂缝带发育大量裂缝,有效地改善火山岩的物性,断裂可作为输导油气的优势运移通道;Ⅰ级断层的"汇聚型"断面形态控制油气主要富集位置;断层活动性与第一期成藏期匹配良好,断裂可作为输导油气的优势通道,后期断裂带裂缝被石英、方解石所充填,断裂对火山岩油气藏主要起封闭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结合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剖面和区域地质资料,对汤西断裂浅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汤西断裂南段由2条走向NE、倾向SE的正断层组成,主断层下降盘汤阴地堑内新近系沉积明显增厚,结合探槽结果认为,汤西断裂南段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17.
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刻画了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平面和剖面发育特征,对以断裂特征为主的构造样式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区域动力背景探讨了构造的发育演化与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辽东湾凹陷东部古新世-渐新世的构造主要由NNE向的拉张正断层组成;渐新世时期以走滑构造样式为主,主干断裂附近出现走滑效应产生的增压区和释压区,同时发育似花状构造和多级“Y”字型构造样式,次级断裂多表现为NEE向的雁列状构造样式;新近纪时期断裂体系仍以雁列状断裂为主,发育共轭状剪切破裂以及“背形负花状”构造样式。构造特征体现了研究区新生代走滑构造系统与伸展构造系统的叠加改造过程,可以将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的构造演化阶段划分为古新世-始新世的弱走滑强拉张时期、渐新世的弱拉张强走滑时期以及新近纪的弱挤压弱走滑时期。   相似文献   

18.
The structural styles can be used to analyses and predict developments and distributions of sand bodies in a rift basin. The dynamic process of faulting and sedimenta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follow: the basin topography controlled by fault activity can control water dynamics; which in turn affect the transport and sedimentation of sediments. The corresponding analysis between structural styles and sand depositional types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in section, the corresponding between development of fault terraces and sand depositional types; (2) in pla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ults' association and distributions of sand bodies. There are four types of terrace styles to be identified. They are Steep Slope Single Fault Terrace (SSSFT), Steep Slope Multiple Fault Terrace (SSMFT), Gentle Slope (GS) and Gentle Slope Multiple Fault Terrace (GSMFT), which also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subtypes by the timing of the faults activities and the directions of their activity migrations (basinward and landward or marginward). They correspond to the following sand depositions such as alluvial fan, fan delta and turbidite fan etc.. The analysis of structure-sedimentation is a discussion on the rank Ⅲ sequence evolu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ulsing or episodic fault activities. It has been recognized four plane fault associations such as the comb, the broom, the fork and the fault-fold association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sand distributions. Structural-sedimentary models above mentioned are significant for the deep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when lacking of the drill data. It may reduce multiple resolution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sedimentary facies and promote sand predictions through the constraints of the structural styles of the basin units. The structural-sedimentary pattern can be used as a geological model 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rift bas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