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广西岩溶区旱涝的基本情况,分析造成旱涝的原因,根据裸露型及覆盖型岩溶区岩溶水开发利用的典型实例,提出旱涝综合治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岩溶不整合的内涵和研究意义,系统总结了古岩溶不整合的鉴别依据,把组成岩溶体系的改造形态(体)和建造作为主要标志:认为岩溶改造形态(体)有古个体形态标志和组合形态(体)──地形地貌标志,这些形态(体)应有岩溶建造充填或覆盖才有鉴定意义;还认为岩溶建造是确定岩溶不整合的主要依据,与建造同时形成的生物化石及同位素年龄是直接的关键证据:岩溶建造底部建造层中的溶积钙砾岩和溶积钙屑灰岩,两岩石系列中的岩石成因类型、结构构造、层面构造是确定古岩溶不整合面产状、古岩溶水流向的决定性标志;此外,古构造对岩溶和岩溶建造都有一定控制作用,有建造充填、覆盖,也是确定岩溶不整合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鹤壁的地下水资源,主要是岩溶地下水。本文根据鹤壁地下水的研究,指出该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并对岩溶水的富集规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南宁市是广西岩溶地面塌陷危害十分严重的城市之一。2012年6月2日突发的岩溶地面塌陷主要集中分布在坛洛镇南西方向,形成塌陷坑19个,地裂缝17条,威胁62户共232人,潜在经济损失约870万元。坛洛塌陷多形成于松散盖层厚度小于15m,地下水位埋深小于20m,地下岩溶强发育的区段。碳酸盐岩岩溶发育、松散盖层厚度较小和水动力条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复杂为岩溶塌陷产生的必要条件,尤以地下水的作用对岩溶塌陷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坛洛地下水动态观测与岩溶塌陷的调查研究确定地下水强径流带,分析评价岩溶地面塌陷的危险性,为岩溶地区的岩溶塌陷危险性勘察、评价工作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中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含水层连续沉积厚度大、分布面积广, 其中储存着丰富的岩溶地下水资源,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国家战略性水资源。结合对北方岩溶水的调查研究经历, 就岩溶水系统及水文地质条件、环境问题发展演化趋势与成因、岩溶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修复以及调查研究的技术方法等方面的进展与不足, 做初步的总结, 致以中国地质大学建校70周年、《地质科技通报》创刊40周年的贺礼, 并为广大北方岩溶水水文地质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岩溶作用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溶蚀作用,包括水的机械和崩塌作用以及物质的携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岩溶作用不但可以形成各种地表、地下岩溶形态和沉积堆积建造,同时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还能聚积有用矿物形成矿床。因为岩溶成矿受特定条件的制约,并具有独特的环境特征。文章主要从构造的控矿性、可溶岩的含矿性、岩溶水的物化性状、热力学条件及聚矿空间的性质等,探讨广西中生代古岩溶的成矿环境,分析各种环境在岩溶成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0.TM遥感影像信息特征,湘西北地区有NEE向、NNE向和近SN向3类新构造带,各新构造带岩溶发育阶段,分别相当于中年期、青年期和幼年期.岩溶发育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岩溶地貌、流水地貌和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反映了新构造运动由强烈活动→趋向稳定平静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岩溶洼地在西南地区分布广泛,岩溶地下水为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水源,研究岩溶洼地内涝条件下裂隙系统中的溶质迁移及响应规律可为峰丛洼地区岩溶地下水的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相似原理构建了岩溶洼地-裂隙系统物理模型,采用对流-弥散模型和脉冲响应模型对溶质迁移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探讨了不同级次裂隙和内涝蓄水量大小对溶质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裂隙作为优先水流通道,对溶质迁移起主要的控制作用;小裂隙对溶质迁移起暂时储存和缓慢释放的调蓄作用,其溶质迁移的叠加过程使总出口溶质迁移的"拖尾"效应更加明显;随着内涝蓄水量的增加,稀释作用增强,导致溶质峰值质量浓度降低、溶质质量浓度回归至本底值的时间延长、延缓释放溶质的质量增加。该物理模型是对复杂岩溶洼地系统内污染物迁移研究的一种新探索,其模拟结果进一步深化了对洼地内涝条件下面源污染物在岩溶水系统中迁移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深部岩溶热储埋藏分布及岩溶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量已有资料,对山东省深部岩溶热储的埋藏分布及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圈定了全省深部岩溶热储分布范围为4.4万km2,共12个地热区,岩溶类型包括岩溶-裂隙和裂隙-岩溶2种类型,对全省深部岩溶热储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山东省今后深部岩溶热储地热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广西岩溶及其生态环境领域近十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西岩溶区面积9.87万km^2,占广西国土面积的41.57%,覆盖80个县市,是世界上最典型、最重要的岩溶区之一,不但发育有最秀丽的热带峰林、峰丛岩溶地貌景观以及最典型的岩溶植被和土壤,而且,石漠化、岩溶塌陷、旱、涝、地下水污染等岩溶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因此,吸引了广大学者来广西进行岩溶或岩溶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央和有关部门也在广西岩溶区部署了大量的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1.
岩溶地区的基岩中常有溶洞发育 ,在以基岩作桩端持力层时 ,溶洞的埋深、大小等情况的差异 ,常影响着工程的造价、工期、安全等 ,文章以贺州市人民医院住院大楼为例 ,探讨了压力灌浆技术在溶洞处理中的基本工艺 ,采用压力灌浆处理溶洞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岩溶塌陷形成过程、主要条件、影响塌陷的自然及人为因素。土层崩解剥落、地质营力、作用力等方面对塌陷形成机理进行探讨。认为:岩溶空腔→土洞→塌陷是岩溶塌陷形成过程的基本规律:在覆盖型岩溶区,只要存在着开放的岩溶空腔,岩溶塌陷是不可避免的,它是自然因素的产物,人类活动则加速了其进程。  相似文献   

13.
Karst cave touris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verall tourism of Zhejiang Province,China.In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karst cave tourism resources,it is crucial to develop a scientific system for optimizing resource exploita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This study conducted an analysis of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ional structure in Zhejiang Province.Nearest neighbor index(NNI) method and accessibility index method were used for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scale,strength,combination,and accessibility of karst cave tourism resources.Results indicated that karst cave tourism resources in Zhejiang Province have a significant regional influence,and that resource quality and exploitation are diverse in different regions.Among the regions,Jinhua had the highest exploitation proportion of over 60% and the lowest NNI value of 0.098.Furthermore,regional analysis inferred that different karst caves demonstrate diversity in accessibility to tourism markets,among which the Lingshan Cave,Fengshui Cave,and Xianqiao Cave reveal the highest accessibility index of 2.41.Finally,we put forward a karst cave tourism system in Zhejia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Growth Pole Theory and set up an overall scheme for karst cave tourism development.From a regional perspective analysis,the study refined the methods for regional resource research and provided a strategic proposal for karst cave tourism in Zhejiang Province.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桂林三叠世时的古地理及古气候条件、晚三叠世内陆湖盆的发育及堆积物和残留特征进行了描述,探讨了中晚三叠世桂林热带岩溶发育的程度。认为中晚三叠世是桂林热带岩溶极为强烈发育时期,也是岩溶洞穴强烈发育的一个时期,从此奠定了桂林热带岩溶地貌轮廓雏形。迄后的地质历史中,其热带岩溶基本上是在此基础上的继承发育。  相似文献   

15.
根据区域和矿区地质资料 ,结合岩溶陷落柱的形成地质条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得出了否定的认识 ,对正确认识永夏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有效地开展矿井防治水工作 ,正确指导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查明板文地下河的汇水区范围以及板文地下河中下游段的分布轨迹及水文地质特征,岩溶水的补给来源与动态特征等,了解东兰县纳巴片岩溶内涝与岩滩水库蓄水后所引起的板文地下河岩溶浸没之间的关系,提出解决岩溶内涝的途径与措施,为纳巴片岩溶内涝治理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纳巴片的岩溶内涝,除了与特殊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和大量集中降雨密切有关外,岩滩水库蓄水后,使库水沿板文地下河倒灌,地下水位升高,是造成纳巴片岩溶浸没范围增大,延长浸没时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红运水源地地处嘉祥断块北部,主要含水层为奥陶纪三山子组中细晶白云岩,且岩溶发育,在岩性上中细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泥灰岩灰岩和豹皮灰岩微晶白云岩。区域断裂构造发育,多以张性断裂为主,一般为带状岩溶发育,深度143~330m,与断裂构造的走向基本一致,为地下水的富存和运移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通道。奥陶系顶板不同埋藏深度形成的高差,为岩溶地下水径流提供了强烈的地下水动力条件。通过研究岩溶发育特征,对比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证实岩溶发育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动力条件、埋藏深度等关系密切。通过对比钻孔地层资料,分析了红运水源地富水性条件,地层岩性是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地质构造是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水动力条件是岩溶发育的外在因素,对指导北方覆盖型岩溶地下水勘查及寻找覆盖型岩溶水富集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平果铝厂厂区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研究 ,系统地分析、总结了该厂厂区岩溶地基特征及其处理方法 ,可供其他岩溶地区类似条件的工程项目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岩溶发育、土层存在和地下水活动 3个方面论述自然因素、抽水因素在岩溶塌陷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认为自然因素是决定岩溶塌陷的因素 ,抽水因素是加速岩溶塌陷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灰岩分布区易发生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高密度电阻率法是岩溶地质调查的重要手段。以某一段穿越岩溶发育区的公路为例,应用高密度电法对区内暗河、槽谷型岩溶塘、落水洞等灾害地质体进行了探测,结果显示拟建路段覆盖层厚度大约为2~20 m,基岩内岩溶极发育,岩石地表起伏大,溶沟、溶槽、岩溶塌陷、落水洞发育;岩石中溶蚀裂隙、溶洞发育。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能够有效地判定岩溶的发育情况,可以为地质灾害评估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