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辽东青城子地区早元古宙辽吉岩套的构造变形作用与构造演化。作者提出了青城子推覆构造的三阶段演化模式。早期阶段,即第1变形幕形成了北西向转南西向的同斜倒转褶皱,构成了青城子推覆体的雏形;第2变形幕以剪切体制为主,辽吉花岗岩活化和底辟重就位形成了推覆体构造,并产生了逆冲型韧性剪切带;第3变形幕形成了叠加在推覆体构造上的北东向倾伏背斜、向斜构造,并使推覆体构造发生整体机械变位,最终奠定了青城子地区的宏观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2.
蒙古国矿业投资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杰 《国土资源》2006,(7):56-57
蒙古是位于东北亚地区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内陆国家,地质上属中亚褶皱带,其北为西伯利亚地台,南为华北-塔里木地台,由一系列主要为古生代的、向南凸的弧形地体拼贴而成,并被一些深大断裂带分割为六大主要的构造单元.中部近东西向的并向南凸的"蒙古主断裂带"是蒙古最大的一条线性构造,为中生代与古生代岩浆作用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3.
营口—宽甸地区重力场自北而南有逐渐增高的总趋势。中部区重力低与重力高呈带状相间出现。结合该区已知的地质构造特征综合分析,重力负值带是早元古宙拗拉槽边界深断裂和构造—岩浆岩带的反映。隐伏、半隐伏花岗岩体的解释和推断,为逃一步寻找金、硼、铅锌等矿产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4.
伊宁地块是西天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上广泛出露晚古生代火山岩浆岩和沉积建造,对剖析该地块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伊宁地块以中部近EW向展布的乌孙山—塔勒得断裂为界可划分为南、北两大构造带,两者在基底建造、岩浆岩的组成与时代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盆地形成和构造演化等方面均呈现显著不同。其中,南构造带由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期大哈拉—喀勒峻岛弧带和阿腾套弧后伸展盆地构成,推测海沟位于岛弧带之南(那拉提南缘断裂附近);北构造带由早石炭世中晚期阿吾拉勒叠加岛弧带、特克斯—新源弧前盆地和清水河—苏布台弧后盆地-扇三角洲构成。在重新梳理并详细总结伊宁地块的最新划分依据及方案基础上,首次提出伊宁地块形成与演化的南、北构造带两拼接和演化三阶段新认识:①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期,南构造带初始弧-盆构造体系形成;②早石炭世中晚期,北构造带的沟-弧-盆构造体系形成并增生;③早—晚石炭世,初始的南构造带与增生的北构造带拼贴缝合,完成地块拼贴与增生,最终形成统一的伊宁地块。  相似文献   

5.
东昆仑造山带是一个经历多期构造活动的复杂造山带,大致划分为昆北花岗岩浆弧带、昆中双型俯冲带、昆南混杂岩带。其地质特征反映了昆中断裂带在历次构造演化中的主导性。。晚元古代华北、华南两大古板块沿昆中断裂一线俯冲碰撞,为后期构造演化奠定了基础。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演化别具一格。经整体分析、现位恢复,具有泥盆—早二叠伸展滑覆、早二叠纪末—中三叠纪B型俯冲、中三叠纪末—早侏罗纪A型斜向俯冲三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辽东复县和鲁西蒙阴金刚石原生矿带产于中朝准地台的胶辽台隆次级凸起与凹陷的衔接带。胶辽台隆自晚前寒武纪以来,经历了扬子、晚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等构造岩浆旋回,并在地台多旋回升降运动中,由于地壳产生减薄和水平引张作用,使富镁铁橄榄岩浆沿岩石圈断裂反复上涌,充填于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中,形成了金伯利岩管和岩脉。依此,金刚石的成矿作用可划分为4个旋回;前寒武纪成矿旋回;加里东成矿旋回;华力西成矿旋回;燕山成矿旋回,其中以晚加里东—华力西成矿旋回和燕山成矿旋回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根据地质资料分析,桂东南地区存在着灵山和博白两个不同时期的地体。它们都以深大断裂为界。先后增置和拼贴在华夏古板块上。 博白地体与云开古陆的拼贴发生在郁南运动。灵山地体与博白地体的焊接发生在东吴运动,而十万大山海的关闭则在印支运动时期,因而印支运动是该地区由海变陆成山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8.
展布于辽宁东部鞍山—本溪间的寒岭—偏岭断裂走向为北东东,延长大于200km,运动方向为左行走滑,形成于中生代晚期,与之同期的本溪思山岭—塔子岭—三家子—大卫村屯断裂走向北东,延长140km,运动方向为右行走滑,两者同属于区域性地壳-岩石圈型断裂。研究证明,两者夹持的楔形断块体西起鞍山、海城、营口一线,东至本溪市,是一个陆内滑移造山带,最大滑移距离达37km。本溪市上卧龙—兴隆山断裂走向北西—南东,延长10km,则是其前缘挤压带。这一构造的形成与东亚大陆在中生代以来呈断块状向太平洋扩张有关,与壳内花岗岩质层的水平变异有关,与下辽河断陷内基底层次的侧向伸展力有关。滑移主体以斜切凤城凸起和太子河凹陷,改造着区域构造格架,在其影响区域内形成一个滑移构造体系。对此滑移构造体系的识别与建立,对研究上述地区晚中生代以来地质构造演化、找矿、找水及评价地壳稳定性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辽南地区从太古宙到显生宙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构造变动,从老到新可相对划分出鞍山旋回、辽河旋回、印支旋回和燕山旋回四个构造旋回。该区金矿控矿构造主要是中生代前的东西向基底构造与中生代的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复合控矿,故其金矿成矿带表现为东西成带、北东成行的构造控矿格局。叠加构造控矿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构造控矿型式。该区金矿形成与燕山早期同熔型花岗岩密切相关,基本上属于岩浆热液成因类型。矿体或矿化体多赋存在与成矿期构造有关的脆性破裂构造内。矿化类型主要为含金石英脉型和碎裂蚀变岩型。构造控矿型式主要有脆、韧性剪切带叠加控矿、层间破碎带控矿、构造复合控矿和脆-韧性剪切带构造控矿四种型式。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近 30年来的地质成果资料 ,从鄂北地层层序与成因 ,古生物类型与生态 ,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重矿物特征 ,岩浆岩分布 ,地球物理异常及类蛇绿岩、蓝片岩和榴辉岩带的存在等 ,将鄂北地区划分出三个古生物地层构造单元。以枣阳市鹿头镇—广水市郝店镇剪切带、连接新城—广济断裂为界 ,之北是桐柏古生物地层构造区 ,之南是扬子北部边缘古生物地层构造区。以襄樊—广济断裂为界 ,之北是扬子北部边缘古生物地层构造区 ,之南是扬子地台古生物地层构造区  相似文献   

11.
Jianshanzi volcanic rocks at Qinghe valley in the northern Liaoning were considered belonging to Early Proterozoic Gaojiayu Formation of Liaohe Group, or to Early Cambrian Beidagou Formation of Qinghezhen Group, or Middle-Late Proterozoic Shenjiapu Formation-Complex of Kaiyuan Group-complex. Dating the zircons from the dacite with schistosity is 2 506 Ma in method of U-Pb (SHRIMP). This evidence indicates the rocks may be referred to Late Permian in age. Discovery of the rocks is significant to re-recognize stratigraphic property of "Liaohe Group", regional geotectonic location and revolution of orogenic zone in Qinghe valley of the northern Liaoning.  相似文献   

12.
Jianshanzi volcanic rocks at Qinghe valley in the northern Liaoning were considered belonging to Early Proterozoie Gaojiayu Formation of Liaohe Group, or to Early Cambrian Beidagou Formation of Qinghezhen Group, or Middle-Late Proterozoic Shenjiapu Formation-Complex of Kaiyuan Group-complex. Dating the zircons from the dacite with schistosity is 2 506 Ma in method of U-Pb (SHRIMP). This evidence indicates the rocks may be referred to Late Permian in age. Discovery of the rocks is significant to re-recognize stratigraphic property of "Liaohe Group", regional geoteetonie location and revolution of orogenic zone in Qinghe valley of the northern Liaoning.  相似文献   

13.
辽宁大地构造单元的地球物理场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笔者根据辽宁大地构造演化和全域重、磁资料将辽宁地区台划分为5个二级构造单元,即辽东台隆、下辽河断陷带、北镇—山海关台隆、燕山台褶带和内蒙地轴。其中北镇—山海关台隆是根据重、磁场特征新确立的二级构造单元。同时,重新确定了下辽河断陷带的范围,讨论了郯庐断裂带的北延走向。资料表明,下辽河断陷带(包括辽东湾、渤海海域)是在郯庐断裂带的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大陆裂谷系。  相似文献   

14.
商丹断裂带是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与中秦岭海西造山带的分界断裂,在空间上由韧性剪切带、逆冲推覆构造带、断陷-走滑地堑断裂带及其所夹持的岩块、岩片、褶皱所组成的大型复杂断裂带。其演化历史至少经历晋宁期海沟俯冲;加里东期陆内俯冲-碰撞;海西—印支期陆内俯冲;燕山期的逆冲-推覆和喜山期断块-走滑的复杂演化过程,而形成今日所见的复杂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15.
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是近年来国内古老造山带研究的热点地区,胶东半岛的胶北地块位于胶辽吉造山带南部,在胶北地块莱西一带发育了大量的古元古代荆山群变质地层,其中发育大量的花岗伟晶岩(脉)体,本次工作利用SHRIMP UPb测年技术,首次精确测定了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时代为~1.84Ga,同时结合前人资料,确定了胶东半岛发育有与1.84Ga伸展作用相关的花岗伟晶岩类。通过与辽西地区所报道的花岗伟晶岩对比,认为二者在古元古代构造演化的过程中具有时空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南边缘大陆──华夏地体基底是双层结构,分别由早、中元古代(2.3~1.5Ga;1.4~1.0Ga)地层所组成,华夏地体乃是经历多阶段演化的复杂造山带。大量早元古花岗岩化的发生和侵出(2.2~1.5Ga)是古华夏造山带克拉通化的标志。古华夏地体在1.0Ga后再与扬子古地体斜接碰撞,遂发生大规模深层推覆析离及岩片堆叠,继后又演化为走向韧性剪切滑移。所得PTl轨迹显示造山作用的递进演变过程。华夏地体与中间(南华)地体自中元古代直至早中生代持续发生作用,形成了宏伟而复杂的华夏板缘岩浆带并表现为向板内迁移的规律。边缘岛弧带诸岛群基底岩石地层、年代学均有相似特点,在晚古生代毗连一体,均处于古亚洲大陆的东南边缘,应是华夏古陆的自然延伸。  相似文献   

17.
从早期地幔热对流的动力学特点出发,针对早前寒武纪克拉通内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解释;认为不少绿岩地块或地体之间,绿岩与花岗片麻岩之间并非是因垂直运动造成的原地不整合接触,而是因大规模水平运动产生的叠瓦拼贴,这一思想将会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克拉通区早前寒武纪地壳演化,并进一步指导填图和地层划分以及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8.
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是近年来国内古老造山带研究的热点地区,胶东半岛的胶北地块位于胶-辽-吉造山带南部,在胶北地块莱西一带发育了大量的古元古代荆山群变质地层,其中发育大量的花岗伟晶岩(脉)体,本次工作利用SHRIMP U-Pb测年技术,首次精确测定了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时代为~1.84Ga,同时结合前人资料,确定了胶东半岛发育有与1.84Ga伸展作用相关的花岗伟晶岩类。通过与辽西地区所报道的花岗伟晶岩对比,认为二者在古元古代构造演化的过程中具有时空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鲁西陆块是中国前寒武纪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其前寒武纪花岗岩-绿岩带地体的划分与构造演化历来为学者们注目。通过系统收集近年来鲁西陆块前寒武纪SHRIMP U-Pb测年数据,利用鲁西陆块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岩石化学数据判别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综合国内大地构造相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得出:鲁西陆块前寒武纪地壳形成与演化主要经历了中太古代-陆核形成阶段、新太古代-陆壳增生阶段、元古宙-大陆裂解阶段3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借助GPS数据作为边界条件,运用有限元对陇县-宝鸡断裂带及其邻区进行位移场与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该地区现今地壳活动与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陇县-宝鸡断裂带与岐山-马昭断裂南端渭河盆地的张应力较弱;2)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与陇县-宝鸡断裂带接壤的SE向条带的节点应力性质、方向与陇县-宝鸡断裂带一致,显示出平行于断裂带SE走向的张性活动特征;3)最大主应力表明,陇西地块及秦岭构造区具有较高强度的张性应力;4)第二主应力表明,陇县-宝鸡断裂带南端与秦岭构造区接壤地区南侧的SEE向压性应力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