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区域地壳稳定性是进行重大工程建设时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了三峡地区区域地壳结构、地壳应力状态、地壳形变、断裂活动性及地震活动性等影响地壳稳定性的因素。利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该区地壳稳定性作了分区评价。按区域稳定的四级划分标准,在三峡地区划分出三个稳定区、两个基本稳定区和两个次不稳定区。三峡工程坝址位于稳定区内,库区跨越了基本稳定区和次不稳定区。  相似文献   

2.
区域稳定性分级是很模糊的,它可被认为是区域稳定性评价这一论域上的模糊子集。本文提供了一个用两级模糊评判办法进行区域稳定性评价的方法。此方法清晰、易用,能使更多影响区域稳定性的因素参与评判。文中列举了实例,计算成果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探讨斜坡破坏危险性分区中,试用模糊模型判识方法,依斜坡演变趋势与影响因素间的关联性,进行模糊聚类和相容度的分析,从而对斜坡破坏危险性做以分级分区研究并对斜坡的环境质量做以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铜川市区滑坡现象为实例,采用信息论法基本原理,对其区域斜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预测,得到了与斜坡破坏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之结果。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铁)路路基、隧道和桥梁工程等常常因地质灾害的存在而影响正常使用, 尤其是类型不明的不稳定斜坡, 明确地质灾害类型是影响不稳定体治理方案的首要任务。以宜巴高速公路铜矿岭不稳定斜坡为研究对象, 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工程地质分析和监测数据分析的方法, 判明了铜矿岭不稳定斜坡类型。野外调查结果表明该不稳定斜坡上部为残坡积物, 下部为反倾结构的粉砂岩; 结合位移监测数据, 判定该不稳定斜坡变形存在多个剪切滑移带, 但主要分布于松散堆积物内部, 综合判定该不稳定斜坡为深层蠕动变形体; 依据变形大小和变形方向变化特点, 最后将该变形体分为两个大区, Ⅱ区又可细分为2个小区, 并指出Ⅱ2区是未来防治的关键部位。研究成果为该不稳定斜坡后续治理设计提供了地质依据, 证明传统的工程地质调查、分析与位移监测相结合是开展不稳定体类型判识, 确定边界范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山东段河道带稳定性受控于新构造运动、活动断裂、地震烈度、河流动力地质作用、河道带地貌结构、土体性质及人为地质工程体性质等因素。该段河道带可分为四个地质环境质量区,据其对河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确定了地壳稳定性、堤基堤身稳定性、地面稳定性为评价主因子,同时确定了分级评价因子及分值,并采用“因素叠置法”分区进行计算与评价。河道带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游荡型河道地质环境质量区和尾闾型河道地质环境质量区较不稳定,过渡型河道地质环境质量区较稳定,弯曲型河道地质环境质量区为稳定。  相似文献   

7.
环境工程地质质量综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质量评价的因素众多而又十分复杂,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质量优劣的分级界线亦是模糊的。本文仅就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对环境工程地质质量进行评价的基本思想途径与步骤方法,作一初步论述。此方法清晰、易用,能使更多影响质量评价的因素真实参与评判。这是一条环境工程地质质量评价由定性走向定量的有效途径,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8.
区域稳定性评价定量化与模糊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稳定性评价是建立在区域稳定性综合分析基础上的,而稳定性分析则是具体研究和分析区域地质体的组构、挽近期以来的区域地壳活动性和构造应力场、区域内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以及外动力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程度。区域稳定性工程地质分析的内容可以概括有地质构造、地震、地球物理和工程地质等要素,为使稳定性评价做到定量化,在前述四个要素中可选出一些主要指标(x_1……x_(10)),依据各个指标与不稳定、次不稳定、基本稳定和稳定四个等级的关系,确立各个指标对应于每个稳定等级的隶属函数。在给定区域综合定性分析和单元划分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别的方法进行区域稳定性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9.
区域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复杂,国内外主要的评价思路是建立以方法本身为基础的评价模型,这种评价思路会引起与区
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自身的“不兼容”性,可以通过合理利用不同方法进行组合的评价模式来减小这种“不兼容”性。通过分析现有
评价方法的适宜性,针对其不同的优缺点,提出了利用不同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方法进行组合评价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扬长
避短原则、互扬互抑原则、提高资料的利用率原则、提高评价结果的精度原则。以青川县滑坡危险性评价为例,对这些原则的具体
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分别与AHP法和信息熵进行组合评价,其结果的精度要高于单独模糊综合评判
法,但由于历史监测数据不充分,使得利用专家知识和经验的模糊综合评判与AHP的组合评价法的精度要高于基本监测数据的
模糊综合评判和信息熵的组合评价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塑性力学中的极限分析法原理,建立了滑动面为折线时的土坡稳定性极限分析公式。通过工程实例证明,该公式具有使用简便、可靠性强等优点。它对于评价斜坡的稳定性,合理地进行滑坡治理等,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论述了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并试图借助此法对水电硐室工程围岩稳定做以系统分析。文中,以华北某电站工程为例,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弹性力学模型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对该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进行了最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工程方法是围岩稳定分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BP网络对厦门海沧开发区工程场地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一致。为工程场地地质质量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济南山前及山间倾斜平原区常见土质边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本文结合实例,对此类边坡开展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方法研究,对不稳定边坡的成因做了详细分析,并采用毕肖普条分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计算,提出清坡+格构+钢筋混凝土挡板+截水沟的方案解决土质边坡失稳问题。治理后边坡滑动安全系数为1.673,实现了土质边坡的有效防治,为此类土质边坡失稳问题提供了新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理论的边坡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中边坡稳定性评价的特点,建立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将模糊数学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构建地质灾害调查中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模糊一致矩阵数学模型。实例分析表明,用该方法对地质灾害调查中边坡稳定性评价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黄河(山东段)悬河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黄河(山东段)悬河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各河段都有决口失稳的可能。该文从区域地壳稳定性、堤基稳定性、河道稳定性3个方面,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进行悬河稳定性评价,对河段可能出现的失稳或决口险点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性进行分析和预测,初步确定了10处地质险段。  相似文献   

16.
高陡边坡稳定性的概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概率方法应用于某高陡岩质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分析。通过适当降低岩土体的力学参数来间接考虑岩体节理裂隙的影响,并对加固后的边坡进行了同样的计算,认为加固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与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可拓工程法的黄土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影响黄土路堑边坡稳定性因素的复杂性和模糊性,重视实践中的经验,将可拓工程方法与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相结合,提出了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的物元关联函数及物元关联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适合可拓学理论的边坡稳定性分类标准,实现了定性与定量评价黄土路堑边坡的结合。实例评价结果与定值计算、工程实际调查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圆弧条分法是分析土坡稳定性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在确定潜在滑动面时较为繁琐,需反复试算。在圆弧条分法的基础上,将匀质简单土坡的稳定安全系数转化为一个一元函数,求稳定系数的极小值及其所对应的滑动圆弧的位置,由此可以快速搜索到最危险滑动面,并得到相应的稳定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