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上海天文台1970年开始研制氢原子钟,1972年获得成功。此后,改进设计又研制了多台,现正在上海、北京等几个实验室正常运转。图1表示上海天文台早期研制的实验室型氢标准。 与此同时,从1985年起,为装备中国VLBI网络,上海天文台又着手研制新一代氢原子钟,现已研制成功。如图2所示。这种新型标准是一种坚固的、可靠的和可搬运的工程型标准。在这里,我们将描述它的主要特征及其性能指标。 一、新型氢原子钟的特点 上海天文台的新型氢原子钟是一种极高稳定度的时、频标准,在1秒到10~5秒的取样时间它提供极高的频率稳定度。适合于VLBI和守时工作的这种新型标准是一个坚固的、容易运输的标准,对于用户  相似文献   

2.
该文根据NTSC 20多台原子钟的ADEV和HDEV的分析、BIPM发表的TAI系统中原子钟的速率公报和权重报告.讨论了在高精度守时系统中对原子钟频率稳定度的要求.建议用τ≈30 d铯钟的ADEV和氢钟的HDEV至少达到1E-14来作为一个钟能否用于高精度守时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上海天文台原子频标研究5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1958年开始原子频标的研究,先后研制成功氨分子钟和各种类型的氢原子钟,并实现主动型氢钟的商品化生产。迄今为止,已经研制生产主动型氢钟60多台,广泛用于科学技术各领域。该文简单介绍了上海天文台原子频标的发展、性能指标的改进和氢钟的应用概况,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上海天文台氢原子钟的研制及使用情况,通过对两台长期运转的观察和研究,着重分析了影响氧原子稳定度的各种因素。在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自制氢钟不断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并获得了预期的效果。使自制氢钟的性能在使用中不断提高.最后,绘出了历年来氢钟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NTSC(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守时实验室的氢原子钟进行了测试,为了规避铯原子钟噪声较大的影响,没有采用TA(k)或UTC(k)作为参考,而是以4台氢原子钟互为参考进行测试,利用四角帽法对氢原子钟的频率稳定度进行分析,估计出单台氢原子钟在不同取样时间上的Allan标准差.然后根据氢原子钟的特性,扣除趋势项,剔除异常值,利用数学方法平滑,分离出了氢原子钟的高斯噪声,并且通过了Kolmogorov-Smirnov检验,估计出单台氢原子钟高斯噪声.  相似文献   

6.
氢原子钟是一种高精度的现代时间和频率标准,由于它是目前国际上各种实用原子时频标准申稳定度最高的一种,从而,在国防、空间和现代科学实验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我国,上海天文台在1972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氢原子钟后,在此基础上又于1987年研制成功一种可整体搬运的工程型氢原子钟,并已小批量生产了多台,用于军事、VLBI、原子时守时系统等项目中。  相似文献   

7.
我国研制的氢原子频标在陕西天文台运行已二十多年了 ,对我们的时间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979年至 1 980年间 ,陕西天文台没有铯原子钟 ,氢频标曾作为基准钟 ,为我台原子时尺度的建立立下首功。 1 983年后 ,长期性能得到改进。1 993年 ,在我国氢原子钟同行中 ,率先在国际时间局取到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时间工作精度的要求日益提高 ,陕西天文台仍然需要世界一流水平的氢原子频标。  相似文献   

8.
上海天文台研制的型号为SOHM-3和SOHM-4的3台氢原子钟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已经运行了一年多时间。收集了每个氢原子钟与NTSC主钟的时间比对数据。数据的分析结果给出了这几台氢钟在不同采样间隔上的频率稳定度,也显示出1台氢钟明显的相位跳变,讨论了这种相位跳变的原因。比较了这3台氢钟和从美国进口的Symmetricom公司制造的氢钟的频率稳定度的温度变化效应,指出了上海天文台研究制的氢钟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SOHM-4型氢原子钟的设计改进与初步性能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氢原子钟是一种最稳定的 (除极短测量时间间隔之外 )频率标准 ,但是环境温度变化及微波谐振腔老化会引起原子钟输出频率的变化 ,从而导致氢原子钟长期性能变差。为了减小这些影响 ,可借助一种自动调谐器来确保谐振腔的频率始终工作在所需的频率上 ,并采用新的温度控制系统来改善氢原子钟的长期性能。针对这些年来许多氢钟出现的有关问题 ,上海天文台在借鉴国外氢钟实验室经验的基础之上 ,对原有氢钟进行了技术改造 ,并为国家授时中心研制了SOHM - 4型氢原子钟。对该型氢原子钟技术改造特点作了介绍 ,并给出了期望的性能指标及初步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0.
HP5071A铯原子钟内部工作参数的监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 1 997年上半年购进的 6台HP50 71A铯原子钟的内部工作参数的监视结果 ,分析了 3台铯原子钟 (Cs0 8、Cs1 1和Cs1 6 )从开始运行到铯束管寿命结束期间内部参数的变化趋势 ,以及铯束管在寿命将要到期期间性能的变化情况。对铯原子钟内部工作参数的长期观察与分析 ,有助于对铯原子钟进行更好的维护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时频系统作为VLBI测站的主要设备之一,为测站提供稳定可靠的频率时间标准,其信号的好坏直接影响数据处理质量。时频系统的关键设备是氢原子钟,在工程应用中测站配备两台以上的氢原子钟以确保任务完成,但是由于有多路信号需要切换,且长时间切换会造成信号的中断,需要更换数据处理模型,严重的会引起数小时的数据丢失,因此如何做到快速高效地切换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自动切换方法的研究和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目前上海天文台正在研制的小型氢原子钟的监控系统。它可监控氢钟的工作情况,实现氢钟的自动启闭、参数自动检测、自动报警,可控制综合器的频率变化、微波腔温度、氢离子流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自一九七二年我台对氢脉泽研究成功以来,已有四台氢脉泽用于原子时系统和VLBI实验。一九八一和一九八二年,中德合作的两次VLBI实验由我台的氢脉泽提供标准信号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近几年来我们在使用和研制过程中,逐步研究、分析了影响氢脉泽性能和指标的因素,并作了某些改进。但由于机械结构的影响,性能的提高在一定  相似文献   

14.
氢铯联合守时方法主要是研究两类性能不同的原子钟的有效组合而产生稳定的时间尺度.基于此,研究了一种联合守时算法,取得了初步结果.算法首先通过铯原子钟建立参考时间尺度,用于估计氢原子钟的速率和频率漂移;其次,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的方法降低氢原子钟钟差多种噪声的影响;最后,利用氢原子钟的可预测性能,建立由氢原子钟产生的时间尺度.此算法的优点在于产生的时间尺度充分利用了氢原子钟的短期稳定度、氢原子钟的可预测性能并考虑了测量钟差带来的多种噪声的影响,是一种优化的原子时尺度算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研制的氢原子频标在陕西天台运行已二十多年了,对我们的时间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79年至1980年间,陕西天台没有铯原子钟,氢频标曾作为基准钟,为我台原子时尺度的建立立下首功,1983年后,长期性能得到改进,1993年,在我国氢原子钟同行中,率先在国际时间局取到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时间工作精神的要求日益提高,陕西天台仍然需要世界一流水平的氢原子频标。  相似文献   

16.
根据小演变换的奇异性检测原理,分析了环境温度变化对原子钟特性的影响;基于小坡变换的信号重建原理,将温度变化引起原子钟相位-时间起伏进行时域一频域分析;用小演变换理论分析了由于昼夜温度变化引起原子钟周期性波动的原因,结合传统的谱分析方法,认证了原子钟相位-时间起伏的周期性。结果表明:在有环境温度调节的环境中,氢原子钟的相位-时间起伏标准差为41ns左右;在一般环境中,铯原子钟的相位-时间起伏标准基为21ns左右,改善环境条件可以提高原子钟的频率稳定度。  相似文献   

17.
一种用来装备中国VLBI网络的新型氢脉泽标准已在上海天艺台研制成功。这种新型氢对标准是一种的可靠的和可搬运的小型氢钟。本将描述它的机械和电子学设计特点,并与上海天台早期制造的氢钟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章给出了新的小型氢钟的初步测试数据和预期的稳定性能。并且展示了这种新型氢钟在制造过程中的一些照片。  相似文献   

18.
空间载钟的天体物理学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子钟在空间天体物理测量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研制的氢原子钟,对于超过1,000秒的平均时间间隔,其稳定度好到10~(-16)。这些装置对空间VLBI高精度的角度测量以及多普勒技术高精度测距和测速是非常适用的。本文主要概述几个通常感兴趣的空间载钟的天体物理实验.为了作这些测量,实验必须扩展到太阳系内进行。  相似文献   

19.
我台建立的原子时间基准中目前所用的频率基准是两台氢原子钟。作为频率基准,必须具备足够高的独立定标的准确度和好的长期稳定度。氢原子钟的准确度决定于引起频率偏移的各项修正的不确定度。通过分项测试表明,这两台氢原子钟C场修正的误差小于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原子钟不同噪声的模拟方法.研究了利用马氏过程理论模拟原子钟的频率闪变噪声,利用维纳过程理论估计频率白噪声的最大区间误差的方法.结合国家授时中心时频基准实验室9台铯原子钟的运行情况,估计了幂律谱模型的噪声系数,并根据噪声模型进行了仿真,最后得到了这9台铯原子钟的频率白噪声产生的最大区间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