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于编制子午初始星表和等高初始星表的满星平差法,与传统的编制初始星表的方法有根本的区别。本文从观测要求、误差处理、系统建立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满星平差法是目前编制初始星表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星表工作的意义以及从编制观测纲要到建立一个基本系统的过程中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并从观测原理、误差理论和处理方法等方面讨论了目前星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影响中国古代星表数据的各种误差进行了讨论。指出利用现代的数据处理方法剔除数据中的明显差错后,大部分系统误差可以通过现代的星表处理方法得到削弱,从而能对星表的精度水平有一个相对客观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编制基本星表是用新的观测资料改进现有的基本星表系统。本文对编制基本星表的一般原理作了简述,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系统改正时选取初始星表的方法,最后还介绍了确定每本初始星表相对权重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扼要介绍了施密特巡天底片及基于此编制而成的施密特巡天星表的发展历程,并详细介绍了GSC2.3和USNO-B1.0的情况.分析研究了这类星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所在,并提出了一个新的计划:利用现有施密特底片资料并增加新的第3期观测,编制一个具有绝对自行、多色测光、系统均匀的高密度全天星表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时间纬度工作中,对大气反常折射的研究证明,大气反常折射给时问纬度测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当时大多数星表的编制都是时间纬度测量的副产品,无疑大气反常折射也给这些星表带来严重的误差影响。过去我国的经典天体测量工作以测时、测纬为主,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重视。在星表和参考系工作已成为我国基本天休测量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的今天,对大气反常折射的测量与研究,尤其对有效的测量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作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测量和研究指出,大气反常折射主要由观测室周围不良小气候的造成,其中以具有周年变化和周日变化的大气反常折射对初始星表系统的影响最为严重。并分别讨论了这种反常折射对子午星表、等高星表和参考系的影响,提出了今后开展这方面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学天文系受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和星表天文常数专业委员会的委托,自1978年起,每年举办一期天体测量讨论班,以提高中级科研人员的理论研究水平。第六届讨论班于1984年3月31日—4月7日在无锡举行。参加单位除了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各天文台、所外,还有北师大,总参测绘局,国家测绘总局,武汉测绘学院等20多个单位计108人。本期内容是星表与天文常数,其中有确定星表零点改正的基本原理;FK5星表的编制和分点的确定:1976年天文常数系统中各天文常数的确定,并专题报告了视差测定的国际动态;用人造卫星确定地球形状参数的概况;行星和月球历表的研究动态以及照相天体测量的现状和展望。 上海天文台朱圣源介绍了1983年8月在联邦德国汉堡召开的18届IUGG/IAG大会情况:上海天文台叶叔华、北京天文台罗定江和陕西天文台张挥分别介绍了1984年1月9日-12日在美国佛罗里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确定星表零点改正的误差方程,并澄清了某些概念。星表的零点改正,即恒星参考坐标系的定向改正,通常是通过观测太阳或大小行星来得到的。近年来,随着天体测量精度的巨大提高,计算零点改正的方法也进一步得到完善。许多作者给出了不同表达形式的误差方程,其中存在荇某种程度的混乱。本文讨论确定零点改正的误差方程,澄清某些概念,并指出某些作者的失误。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苏联测地星表(CGS)进行了较全面的统计分析.主要内容包括:1.统计了CGS星表的内部精度,并分析了该星表的误差分布特性.主要结果列于表3和表4.2.利用1098颗CGS和FK4_(sup)的公共星,计算了CGS与FK5星表的系统差.CGS星表相对于FK5星表的系统改正,分别列在表7-9中.3.CGS星表中恒星位置和自行参数误差较大(相对于KF5星表)的一些星,分别列于表10.1、表10.2和表11.对这些大的误差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在这基础上我们指出了在使用CGS星表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该文简述了巡天观测和星表编制的历史和意义.介绍了天体测量星表与巡天观测的最新进展,如位置星表URAT、Pan-STARSS、LSST;自行星表LSPM、PM2000、BDKP;视差星表USNO,CTOPI、L和T型星的视差测定等.简略介绍了天体物理星表,其中包括测光星表GCPD、UBV、GSPC;光谱星表MSS、BDSS,SDSS和视向速度星表GCRV、CORALIE、RAVE.特别描述了恒星名至今仍在使用的20世纪初编制的Durchmusterung、Lowell、HenryDraper星表.描述了近年来普遍受到人们关注的联合星表编制的发展,如SKYMAP、距离太阳10 pc内的近距星表RECONS、描述了局部天区的HDF、双星星表等.另外还介绍了其他波段的巡天观测,如射电的NVSS、FIRST;近红外的IRAS PSC和FSS;X波段的WGCAT星表等.最后,对今后开展巡天观测和编制星表提出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小卫星精密定位为例,叙述了今后一段时间内对天图星表的组成和精度要求,分析了目前现有天图星表尚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原因,提出了在依巴谷星表的基础上用地面测量方法建立所要求的天图星表的设想,拟定了分两步走的初步方案,阐述了采用新的误差理论和新技术后地面测量能达到这一精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星表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来源出发,叙述了初始星表和基本星表处理这些误差的方法,并着重介绍了确定系统差的数值图解法和分析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以下问题作了论述:现用基本参考系的局限性,VLBI在建立准惯性参考系上的作用,射电源星表的进展,射电源星表误差来源的分析和考虑,综合射电源星表建立的需要,光学、射电和空间天体测量星表联系的必要性,用中国VLBI网进行天球参考系工作的一些初步考虑。  相似文献   

14.
以小卫星精密定位为例,叙述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对天图星表的组成和精度要求,分析了目前现有天图星表尚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原因,提出了在依巴谷星表的基础上用地面测量方法建立所要求的天图星表的设想,拟定了分两步走的初步方案,阐述了采用新的误差理论和新技术后地面测量能达到这一精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這篇文章先敘述星表编制的歷史,以編製星表所用的仪器,分為三个時期,即牆仪漏壺時期,子午仪恆星钟時期与赤道仪照相时期;且說明天文學上許多重要发見均由编制星表得來。其次對重要星表如B.D.,A.G.C.,C.d.C.耶魯等星表,基本星表如鮑斯星表,FK3星表,以及開普泰因選面積計划均加以簡單的介绍。本文第二段對苏联在第八届國際天文學會提议要编制的微星星表加以详细的敘述,并說明佘山觀象台可能参加的項目和我們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FK5星表和依巴谷星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佩珍  须同祺 《天文学报》1999,40(1):107-112
由FK5星表和依巴谷星表在不同历元上的比较、检测和讨论了FK5星表的系统差.结果表明,FK5星表的自行系统差可能是影响FK5星表位置系统差的主要来源.在一些研究工作中,例如在依巴谷星表系统中研究地球自转的长期变化或以前的照相观测结果的重新归算,需要考虑依巴谷星表自行个别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FK5系统中几个星表系统差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由云南天台的光电等高星表(YUA),La Palma子午星表CAMC5,以及中国光电等高第三总星表(GCA),东京天台子午星表9PMC85)相对于FK5系统差的分析。得到以下结果:FK5星表的赤经系统相对比赤纬系统平稳;在赤纬δ=+40°附近由两个子午星表反映出约±0.″1、方向相反的系统差波动,能是由观测误差而引起,而不是FK5本身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8.
蒋丽萍 《天文学报》2007,48(4):463-474
对2000年前后发表的两部用CCD漂移扫描观测的天体测量星表——ACR(As- trometric calibration regions along the celestial equator)和CMC13(Carlsberg Merid- ian Catalog 13)进行误差分析.通过与UCAC2(The second U.S.Naval Observatory CCD Astrograph Catalog)星表比较,采用数值法,分析了误差的形式和量级大小.并从星表观测方式和数据归算的角度,分析了误差的主要可能来源.发现ACR和CMC13在赤纬方向存在明显的星等差,位置差值随赤经存在与CCD视场大小相近的周期性变化,位置差值随赤纬存在与归算带尺寸大小相近的系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云南省及周边地区强地震前提供天文经、纬度异常变化的信息而建立三角监测网的需要,本文叙述了在各观测站都采用的两种观测纲要的编制方法.一是8个方位的观测纲要,通过一年观测数据的比较,拟合出各观测站的本地天文大气折射实用模型;二是长期使用的仅在子午方向观测的纲要.文章根据这种测量对工作星表的要求,在分析了依巴谷星表的亮星分布情况后,决定仅选用4.0~6.0mag的光谱型B、A、F、G、K型的依巴谷星.这一选星范围,也为测量仪器口径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由于初始等高星表之间共同星太少,我们利用化到平均组的残差平均值来确定相对于综合星表的系统差,然后将各星表化到同一系统中去。为编制综合等高星表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这在个别改正和系统改正上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