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终端和控制系统更新改造项目”于 1 999年 1 0月 2 4日在昆明通过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主持的专家组验收。验收组一致认为 ,改造后的一米望远镜实现了预定的现代技术指标和总体目标。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是从前东德引进 ,于 1 978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的我国大型天文仪器。经过 2 0来年的天文实测工作 ,该望远镜的各种设备已严重老化 ,技术指标全面下降 ,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天文学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一米镜进行现代化改造已势在必行。从 1 994年底开始 ,以谭徽松和季凯帆研究员为首的项目改造小组 ,承担了对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35厘米望远镜的简况,给出了望远镜光学技术指标和跟踪精度的测定值,确定望远镜90%的光能集中在2″.13范围内,目视极限星等为13~m.2。  相似文献   

3.
1983年3月1日至3日,受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托昆明分院主持召开鉴定会,对云南天文台和云南电子设备厂共同研制的“利用微型计算机实时采集和处理的积分光度计系统”进行鉴定。15个单位的38名代表出席了在云南天文台举行的这次会议。会议推选的由七个单位的七名专家组成的检测小组在对该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了检查、对主要技术指标作了测定后认为: 1.这套系统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试用已成为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的常规附属设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第三台无圆顶太阳望远镜(Domeless Solar Telescope简称DST),于1978年末在座落于日本歧阜县吉城镇上宝村大雨见山的京都大学飞驒天文台建成。今春正式投入太阳表面活动的观测。 这台望远镜,采集了世界各国最新太阳望远镜的优点,应用先进技术,独立创建的。 该镜于1970年开始酝酿,提出研制技术方案,随即获得日本财政部的批准。1973年派船越赴美、法、西德、意大利等主要太阳望远镜的国家进行考察。考察后基本确定了  相似文献   

5.
施米特望远镜是折反射望远镜的一种,即由透射改正镜和反射主镜组成。1930年,德国的施米特首先发明了这种望远镜,故叫做施米特望远镜。它的主要优点是相对口径  相似文献   

6.
给出的卫星激光测距的二轴系统实现了通过软件控制望远镜coude光路调整、接收系统SPAD和APD的自动切换、视场光阑大小的自动调节、以及发射光束指向的精确控制。该系统是基于MPC07运动控制卡,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进行实时控制,旨在实现不同功能的调节,提高卫星激光测距的自动化程度。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技术指标及软件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7.
2011年,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1.26 m红外望远镜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主要讲述望远镜电控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用于实现望远镜各种观测策略和运动方式的自动化操作。为了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软件基于有限状态机原理设计,定义了望远镜的状态集和动作集,以及各个状态间的状态转换图;同时给出了望远镜常见异常及其处理方式,并在本地控制的基础上提供远程控制接口,使得望远镜可方便纳入兴隆基地望远镜集中控制系统。该软件及其设计思想可推广至我国其他中小口径望远镜。  相似文献   

8.
《天文爱好者》2009,(2):91-91
两小片玻璃——神奇的望远镜 望远镜的历史中包含着与天文馆密切的联系。为此,在纪念伽利略使用望远镜观天400周年之际,一个献给国际天文年的天文馆节目:“两小片玻璃——神奇的望远镜”应运而生。这个节目同时制作了两种版本,分别用于传统天文馆和数字球幕天文馆。2008年在芝加哥举行的IPS大会上,该节目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9.
天马望远镜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转动的射电望远镜。连续谱观测对于天马望远镜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介绍天马望远镜连续谱观测系统的相关信息及其实现情况,包括:天马望远镜连续谱观测的过程、天马望远镜连续谱观测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组成,以及连续谱观测系统的测试观测结果。在C波段6.5 GHz的观测结果表明:连续谱观测系统可实现单点观测和成图观测。修正后指向误差的平均值为2.2′′,均方根误差为4.3′′。目前该系统已用于天马望远镜的连续谱观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从2000年开始,南非与德国、波兰、美国和新西兰的一些研究人员合作,在位于北开普省的南非天文台建造南半球最大的单口径光学望远镜——南非大望远镜萨尔特(SALT)。预计到2005年建成。该望远镜几乎是建造在美国西德克萨斯的和特(HET)望远镜的翻版。主镜将使用跨径11米的正六边  相似文献   

11.
前言 陕西天文台研制的3521MHz太阳射电望远镜,1978年1月在陕台停止观测,同年年底运到云台。今年3月开始安装,6月基本调试完毕,7月开始试观测。 这次安装调试是在总结以前的研制经验的基础上,并根据该望远镜二年多的运转状况进行的。同时也结合了云台的实际情况,对望远镜的有关部份做了改动。 为了将这次安装调试工作总结出来,以不辜负在该望远镜上花了心血的同志们的期  相似文献   

12.
云南天文台26cm高分辨真空太阳光球色球望远镜于1986年建成安装,1989年3月通过技术鉴定正式投入观测使用。该望远镜有光球和色球两个镜筒,物镜口径均为26cm,可同时观测太阳视面上同一活动区光球和色球两层次中的细节。光球太阳象直径300mm,画幅24×36mm,视场为2′.6×3′.8,最佳分辨为0″.7。色球太阳象直径85mm,画幅16×22mm,视场为3′.6×7′.3,最佳分辨为1.″2。色球观测所用滤光器的透射带中心波长6562.8,带宽0.46和0.24互换使用,谱线可位移±1.5。 本文简述提出研制该望远镜的学术依据、研制简史,描述它的总体性能指标、光学系统以及提高分辨本领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文章简介该望远镜的安装调试和试观测期内发生的各种问题及其技术处理。最后提及正在进行中的望远镜性能完善和改进工作,展望在第22周太阳活动峰年期内在国内和国际联合观测研究中能发挥的作用。 选刊若干照片作为该望远镜取得的光球和色球现象的观测示例。  相似文献   

13.
光谱仪是1 m太阳望远镜的主要终端设备之一,该望远镜采用地平式的机架结构和修正的格里高利光学系统。在望远镜跟踪太阳时,由于地平式望远镜的自身运动特点和光学系统中平面反射镜的存在,其光谱仪狭缝所在平面上的太阳像随时间绕主光轴旋转,因此光谱仪必须进行消旋才能正常工作。首先深入研究了光谱仪狭缝平面上像的旋转变化,分析其旋转范围、速度和加速度随时角变化的特性,然后根据光谱仪消旋精度并结合像的旋转特性提出伺服系统位置检测和驱动电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最后给出光谱仪消旋伺服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4.
斑点干涉成像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该技术在双星天文观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上海天文台研制的一台斑点相机安装在1.56 m望远镜上,主要用于双星、三星以及延展目标的斑点干涉成像观测.重点介绍斑点相机的设计、调试以及图像重建工作,并结合双星和三星目标的观测情况,给出高分辨率重建图像及角距离测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1.56 m望远镜上开展斑点干涉观测实验,能够接近望远镜衍射极限分辨率水平.  相似文献   

15.
45年来,美国帕洛玛天文台的5米海尔望远镜一直居世界光学望远镜之首。1993年莫纳克亚的10米凯克望远镜终于摘去了这一桂冠。大多数天文学家相信每隔40年左右最大的光学望远镜的反射镜尺寸会增加一倍。然而,望远镜设计者们认为未来望远镜口径增长的速度要比这快得多。凯克?..  相似文献   

16.
在对太阳软X射线研究与技术调研的基础上,本初步讨论未来中国空间太阳软X射线望远镜的框架,包括谱线选取,技术指标和方案,技术可行性及难点,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预计2025年发射的巡天空间望远镜(Chinese Space Station Telescope, CSST),主要用于开展大规模的多色成像与无缝光谱巡天工作。发射前需要利用地基望远镜对空间望远镜的光学成像系统、探测器,以及设备长时间运行稳定性进行地面测试。设计了兴隆观测基地80 cm望远镜的无缝光谱地面测试,利用A型恒星、B型恒星和沃尔夫拉叶星HD4004的强吸收和发射线特征,拟合色散方程,并发现色散方程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对HR3173的53条数据的零级谱位置信息及色散方程系数进行了二次曲面拟合,并利用该曲面对HR3173零级像位置范围内的HR718数据进行了波长定标,得到的CCD上8×13 pixels范围内的平均视向速度精度为51 km/s。  相似文献   

18.
8月初,2米利物浦望远镜——世界上最大的遥控的程控望远镜获得了第一批天体照片。这一望远镜是由利物浦John Moores大学(JMU)附属的利物浦望远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和建造的。 该望远镜位于加那利群岛的拉帕尔岛,由JMU的天体物理研究所(ARI)的一个控制中心进行遥控运  相似文献   

19.
望远镜观测调度系统作为望远镜运行过程中的资源协调者,主要用于对观测者的观测计划进行合理地安排调度,使天文台各望远镜的观测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望远镜调度过程十分复杂,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国内外相关团队也针对此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在相应的望远镜上得到了应用实现。介绍了望远镜调度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了通用型望远镜常用的观测调度策略,综述了观测调度系统在不同望远镜上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观测调度系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能够提高望远镜的观测效率与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天文观测。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师范大学参与共建的85 cm光学望远镜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主力观测设备之一.利用该望远镜在2019年5月12日的非常规观测数据,构建了其在B、V、 R、 I 4个波段的夜天光平场,并与相应的天光平场进行了比较.发现天光平场改正的典型误差在0.5%左右,全视场最大可达1.5%–2.0%.同时,还构建了I波段夜天光背景的Fringing模型,并开放给该望远镜用户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