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年 月 获永久编号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数 2001 2 1291(2) 0 2001 3 1151(12) 234(1) (括号内数字指北京天文台施密特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科学精英  相似文献   

2.
年 月 获永久编号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数 2001 4 1200(17 1) 0 2001 5 0(0) 206(0) (括号内数字分别指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紫金山天文台的发现数) 小行星命名:和平号空间站与美国宇航局 宇航事业与天文研究关系密切。很多小行星发现者都倾向于以宇航方面的事物命名小行星。在2001年5月新命名的小行星中,(11365)号小行星被命名为NASA,这是美国宇航局的缩写。美国宇航局成立于1958年,主要进行宇宙探测和研究。1969年首次将人类送上月球,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绩。(11881)号小行星被命名为Mirstation(和平号空间站)。它是俄罗斯最早  相似文献   

3.
体文叙述了测定天球参考架零点位置的意义和途径,通过比较,认为小行星是最合适的观测对象,并且在分析了过去用小行星观测测定天球参考架零点位置的误差较大的原因后,提出了用低纬子午环高精度也测定小行星瞬时位置的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全轨道均匀分布的小行星观测对天球参考架零点的测定,以及其它一些相关课题的研究非常有利。本文就低纬子午环的观测能力,计算分析了小行星在全轨道观测的星等范围和弧段分布,给出了可观测弧段长度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5.
全轨道均匀分布的小行星观测对天球参考架零点的测定,以及其它一些相关课题的研究非常有利。本文就低纬子午环的观测能力,计算分析了小行星在全轨道观测的星等范围和弧段分布,给出了可观测弧段长度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6.
小行星的搜寻和定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与小行星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在小行星搜寻方面的国际进展情况,侧重与ASTROD项目有关的内容。并介绍了与小行星定轨有关的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7.
王晓彬  张西亮 《天文学报》2006,47(2):202-211
小行星自转参数的资料不仅可以为小行星碰撞演化提供数据,还可以为太阳系的演化研究提供依据.利用云南天文台1米望远镜对主带碳类小行星(360)Carlova进行了新的CCD测光观测,结合前人的测光资料,利用Epoch-方法对(360)的自转参数进行了反演计算,得到该小行星自转的恒星周期为0.25780417±0.00000003天,自转轴的黄道坐标为(95°±3,°40°±1°).新的结果与前人的结果相比较为一致,其精度稍高于以前的估算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测定天球参考架零点位置的意义和途径,通过比较,认为小行星是最合适的观测对象,并且在分析了过去用小行星观测测定天球参考架零点位置的误差较大的原因后,提出了用低纬子午环高精度地测定小行星瞬时位置的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应用在IBM4341计算机上建立的Hansen摄动计算方法的软件,快速自动出了Flora群里五颗其周日平均运动n-997″小行星:(261)Prymno,(587)Hypsipyle,(753)Tifis,(783)Nora,(1598)Paloque和一颗n-975″小行星(855)Newcombia所受木星摄动的三角级数解,与过云用Bolin群法计算所得近似解作比较,因现在计及了(3E-10θ)长周期项和精化了(E-3θ)等主要周期项的系数,使得这些小行星普遍摄动计算的结果有了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点彗台     
最新发现 2010年1月下旬至2010年2月上甸里发现并命名了3颗彗星,还有一颗去年发现的小行星被确认为彗星。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地介绍在小行星物理研究的几个领域内取得的一些进展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包括:(1)星等分布;(2)直径、质量和密度的测定;(3)自转、形状和双小行星系统;(4)分类和表面矿物学;(5)小行星族和越地小行星。  相似文献   

12.
1998-1999年的狮子座流星雨观测研究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成果,概要介绍了在此期间目视观测,雷达观测,航空观测,气球观测,卫星安全检测星撞击月球和月球钠尾观测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13.
从以往的资料看出,太阳系天体中不同观测对象对天球参考架零点改正的权重是不同的,以不同的小行星为观测对象,其零点改正的结果之间也有较大的差异,因为它们的轨道根数是不相同,本文利用最小二乘法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轨道的小行星在测定E和D改正时最或然值的偏差量以及必须满足的观测条件。此工作是为今后有效地选取合适的小行星观测来测定零点改正作准备;同时,这一方法也能够分析实测所得到的E和D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掩星领域里,最热门的就是小行星掩星了,观测小行星掩星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准确地测量恒星消失和重现的时刻。通过分析计时数据获得小行星的视面形状,而获得视面形状就需要有多个观测站点进行观测,观测站点越多,获得的视面形状就越准确。当然,单一观测站点的计时数据也同样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这里叙述的新发现仅指某一特殊类型的发现(如新星,超新星和小行星等)及某一特殊类型天体的认证(如X射线源证认为类星体等),而不包括某一类天体的某种天象及未知性质源的列表(如深度成像观测得到的前人没有纪录过的一般天体,如恒星,但一些特殊天体亦列入),由于收集不全面和所谓“发现”定义的困难,向有发向而未列入者先歉意。从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的观测设备有了很大垢发展,所以有一批重的的天文发现,为天文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它包括下面几方面,层系层次天体:(1)用X射线源和射电源证认了一批包括类星体,BL Lac天体,赛弗特天体在内的活动星系核;(2)用IRAS源证认了一批W-R星系;(3)BATC巡天在一个星系周围发现了一个“环”。恒星层次天体:(1)河外星系中发现了一批超新星的一个新星,(2)发现了和用ROSAT源证认了一批激变变星,(4)BATC和超新星巡天发现了一批变星,(4)发现了若干新的δSct变星,(5)发现了一批Herbig-Haro天体,(6)发现了一批水脉泽。行星层次天体:(1)发现了大批小行星,特别是有些是近地不行星,(20发现若干彗星。  相似文献   

16.
小行星和彗星都是太阳系中的小天体,而近地小行星又是小行星中特殊的一类。近年来对近地小行星的观测和研究已全面开展,这已成为当今太阳系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本文初步探讨太阳系中不同小天体之间的关系:1.小行星与短周期彗星之间的关系;2.近地小行星与主带小行星和短周期彗星之间的关系。最近的观测研究表明某些小行星可能是由彗星演变来的,而某些近地小行星可能来源于主带小行星和死亡的彗核。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的小行星编号和命名 新世纪的第一个月在小行星史和小行星命名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子。2001年1月1日是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发现200周年纪念日。20世纪20年代,第1000号小行星以发现谷神星的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命名;在21世纪的第一个月被命名的第10001号小行星则以发现谷神星的地点西西里首府Palermo命名。在1月9日发布的小行星通报上,当月获得永久编号的小  相似文献   

18.
小行星观测:发现最大的柯伊伯带天体 2001年5月22日美国天文学家使用位于CerroTololo的4米Blanco望远镜发现了一颗暂定编号为2001 KX76的柯伊伯带天体。这颗小天体目前距太阳64亿千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它的直径有可能达到1270千米。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它的大小已经超过了已知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甚至超过了冥王星的卫星查龙。自从1992年美国天文学家发现第一颗柯伊伯带天  相似文献   

19.
小行星热物理及Yarkovsky效应和YORP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行星热物理的研究是近年来小行星研究中一个前沿方向。简单阐述了在小行星热物理这一研究领域中常用的热物理模型,利用这些热物理模型并结合空间或地面红外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可获得小行星的一些热物理参数,如热惯量、几何反照率、有效直径、表面粗糙度、表面温度等。介绍了小行星的形状模型及红外观测,还介绍了利用这些模型得到的部分小行星热物理参数。通过这些热物理参数,可进一步研究小行星的Yarkovsky效应和YORP效应等,甚至可为人造航天器着陆小行星表面及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提供相关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标的完备性搜索是开展近地小行星预警和防御的前提. 为量化评价近地小行星观测效能, 提高监测设备使用效率, 提出一种综合望远镜参数和测站天文条件的观测效能评估方法. 以观测目标信噪比作为检测指标, 设定检测条件形成目标检测方法, 定义评价指标用于评估近地小行星观测效能. 再基于近地小行星轨道数据和尺度分布模型, 建立近地小行星轨道数据模拟样本库. 最后选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冷湖观测台址, 仿真分析近地天体望远镜对直径0.01--30km近地小行星的观测效能, 结果表明: 不考虑两观测站年有效观测时间差异, 近地天体望远镜在冷湖观测全尺寸模拟样本的效能比在盱眙提高了5.21倍, 其中对1km以上直径目标的观测效能相当, 对1km以下直径目标的观测效能差异开始显现, 对0.1km以下直径目标冷湖优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