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1967—1972年期间46个较大的0级以上的质子事件与所对应的8800MHz的太阳微波爆发之间的统计关系。 研究表明,将射电爆发按总持续时间T进行分类后,可以在不同的持续时间范围内分别找到同太阳质子流强度紧密相关的射电爆发参数(相关系数为0.83—0.91)。应用这些爆发参数得出的警报方案,预报质子流强度的误差范围为半级或一级(S—S分级法)时,报准率可达70%-94%,虚报率为52%。 此外,统计的结果还表明,Croom提出的平均持续时间T_M并不和质子流强度N_p相关,至少在此波长上不能用来预报质子流强度。  相似文献   

2.
周树荣 《天文学报》1999,40(2):149-155
统计分析了太阳质子事件与微波爆发和软X射线(SXR)耀斑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质子事件的峰值流量与微波爆发和SXR耀斑的峰值流量、能通量间呈正的对数线性相关,相关系数0.7—0.8.根据这一统计结果和观测的微波爆发、SXR耀斑的有关物理量,可以估算伴随的质子事件峰值流量.太阳质子辐射、SXR耀斑和微波爆发三者间的共生关系,可以用磁环中耀斑产生的磁流体动力学过程来解释.大约33%的质子事件没有对应的Ⅱ型爆发,这表明高能质子的加速有随机MHD湍流加速(有Ⅱ型暴)和低频快磁声波湍动加速(无Ⅱ型暴,但有γ射线耀斑)2种不同的加速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北京天文台1991年的2840MHz波段微波爆发中精细结构(FS)事件的观测.从FS的时间标度、强度、共生的微波爆发的峰值流量、FS发生在微波爆发的相位和FS与Hα耀斑的关系等方面作了统计分析.发现约67%以上的FS其持续时间为几十毫秒到几百毫秒,85%以上的FS幅度小于200sfu.讨论了FS的时标、强度及22周太阳峰年期与21周FS出现率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980年1月~1982年10月期间七个频率的射电爆发、X射线和短波突然衰退(SSWF)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利用云南天文台1982年1月~1982年8月2902MHz、3653MHz和9375MHz三个频率射电爆发资料作了警报效果检验,从而得出利用该三个频率的射电爆发峰值流量密度警报短波突然衰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用“三波段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所观测到的1988年12月16日三波段(1420MHz、2840MHz、4000MHz)太阳射电大爆发中毫秒级精细结构的观测特征,指出太阳射电快速活动在射电爆发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首先在爆发的上升沿出现2840MHz的毫秒尖峰辐射群,继而在1420MHz上出现毫秒级尖峰辐射群,并且还在以后的几个爆发次峰上陆续出现,在长达两小时的大爆发过程中,在4000MHz上始终未产生毫秒级尖峰辐射,这也反应了射电尖峰辐射现象存在着一定的带宽。特别引起注意的是毫秒级尖峰辐射群均出现在射电爆发的峰值附近,在其它时间的记录中尚未发现毫秒尖峰辐射。 三波段的秒级射电爆发曲线如图1所示。毫秒级精细结构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单个尖峰辐射的持续随频率的减小而增加,2840MHz多为10—20ms,1420MHz多为30—170ms;所产生的尖峰辐射群强度不大,而且很少有孤立的尖峰;2840MHz尖峰辐射的强度一般为450—900sfu,1420MHz一般为500—1770sfu(1sfu=10~(-22)WM~(-2)Hz~(-1));还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在2840MHz上当所出现的尖峰辐射群结束时,往往出现持续时间为100ms的流量下降现象,(此种现象在以往的观测中未曾见过),详见图2b和2c;关于事件尖峰辐射的丰度,仅对几个尖峰辐射群作了统计如下: 在1420M  相似文献   

6.
北京天文台自1986年开始高时间分辨率的六厘米波段强度干涉仪的研制,计划在北京、昆明、乌鲁木齐设三个站,可发现角经0.01″的源。1988年初完成了北台单站接收系统,并取得了部分观测资料。主要性能如下:天线口径1.5米;接收频率5070±50MHz;高放噪声温度150K;中放带宽40MHz;系统时间常数0.2μs。系统见图1。采用前置微波高放未提高系统的灵敏度。用气体放电噪声管加15db定向耦合器组合作噪声标准源,以噪声源的输出温度为单位来测量每天的太阳强度m,由多日积累的m_i(i=1……n)与SGMR 4995MHz(引自S.G.D)的值取相关得线性相关参数a、b。由此得每天的绝对流量。目前只是初步的结果。表1为逐日的太阳射电强度m;SGMR 4995MHz;y;及黑子相对数Y。图2为V—m及y—m相关图,图上为S_p、S_n、Y及y的逐日变化图。表2为巡视观测中记录的部分爆发。六厘米强度干涉仪已取得的结果显示与太阳射电的国际频谱有很好的相关。三站(北京、昆明、乌鲁木齐)的强度干涉仪网建立后(1990年)所取得的高时间分辨率爆发的精细结构将具有极好的可靠性。该网将参加全国性的太阳活动联测。  相似文献   

7.
邵承文  汪敏  谢瑞祥 《天文学报》2005,46(4):416-425
分析了与日冕物质抛射(CME)有关的太阳微波爆发(SMB)的特征,包括持 续时间、峰值流量、爆发类型、谱指数等.选取了从1999年11月至2003年9月的136 个事件,包括60个部分晕状CME(120°<宽度<360°)/晕状CME(宽度=360°)和 76个正常CME(20°<宽度<120°)/窄CME(0°<宽度<20°). 研究发现: (1)与正常CME/窄CME有关的微波爆发持续时间较短,与部分晕状 /晕状CME有关的微波爆发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2)与慢CME有关的微波爆发持续时 间较短,与快CME有关的微波爆发持续时间可长可短;(3)与正常/窄CME有关的微 波爆发峰值辐射流量比较小,与部分晕状/晕状CME有关的微波爆发峰值辐射流量有大 有小;(4)与慢CME有关的微波爆发峰值辐射流量较小,与快CME有关的微波爆发峰 值辐射流量可长可短; (5)与正常/窄CME有关的微波爆发绝大多数为简单(simple) 型,与晕状CME有关的微波爆发绝大多数为复杂(C)/大爆发(GB)型; (6)与CME 有关的事件在频率,f相似文献   

8.
本文用云南天文台2902MHz、3653MHz、9375MHz三台射电望远镜的每日射电辐射流量与SMM/ACRIM辐射计测量的太阳常数作相关分析,探讨了太阳缓变辐射流量与太阳常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耀斑研究的时变结构在射电波段已进入亚秒甚至毫秒级时标。微波段的尖峰辐射有高至10~(15)K的亮温度,硬X射线爆发也可能与电子加速过程有密切关系。1981年5月北京天文台第一次在十厘米波段取得微波爆发毫秒级的精细结构。1983年开始国内联合成立太阳射电爆发高时间分辨率研究课题协调组,并决定建立全国性的观测网。各有关单位设备的配置及计划见表1。该联测网将有从约2厘米波长到21厘米波长的大于10:1的波段覆盖。爆发的不同时标结构可能来自不同的机制,与光学高时间分辨的同时观测可能取得重要的结果,来间接证实精细结构尖峰源的位置。北台正在更新2840MHz的1ms采样设备;研制时间分辨率达约10微秒的十厘米波段多通道偏振计,可以轮流在2600 60MHz及2600-60MHz上相距10MHz的两点上同时接收,预计89年底至90年初投入观测;另一研制的设备为高速采样六厘米波段强度干涉仪,可发现日面上有无角径大于0.01"源的存在。云台已有1420,2840及4000MHz三波段同步观测设备,并将增加2160MHz的设备。紫台将使用13.7毫米波段天线进行高灵敏度的毫米波爆发高时间分辨观测研究。北京大学正在研制21厘米波段快速采样自相关频谱仪。各波段、各种形式的高时间分辨率的观测设备用时间同步系统联系起来。联测网的资料可进行如下研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1992年11月2日0233UT发生的太阳大爆发的射电特征,发现此爆发的峰值频谱是U型谱并伴有大的质子事件。爆发过程中,在9.4GHz频率上有快速脉动现象,脉动个数R(重复率)同相应平均流量S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云南天文台三架单频射电望远镜,工作频率分别为4000MHz、2800MHz和1420MHz,天线口径各为3.2米,2.5米和3米。能同时接收太阳射电和秒级和毫秒级总流量。辐射计的终端接在一个公共的YEE80微处理机上。信号经过调制器、混频器、中频放大器、检波器、低频放大器、同步积分器和同步解调器之后被分成两路、其秒级信号被送到接收机;毫秒级信号被送到A/D板。采样之后送到计算机,如果有毫秒结构计算机便贮存。 1988年12月16日收到一个特大的射电爆发,图1是经过衰减6dB之后的三个波段的秒级爆发曲线,其主要参数列在表1。图2给出了Goes卫星同期观测到的X射线及其质子流量。该爆有下列特征: 1、每条曲线有五个峰。2、相领峰之间的时间间隔近似相等,它们的准周期分别为12.5分、12.4分和12.5分。3、各条爆发曲线的第一个峰是尖的、陡的、复杂的,并带有亚峰。4、三条曲线第一峰上的大厂亚峰的平均周期分别为1.5分、1.2分和1.0分。 本文得到下列主要结果: (1)由表3给出的三波段峰—峰之间的时间差,得到射电大爆发期间,原区中心的运动。 (2) 源区的运动,牵动着“冻结”在等离子体中的日冕磁场,产生主峰的12.5分准周期振荡和亚峰的1.5分、1.2和1.0分的准周期振荡,是日冕环的整体行为。 (3)这次事件有IV型射电爆发相伴随,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2002.7.23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射电频谱仪在625~1500 MHz、2600~3800 MHz和5200~7600 MHz记录到的复杂型大爆发,将此爆发与Hα耀斑、日冕物质抛射(CME)、硬X射线爆发及地球物理参数作了相关分析,得到这个事件的一些显著特征,认为这一事件电子的加速区在日冕的外层,接近625 MHz的地方,并且多次发生磁重联.磁重联以后的衰变相是湍流加速过程.  相似文献   

13.
太阳微波爆发中精细结构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总结了北京天台1991年的2840MHz波段微波爆发中精细结构(FS)事件的观测。从FS的时间标度、强度、共生的微波爆发的峰值流量、FS发生在微波爆发的相位和FS与H。耀斑的关系等关系作了统计分子。发现约67%以上的FS其持续时间为几十毫秒到几百毫秒,85%以上的FS幅度小于200sfu,讨论了FS的时标、强度及22周太阳峰年期与21周FS出现率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云南天文台“四波段(1.42GHz,2.13GHz,2.84GHz和4.26GHz)太阳射电高时间同步观测系统”在1990.1~1994.1期间,观测到5个具有短时标漂移结构的射电爆发事件,也就是微波Ⅲ型爆发。本文从中选取较典型的1991年3月13日事件,对Ⅲ型爆发的时间轮廓(持续时间,衰减时间)作了分析,并与米波,分米波和微波段其它观测结果作了一些比较,以求对长厘米~短分米波段(微波低端)Ⅲ型爆发的时间轮廓的特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最后对爆发的物理参数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相位异常(SPA)与太阳耀斑微波射电爆发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8cm的射电爆发与SPA事件的对应关系最好。就爆发类型而言,复杂型爆发伴随SPA事件的几率最大。此外,对于射电爆发的定量关系以及阈值等方面也作了分析和讨论,本工作的结果表明了射电微波爆发与X射线爆发之间的一定的内在的联系,并且还表明,由射电爆发对电离层作骚扰预报、特别是警报是比较可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黑子群快速的旋转(先反时针转,后顺时针转,质子耀斑前1—2天内旋转角度最大)、活动区强的SVC辐射、以及SVC和爆发峰值流量频谱的极大始终在8800MHz附近等与质子耀斑密切相关。同极性磁形中浮现或消失具有反极性的新磁流区域、磁场  相似文献   

17.
根据近年来地面和空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指出:(1)太阳质子事件(或质子耀斑)的发生同起伏剧烈的强微波爆发(包括脉冲和IVμ型爆发)或短分米波IV型爆发存在着紧密的共生关系(共生率趋近100%);(2)约有24%—30%的质子事件没有对应的II型爆发。这一结果否定了以前认为II型爆发中的激波加速是产生质子事件必要条件的看法,进而论证了产生强微波(脉冲或IV_μ型)爆发的相对论性电子(≥500kev)与质子耀斑中的高能质子(>10MeV)都是在耀斑脉冲相的磁环中受到随机MHD湍动加速作用而产生的。那些逃逸到行星际空间的质子流就构成了太阳质子事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第20太阳活动周内地面和空间观测的有关资料,按文[1]中探讨太阳射电Ⅳ型爆发U形谱产生机制的理论和模型,经分析统计,发现累积流量U形谱与质子事件能谱(幂律谱)的物理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从而提出了一个完整而较有效的警报质子事件能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常太阳活动水平紧密相关于日面活动区的结构及其演化特征。活动区愈复杂,活动水平愈强,太阳耀斑事件的频率愈高。当然也有一些例外,一是太阳耀斑事件与黑子活动区有时并不那么密切,甚至无关,如无黑子耀斑等;二是太阳光学事件与射电微波事件之间,也没有完全的一一对应关系,有时甚至相反,如有射电事件而没有光学事件等。88年2月20日事件正是属于后一种情况,也就是显著的微波事件对立于一般水平的光学事件。利用光学资料与射电资料,发现2695与2700MHz上的每日缓变流量与4951活动区的黑子数N和改正面积A呈好的相关。特别是与改正面积同步变化(见图3),由此可见,在二波段上的缓交流量变化可归之于仅仅是4951活动区演化的贡献,而日面上其它活动区则相对稳定,从而对此事件的4951活动区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对日面西边缘新生发展迅速的活动区,具有极性反转、分布紧密又呈异常排列的黑子群,它们的缓变分量迅猛增长,流量谱呈A1型等特征,可作为某些耀斑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91年6月15日发生的微波、分米波、米波、十米波等波段内射电爆发以及质子事件、地磁暴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产生各种物理过程的有效机制和动因是日冕物质抛射而非太阳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