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恒星是宇宙的基本组成单元,恒星如何形成是天文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它在天体起源的研究中处于枢纽地位.对于小质量恒星的形成,虽然目前已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基本的物理图景,但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存在着物理和化学上的复杂性.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恒星形成对分子云的反馈影响,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恒星形成及分子云演化.本文主要研究了恒星形成过程中的分子外向流和壳层结构这两种动力学现象对金牛座分子云  相似文献   

2.
恒星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以致使用最大的望远镜观测,看到的也不过是些光点。尽管如此,天文学家还是有办法测定恒星的"腰围"。方法之一是在恒星被月亮或某些天体(如小行星)所掩蔽时,根据星光强度变化的规律,求出被掩恒星的角直径,然后再通过已知的距离即可得到该星的真直径。毕宿五,即金牛座α星,其视差为0″.048,距离我们68光年,由于它在天空的位置离月亮的视路径不远,因而造成它常被月亮所掩蔽。毕宿五是一颗巨星,真直径很大,又距离我们相当近,所以它的视角直径应是恒星中最大的一个。美国衣阿华州大学欧文·菲克天文台的两位天文学家比费  相似文献   

3.
探秘比邻星     
将来有一天,我们要进行星际旅行,最容易到达的目标应该是比邻星,因为它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最近几年,天文学家的眼睛紧紧盯住了它,通过多种观测设备,获得了不少有关这颗恒星的新发现。让人兴奋的是,在比邻星周围有一颗跟地球相似的固态行星,或许,将来人类可以移民到这个星球。比邻星,到底是一颗怎样的恒星?它的附近有多少星球?现在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它的身世。  相似文献   

4.
太阳的视运动和时间系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一次,我们讲到恒星的时角随时间均匀增大,地球每自转一周,时角就会变化24h,所以说测量恒星的时角变化可以作为计量时间的一种方式。恒星的时角每增加24h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日;恒星日又可划分为恒星小时,恒星分和恒星秒等。恒星时大小上等于春分点的时角。然而恒星时和恒星日并不是我们日常所使用的时间单位。  相似文献   

5.
太阳是一颗距离我们最近的普通的恒星。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因此,它是人们特别关注其命运的一个特殊天体。论个头,最大的恒星是太阳的几十亿倍,最小的只是太阳的十几万分之一;论质量,有比太阳大几十倍的恒星;说亮度,剑鱼座S是太阳亮度的48万倍……。因为太阳离地球最近,光线从太阳射出到达地球只要8分钟18秒的时间,所以天文学家可通过对  相似文献   

6.
渐近巨星分支恒星 (AGB星 )是一种晚期演化恒星 ,它是恒星作为以核反应释能为发光能源的天体的最后演化阶段。AGB星阶段的恒星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 ,如很大的质量损失率 (因此形成很厚的拱星尘埃气体包层 ) ,光变 ,热脉动 (或He闪耀 ) ,强的红外超量发射 ,分子脉泽发射等 ,弄清AGB星的演化规律是研究恒星演化理论的重要任务。目前人们所知道的AGB星的演化图景是 ,恒星经过漫长的主序演化之后 ,将经过红巨星 (RGB)阶段 ,然后才进入AGB阶段 ,在其演化过程中AGB星的光度和质量损失率要逐渐增大 ,它的光变周期也逐渐变长 ,在其中心星经历了一系列的由He核反应不稳定性引起的热脉动之后 ,它的质量损失很快停止 ,恒星开始向行星状星云 (PN)演化 ,最后行星状星云将会变成一个白矮星 ,这将是许多初始质量不很大的恒星的最终结局。OH/IR星阶段是AGB星演化的一个阶段 ,OH/IR星是那些质量稍大的恒星在AGB阶段后期演化而成的天体。现阶段人们对OH/IR星的具体演化过程还知道得很少。我们利用了球对称包层中的尘埃辐射转移模型来研究OH/IR星的演化性质 ,并且收集了尽量多的具有可靠距离的OH/IR星来研究他们的光度和质量损失率的演化性质。在本文的研究工作中 ,我们主要讨论了OH/IR星在远红外双色图中的分布规律 ,还发现  相似文献   

7.
夜幕降临,点点繁星闪烁晶莹,有明有暗,宛如镶嵌在天穹上的明珠。在这群星之中,绝大多数是自身能发光的炽热气体星球——恒星。恒星离我们有多远,我们怎么量度它的光度和距离呢?这里我们谈谈这个问题。 1.恒星的视亮度与视星等 我们所看到的恒星有明有暗,其明亮的程度称为它的视亮度。自古以来,天文学家就把恒星的亮度分成若干等级,相应的星等称为视星等(m)。早在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喜怕恰斯曾把肉眼看到的几千颗星分  相似文献   

8.
《天文爱好者》2008,(4):30-31
8年前悉尼大学的Tuthill博土在人马座中发现了如旋转风车般优美的恒星系统,称之为WR104。它包含一颗极不稳定的沃尔夫-拉叶型恒星,这是一种濒临超新星爆发前夜的恒星。最近Tuthill等人用凯克望远镜拍摄了WR 104的精细照片,发现它的中心有两颗恒星以8个月的周期互相绕转,它们周围则是由炽热的尘埃和气体组成的螺旋形结构,就好像手枪里的膛线一样,一旦其中的超新星爆发,大量密集的伽玛射线就将沿着螺旋平面的法线直奔地球而来!他们发现WR 104的螺旋结构在与我们视线垂直的方向完美地伸展,意味着我们几乎正好对着它的漩涡中心。  相似文献   

9.
天文学书刊中往往说:"恒星时就是春分点的时角";还说:"春分点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一恒星日。"但是,春分点在天空中是看不见的;除了天文台以外,都没有恒星时的钟或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了解现在恒星时究竟几点钟。这里告诉你在夜晚观测北斗星的位置,从而知道恒星时是几点钟的简单方法。这个"时钟"只有假想的时针,没有分针和秒针,因此它只能告诉你近似的恒星时时刻。一个恒星日分作二十四个恒星时,因而我们采用与日常所用略有不同的钟面。我们想象把这个巨大的钟面的中心放在北天极(参看附图),并把北斗星中两颗指极星(即大熊座α星和β星)作为这时钟的时针。这时钟的特点是: (1)一恒星日分作24恒星时,没有上、下午的区分; (2)只有时针,没有分针; (3)时针的转动方向和平常钟表上时针转动方向相反; (4)从时针读得的时刻再加上11时,就是那时刻的地方恒  相似文献   

10.
宇宙就像看似无尽的海洋,到处都是恒星、星系和星云。在其中,我们看到了启发整个人类历史的银和星座。但有一种天体我们仍不了解,它的存在就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黑洞是什么?它与它周围的时空是如何绑定的?就像海洋中的漩涡一样,旋转的黑洞在它们周围形成了漩涡状的时空。  相似文献   

11.
“太阳-恒星物理学”目前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新的分支学科.它把太阳研究的大量成果推广到成千上万颗恒星,发现许多恒星都有类似太阳的活动周期以及黑子、耀斑等活动现象,此外恒星也有与太阳色球和日冕相对应的大气层次,并发射出与太阳风相似的粒子流。这门新学科的创立为恒星物理学开辟了广阔的新领域,它也促成太阳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恒星的自转     
本文由统计的观点讨论三个物理问题:(1)自转恒星的角动量的来源,(2)作一星团之内自转和空间运动的关联,(3) 超巨星是否有相当大的自转。我们的结论是一个恒星的自转角动量可能是由星胚(proto-stars)间或甚至是产生它的物质云间的碰撞引起的。理由是:(a)观测到的恒星自转和它的银线并无关联,(b)属于物理性质不同的集团的星的平均自转速度可以有很大的差别,(C)在天蝎一半人马座B型星团内的恒星自转和它们的内部运动是关联关的:对于星团本身运动得快的星有较快的自转速度。最后一节述及对于由测量得的超巨星光普线宽度推知的速度的解释。这结果和以前所提出的两种超巨星模型均无抵触。  相似文献   

13.
地平坐标系     
上一次,我们谈到了所有的天体看起来都好像镶嵌在一个巨大的天球上,而由于地球的自转,每天整个天球连同上面的恒星绕天极旋转一周,称周日视运动;在我们看来,恒星之间的相对的位置随时间没有变化,而人们把天球上的恒星划分到一个个星座当中。然而,星座只是对天体方位的一个粗略的描述,如果希望更加精确地、定量地描述天体在天球上的位  相似文献   

14.
在前一个工作里,我们把“恒星视线速度总表”里一万多个恒星的视线速度 V_r 加以分析,得出了各光谱型恒星的视线速度绝对值的平均值,并设计了一个统计方法来作太阳运动和银河系自转的改正.在那个工作中,我们注意到光谱内有发射线的恒星的视线速度,一般说来比同光谱型的普通恒星大.在表1内列出了9种光谱型的恒星的数目和视线速度绝对值的平均  相似文献   

15.
在距离我们超过25.000光年之外有一个近距宇宙中最神秘的地方。它是我们银河系被尘埃所遮蔽的中心,那里挤满了横冲直撞的恒星。天文学家怀疑在银河系的最中央潜伏着一个质量超过太阳400万倍的巨型黑洞。  相似文献   

16.
《天文爱好者》2008,(8):16-17
这张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美丽星团称为NGC6791,它位于Lyra座,是我们所知最老和最大的疏散星团之一。疏散星团通常是由数百颗年龄不到10亿年的年轻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NGC 6791却极不寻常,它包含10000多颗恒星,而且其中重元素(指的是比氢元素更重的元素)的含量比大多数的星团都高。  相似文献   

17.
天体物理学家第一次成功地计算中等质量恒星演化到中心氦燃烧阶段 ,就发现蓝拐现象 ,它是赫罗图上形成黄巨星分支的重要理论条件。但由于蓝拐对很多输入物理 ,如对流的混合长理论 ,对流超射 ,初始元素丰度等都十分敏感稍稍不同就会抑制或触发蓝拐 ,因此蓝拐的激发机制一直没有满意的理论。本文回顾了蓝拐的研究历史 ,并对中等质量恒星在演化过程中的蓝拐的激发机制问题进行理论分析 ,给出一个蓝拐整个过程的物理图象。本文探寻了氢燃烧核反应的CNO循环过程对蓝拐的影响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处理CNO循环 ,在第一种模型中保持14N丰度不变 ;而在第二种模型中计算了16 O向14N的转化过程。结果模型一中出现了蓝拐而模型二中没有蓝拐。在对两种模型的比较中 ,我们进一步研究蓝拐的触发机制。我们注意到蓝拐的一个重要特征 ,恒星内部的核反应产能增加决定了蓝拐光度的上升 ;同时对于一个内部产能恒定的恒星 ,恒星外壳的膨胀和收缩将决定恒星表面的有效温度。根据这点 ,对恒星内部和外壳的各种物理量进行了研究 ,并着重注意了恒星外壳对内部产能变化的反应。我们发现RGB阶段产生的氢丰度不连续区的跳变是恒星光度上升的一个关键因素 ,当氢壳层的外边缘接触到氢跳变的时候 ,突然增加的氢丰度使氢燃烧壳层变宽 ,产能  相似文献   

18.
宇宙画廊     
Arp87,我们的宇宙近邻中已知的数百个相互作用星系之一。在“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注目下呈现出了多姿的面貌。Arp87位于狮子座,距离我们大约3亿光年,最早由天文学家Halton Arp于上世纪60年代编入“特殊星系星表”。位于左下较大的星系是NGC3808,右上是NGC3808A。NGC3808是一个几乎完全正向对着地球的旋涡星系,有一个明亮的恒星形成环和几个醒目的尘埃臂。NGC3808A则是一个侧向旋涡星系,也有一个由恒星和星际气体组成的环在它周围绕行,  相似文献   

19.
贯穿对流是恒星演化理论长期未获很好解决的理论问题。尽管它已有近五十年的研究历史 ,但至今人们对贯穿对流仍存在很多的错误的理解。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对贯穿对流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唯象的混合长理论图象上。根据一种非局部对流理论 ,我们揭示了贯穿对流区的结构。在太阳下部的贯穿对流区 ,温度梯度是亚绝热的 ,但是是超辐射的。本文还对恒星对流理论给出了一个简短的评述。  相似文献   

20.
EasyNight 《天文爱好者》2020,(2):63-65,86
找到天狼星很容易,但是你能找到天狼星的伴星吗?我们常说的天狼星其实指的是天狼A,是一对双星里的主星,它是夜空中最亮的恒星,-1.5等的亮度雄霸冬季夜空,天文爱好者们一定都看过这颗恒星。在这个双星系统里,还有一颗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却大名鼎鼎的伴星——天狼B。它是一颗白矮星,以大约50年的周期绕着天狼A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