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丽江2.4 m望远镜在卡塞格林焦点上安装多个观测设备,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望远镜的观测效率,需要实现对各终端控制系统的集成控制。原有的多波段测光系统的控制程序不具备集成化的条件,需要对其进行集成化开发以满足要求。借鉴云南暗弱天体光谱成像仪和望远镜的控制系统,在Linux系统下对多波段测光系统的控制系统进行重新开发,设计并完成了3个主要部分:观测控制程序、设备控制程序和设备数据库,成功实现了多波段测光系统、云南暗弱天体光谱成像仪与望远镜统一的控制模式,使其具备与其它设备控制系统集成的能力,满足多终端集成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1 m红外太阳望远镜多通道高分辨率成像观测系统中实现多个波段太阳图像的同步高分辨率统计重建,需要1 m太阳望远镜多个观测通道图像采集系统同步。研究了如何采用CCD相机外触发工作模式、计算机PCI总线硬件中断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时间相结合实现1 m太阳望远镜多个观测通道图像的同步采集,并在现有的Hα和Ti O两个成像观测通道上搭建实验平台。通过一系列的波形时序测试,数据记录和分析等实验证明本文所采用的这一数据同步采集技术能满足1 m太阳望远镜多个观测通道图像的同步采集要求。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空间目标的地基红外观测能够与传统雷达和光学观测形成互补,完善空间监测机制。红外具有宽阔的波段范围和特有的热辐射波段,在光谱分析和白天观测方面蕴藏着更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美国开始征用大型的红外望远镜,或者通过改造光学望远镜,研究空间目标在红外波段的特性。综述了参与空间目标地基红外观测的望远镜工作状况,以及近10年来空间目标监测在红外巡天、白天观测、测光和光谱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空间目标的地基红外观测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郭守敬望远镜每日产生海量观测数据,数据处理涉及观测计划生成、二维和一维数据分析、参数测量、质量控制和光谱释放等诸多环节。为了更高效地获取、处理、分析和发布数据以及及时解决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了郭守敬望远镜数据流与光谱质量控制研究。首先,深入研究郭守敬望远镜系统数据流和工作流程,结合关系型数据库进行数据建模,实现基于Linux的MySQL数据库系统,将数据处理和发布各个环节有机串联并融合在一起;然后,基于该数据库系统,定义光谱质量控制模型,建立光谱质量控制系统,严格控制光谱质量和光谱产出的各个环节,从而为优质的光谱资源释放提供保障。该数据流与光谱质量控制系统可以很好地满足望远镜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的需要,是可以扩展至同类望远镜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5.
望远镜的观测日志在用户进行数据处理以及台站对观测数据进行存储、归档和发布时都非常重要,观测日志往往能提供很多信息以供用户判断观测数据的质量。在观测过程中,观测日志通过观测助手或用户手工记录,存在信息不全、笔误等多种可能,且纸质的观测日志也不利于后期数据的归档和发布。针对丽江2.4 m望远镜云南暗弱天体成像光谱仪的观测数据,设计研发了一套自动记录观测日志的辅助系统,该系统可以自动记录观测数据的日志信息,并提供修改错误信息的功能;系统中以用户的观测时间申请书编号为唯一代码对数据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了根据不同用户进行观测数据打包的功能。在保护观测数据权限的同时,降低了笔误带来的影响,提高了观测日志的准确性,最终提高望远镜的观测效率。  相似文献   

6.
IRAF软件中DAOPHOT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验威海天文台1 m望远镜的测光精度,2009年10月7日晚用该望远镜观测了M39星团,并对观测数据进行测光归算。由于M39星团中个别星较密集,使用IRAF中的DAOPHOT包进行星像测光。详细介绍了IRAF软件中的DAOPHOT包及其使用。数据归算结果表明,在UCAC3星表中匹配到的星,稀疏区域亮星的星等内部精度达到0.003mag,较密集区域的暗星内部精度约为0.012 8 mag。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1.56m望远镜CCD照相机系统的消光系数和转换系数,消光系数k′和k″列在表1和表2,从观测星等到标准星等的转换系数列在表3,结果表明1.56m望远镜CCD测光系数做绝对测光是有困难的,最好是做相对测光。  相似文献   

8.
望远镜的曝光时间计算器对于远程观测以及不熟悉整个观测系统的观测人员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观测者制定合理的观测计划。设计并实现了高美古2.4m望远镜系统的曝光时间计算器(exposuretimecalculator,ETC),它可以根据望远镜及其终端设备的参数,通过计算给出待测天体曝光时间的参考值。这为观测者了解现有条件下极限观测能力,设置曝光时间或者是给定星等和曝光时间计算信噪比提供了依据。将ETC计算结果与实际测光标准星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TC对测光标准星的计算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AST3是将要安装于位于南极内陆冰穹A的昆仑站的3台口径50 cm的施密特望远镜,寻找变源(尤其是瞬间变源)是其科考目标之一,需要通过图像相减测光方法实现.首先需要根据初期的观测数据生成标准模板图像,而后在长期观测过程中,将模板图像与新观测到的图像进行相减测光处理,从而发现变源.模板在观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给出了模板制作的流程,并且验证了其可实现性和功能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Chinese Survey Space Telescope, CSST)是中国的首个大型空间光学望远镜, 将对包括系外行星探测在内的诸多科学目标开展研究, 有望取得前沿科学进展. 时序测光精度是CSST重要的性能指标, 受到物理噪声和仪器噪声的影响, 需要通过数值模拟对其分析和评估. 模拟基于目前公布的CSST主要技术参数, 建立了时序的恒星信号和噪声模型, 以CSST的i波段为例, 分析凝视观测模式下的测光精度. 通过数值仿真, 展示了孔径测光中各项噪声的贡献, 特别是由指向抖动和像素响应不均匀性导致的抖动噪声. 模拟结果还给出了测光孔径的推荐范围. 为了获得更高的信噪比, 可以减小仪器抖动振幅和像素不均匀性, 或者采用参考星较差测光的方式. 结果为CSST后续的时序测光精度与不同指标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系外行星探测能力评估以及测光数据处理提供了模拟数据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1m红外太阳塔是我国未来重点发展的地面太阳观测设备,本文的所有工作均围绕着与此相关的红外波段太阳观测技术方法展开。1.针对望远镜实验平台-云台太阳光谱仪,建立了光谱仪分光流量,工用多种实验手段验证了其可靠性。利用该模型计算了Fe Ⅰ1.56μm红外太阳光 谱的分光流量,分析了实验观测的可行性及改进方案。2.针对探测器实验平台-PtSi红外焦平面阵列相机,建立了FeⅠ1.56μm光谱观测信噪比模型,模拟了各种噪声对观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在国内首次成功进行了FeⅠ1.56μm红外太阳光谱的面阵观测实验。3.在红外观测实验所处的高背景低对比度条件下,讨论了红外太阳光谱观测的图像处理方法,分析了观测中出现的干涉条纹的来源及解决办法,初步建立起了一整套红外太阳光谱与成像的定标方法和图像处理方法。4.首次利用PVA材料,设计研制了一套FeⅠ1.56μm近红外Stokes参量偏振仪,并将该偏振仪安装在美国国立天文台McMath望远镜上进行了观测实验。针对一太阳黑子,通过扫描进行了二维的Stokes参量观测。同时建立了一套从Stokes参量反演磁矢量场的方法,并将反演的结果与怀柔太阳磁场望远镜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对。5.针对1m红外太阳塔的太阳光谱仪系统,给出了垂直多波段光谱仪和红外大色散光谱仪的光、机初步设计。6.针对1m红外太阳塔的科学目标,提出了多波段光谱仪探测器系统方案,对红外大色散光谱仪所使用的红外探测器也进行了初步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国内首个自上向下热蒸发反射膜的大型镀膜机ZZS3200,开展了2.4 m望远镜主镜镀膜工艺的研究。从镀膜的环境控制,镀膜机蒸发源布置,保护膜的选择,旧膜脱膜等方面出发,探索一种适合2.4 m望远镜主镜的镀膜工艺流程,并依此完成2.4 m望远镜主镜镀带MgF2保护的铝反射膜工作。陪镀片检测表明,铝膜膜厚极大极小值差43 nm,主镜反射膜在350~1 100 nm范围内平均反射率87.16%,经2.4 m望远镜实测,镀膜完成后极限星等不低于23.5 mag,比镀膜前约提高1 mag。2013年12月17日,在2.4 m望远镜上,利用终端云南天文台暗弱天体分光及成像仪(Yunnan Faint-Object Spectrograph and Camera,YFOSC),使用棱栅Grism3分光,对超新星SN 2011fe(V波段19.5 mag)成功进行光谱观测。30 min单幅曝光,获得暗于19 mag天体的光谱,刷新了该类天体在国内观测的新的记录。该目标在光谱观测的同时有相应的测光数据以及测光标准星观测,因此星等测量误差小于0.1 mag,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1.26 m红外望远镜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主要讲述望远镜电控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用于实现望远镜各种观测策略和运动方式的自动化操作。为了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软件基于有限状态机原理设计,定义了望远镜的状态集和动作集,以及各个状态间的状态转换图;同时给出了望远镜常见异常及其处理方式,并在本地控制的基础上提供远程控制接口,使得望远镜可方便纳入兴隆基地望远镜集中控制系统。该软件及其设计思想可推广至我国其他中小口径望远镜。  相似文献   

14.
对29颗Be星作了近红外JHK宽波段测光。所选对象多少有些特殊性。其中19颗有或可能有快周期光变,6颗是Be/x射线双星。观测用光学天文开放实验室北台兴隆站1.26米红外望远镜。观测结果表明相当多的星有较大的红外超,其中8颗星的J-K值大于0.5;有3颗星有较明显变化,△(J-K)大于0.4。  相似文献   

15.
对S140中的红外源用北京天文台1.26米红外望远镜进行了近红外测光,获得了J.H.K三个波段的流量值,并利用红外天文卫星及地面红外和亚毫米波观测资料作了光谱综合分析,得出光谱斜率、红外光度和红外源的壳层结构。 本文还结合CO及NH_3等观测结果分析了红外源成协气体的供热,除了通过尘埃的作用,中心源还可能通过激波对气体输入能量;我们还讨论了外部热源及光电过程和宇宙线的加热作用。  相似文献   

16.
鉴于红外天文研究的重要性和富有成果的前景,1981年,冯克嘉、王绶琯和刘彩品等同志提出了建造一个专用红外望远镜的倡议,经科学院数理学部审定,“1.2米红外望远镜及其测光系统”作为院重点课题列入了计划,望远镜由南京天文仪器厂负责建造;红外测光系统则由北京天文台研制。经过三年多的共同努力,1.29米红外望远镜已于85年  相似文献   

17.
简要地阐述了恒星光电测光工作中的常规数据处理方法及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对食双星光电测光这一领域的观测数据处理进行了概述,给出了BV双色光电测光观测数据处理软件包的编程思想及具体实现。最后介绍了这个软件包的使用情况和结果。  相似文献   

18.
简要地阐述了恒星光电测光工作中的常规数据处理方法及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对食双星电测光这一领域的观测数据处理进行了概述,给出了BV双色光电测光观测数据处理软件包的编程思想及具体实现。最后介绍了这个软件包的使用情况和结果。  相似文献   

19.
郭守敬望远镜(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LAMOST)、斯隆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英澳望远镜(AngloAustralia Telescope,AAT)等大多数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现用的数据处理流程都是基于一维算法的.以LAMOST为例提出多目标光纤光谱数据处理流程方法.在LAMOST现用数据处理流程中,在预处理过程之后,通过基于一维模型的抽谱算法从二维观测目标光谱数据中得到一维抽谱结果作为中间数据.后续的处理步骤都基于一维模型的算法.然而,这种数据处理流程不符合观测光谱的形成机理.因此,在每个步骤中都引入了不可忽略的误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还未被用于LAMOST及其他望远镜数据处理系统的新颖的数据处理流程.重新设计安排了各个数据处理模块的顺序,各关键步骤算法都是基于二维模型的.核心算法将详细论述.此外,列出了部分实验结果来证明二维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1m红外太阳望远镜光电导行系统的反馈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正在研制中的1m红外太阳望远镜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地平式真空太阳塔,主要用于活动区磁场的精细光谱分析和太阳活动区磁场的时空精细结构研究.要求望远镜必须长时间高精度跟踪太阳(0.3"/30s、1"/10min)才能实现它的科学目标.光电导行是实现望远镜高精度跟踪观测目标的关键控制技术,通过检测观测目标像在图像传感器上的移动量作为反馈控制信号对望远镜实行闭环控制.首先建立了光电导行系统的控制系统模型,然后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能、暂态性能、时域特性、频域特性及跟踪性能,并采用PID控制器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光电导行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跟踪精度.通过计算机仿真设计,采用PID控制算法能实现1m红外太阳望远镜的跟踪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