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10m级光学/红外望远镜的高分辨率光谱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田 《天文学进展》2001,19(2):295-295
介绍并比较了KeckSubaruVLTHET及Gemini中的5架8~10m天文望远镜的高分辨率光谱仪,分析这些仪器与2~4m级望远镜的阶梯光栅光谱仪或Coude光谱仪相比所采用的新设计思想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为云台CCD—Coude光谱仪系统研制的星象切分器。计算表明,运用切分器可提高光力2个星等以上。文中讲述了原理并给出有关参数的选择。本星象切分器入射端面为直径1mm的圆面,出射端面为0.15的一线阵,共由38根光纤组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了云南天文台CCD——Coude光谱仪系统的消干涉条纹及平场光源系统——光源,光路原理,机械装置。文中简要地介绍了CCD探测器用于大色散光谱观测中干涉条纹产生的原因,为什么需要平场,消除干涉条纹和平场的原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包含天体的分光观测和处理资料中所涉及到的Coude摄谱仪和1024CCD系统的相关参数,以及CCD响应区Fe-Ar发射光谱的证认结果.(1)Coude系统的色散曲线几乎呈水平分布,1~3级光谱(m)的倒色散分别为8.391  相似文献   

5.
本文较完整地介绍了云台Coude摄谱仪的原理、性能及各项指标(其中绝大多数是检验时实测结果)。可供本仪器的使用、维护及同类仪器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实测数据为基础,讨沦了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Coude摄谱仪狭缝的最佳使用宽度。并简要分析了大、小准直镜的使用备件。这些讨论对于极方便地确定它们的使用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出了云南天文台一号CCD系统在一米望远镜Coude摄谱仪f=1900mm照相机上,用于恒星光谱观测的光路,机械调整装置及3900A—5200A波段的部份观测结果,观测表明可提高1.5—3个星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给出了用簿型CCD作为探测器的Coude高色散光谱系统的光路,机械调整装置,可用色散,一次可摄波段,光栅转角的计算,滤光片的选择。 从1987年11月起,对该系统进行了一年的试观测,获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给出了从3900(?)—11000(?)的观测结果。观测结果表明可提高1.5—3个星等。  相似文献   

9.
我台1米RCC(Ritchey—Chretien—Coude)反射望远镜是民主德国蔡司工厂的第六台产品,于今年五月在昆落成投入使用。下面我们就它的性能作一介绍。 用途: 本望远镜主要用作恒星或行星的目视、较大视场照相、单个天体光谱或光度的实测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用美国McDonald天文台2.1米反光镜Coude Reticon观测,对31个RS CVn型双星系统的37颗子星的自转进行了测量。并结合以前测得的38颗子星的数据,对RS CVn型星是否同步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都显示出同步自转性质;但无论是短周期、正常周期还是长周期组的,都有少数与同步自转不一致的例子。这与过去认为短周期和正常周期的呈同步自转,而长周期的呈非同步自转的结论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在天文底片数字化工作中,利用高端商用扫描仪可能是一条简单而有效的途径.针对1988年云南天文台1m RCC(Ritchey Chretien Coude)望远镜拍摄的6张土星卫星天文底片,探讨了利用Epson公司10000XL商用扫描仪的底片数字化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基于底片数字化图像和UCAC2(The Second US Naval Observatory CCD Astrograph Catalog)参考星表,重新测量土星卫星的位置.通过与IMCCE(Institut de Mecanique Celeste et de Calcul des Ephemerides)提供的土卫历表位置比较表明,土星卫星的定位结果在赤经和赤纬方向上的残差均值分别为0.056″和0.009″,在赤经和赤纬方向上残差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106″和0.089″.  相似文献   

12.
The Coude Echelle Spectrograph(CES) was originally mounted on Xinglong 2.16 m telescope in 1994. When the High Resolution Fiber-fed Spectrograph(HRS) was commissioned at Xinglong 2.16 m telescope, the red path of CES was moved to Lijiang 1.8 m telescope, following some redesign and reinstallation. The CES of Lijiang 1.8 m telescope has the spectral resolution(R = λ/?λ) ranging from 20000 to 50000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slit widths. With a 2 k×2 k PI CCD, CES has a wavelength coverage between 570 nm to 1030 nm. In particular, the resolution of 37000 at 0.5 mm slit corresponds to 1.3′′on the sky. The limiting magnitude is V = 11.5 with the use of the tip-tilt feedback system, and the S/N is about 40 for 1 hour exposure at 600 nm(R = 37000). During the installation of CES, the tip-tilt mirror technology had successfully fulfilled high precision guiding and tracking for high resolution spectral observation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observat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3.
一个巨型望远镜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个有特色的巨型望远镜(FGT)方案.其主镜口径为30米,主焦比为1.2,由1095块圆环形子镜构成.采用地平式装置.光学系统包括Nasmyth系统、折轴(Coude)系统和一个大视场系统.提出一个由4个镜面组成的新的Nasmyth系统,在约10′的视场范围内像斑小于爱里斑,达到衍射极限.比传统的Nasmyth系统的衍射极限视场大得多.可在这样的大视场内同时作好几个小区域的衍射极限的观测.当由Nasmyth系统转换到折轴系统和大视场系统时,采用主动光学技术改变子镜的面形、倾斜和平移,产生一个新的主镜面形,使折轴系统和大视场系统都能得到很好的像质.大视场系统的视场直径25′,场曲轻微,并有可能校正大气色散.给出了子镜面形和位置的公差,并讨论了望远镜的装置和结构,方案中的特色和创新对未来大望远镜的研制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红锋 《天文学进展》2003,21(3):219-230
回顾了光干涉与综合孔径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国际上用于天文观测的一些著名地基和空基光干涉仪的技术特点,介绍了光干涉与综合孔径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光学综合孔径技术领域所发展的光纤与集成光学等新技术,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开展光干涉与综合孔径技术的进展情况。针对光干涉与综合孔径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发出了加快发展我国光干涉与综合孔径技术的呼吁。  相似文献   

15.
张军海 《天文学进展》2005,23(4):379-382
介绍了光抽运铯束管的光频移测量的原理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估算了射入Ramsey腔的相应光强。产生散射光光频移的原因是抽运光和检测光通过漫反射进入微波腔的漂移区与铯原子相互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6.
从宽带脉冲泵浦光的光谱及滤光片的滤光特性参数出发,分析了自发参量下转换(SPDC)产生纠缠光源的系统中各类滤光片对剩余脉冲泵浦光的滤除效率。分析结果表明,适当组合不同类型的滤光片可以有效地滤除剩余脉冲泵浦光,并从实验上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该研究为脉冲泵浦光条件下SPDC过程产生的纠缠光源的有效测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单介绍了光干涉与综合孔径技术发展的历史、国际上用于天文观测的一些著名光干涉仪的技术特点和进展、以及近年来我国开展的与光干涉 ,综合孔径技术有关的工作 ,最后简要介绍了在光学综合孔径技术领域所发展的光纤与集成光学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经久不衰的星光白天的日光,夜晚的星光,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看到的光。这种包括太阳在内的恒星发出的光,同火山光、雷电闪光以及燃烧木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所产生的光相比,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都是落在可见光波段的电磁波,也可说都是处在相应能量范围内的光子。...  相似文献   

19.
对有光变资料的34个类星体及9个活动星系统计了它们的平均光变速率与红移的关系,发现平均光变速率有随红移增大而减小的趋势,而活动星系的平均光变速率比类星体要大.从宇宙演化的角度来看,类星体的光变随着宇宙时愈演愈烈,最后与活动星系相接.  相似文献   

20.
由于锶原子光钟两级冷却对磁光阱磁场有不同的要求,为减少磁场转换时原子的逃逸,需在短时间内以一定的时序控制变换磁场。对反赫姆霍兹线圈设计的一般理论进行了讨论,为锶原子光钟的两级冷却设计了相应的磁场,并制作了转换磁场的发生控制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控制电路、保护电路2部分。测量得到通过线圈的电流受控于输入信号,符合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