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星载测高仪交叉点数据定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洋测高卫星的发展状况入手,介绍了用测高仪数据进行定轨的意义.然后,分析了测高仪数据的误差修正模型及交叉点数据计算方法,详细介绍了JASON-1测高数据文件中所涉及的误差修正量和采用的模型.最后,通过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的计算,分析了单用测高仪数据和交叉点数据进行轨道确定所能达到的精度,为未来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天文观测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以及数据网格技术等新兴IT技术的日趋成熟,虚拟天文台应运而生。虚拟天文台成为基于数据网格技术的解决复杂海量天文数据的访问和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对现有中国虚拟天文台体系结构底层进行设计与实现,并完成了其核心部分一天文数据结点。天文数据结点可发布和管理异构的数据资源,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进而为天文学家实现对各种天文数据的无缝透明访问和处理提供了方便。本文重点介绍了我们设计的天文数据结点的体系结构,以及结点各部分的功能,并讨论了其关键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的多变量时间序列数据异常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通过建立多变量时间序列数据相似度矩阵,对相似度矩阵进行转换以最大化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随机游走模型计算数据点之间的连接系数来检测数据点上异常的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有效减少了数据中不同程度噪声对异常检测的影响,检测过程中的漏报率和误报率明显减少,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型地面和空间观测设备的建设以及大型巡天项目的开展,天文数据以TB字节、PB字节,甚至EB字节计量,天文学进入了"大数据"时代。面对数据海洋,如何有效地存储和管理这些大数据是摆在天文学家面前的核心问题。数据存储和管理不仅仅是天文数据中心的任务,天文学家也需要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科研数据。能够将海量的数据自动地存入数据库中是管理数据的基本前提,而高效的数据索引则是管理数据的核心要素,为此设计开发了天文大数据管理工具Auto DB,使用虚拟终端监视实现海量数据的自动入库,对数据自动创建全新的天空分区索引Q3C(Quad Tree Cube),对天文数据进行二维空间索引以便于高效的管理。天文大数据管理工具的改进和完善对天文学家后续研究中的数据融合、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提供了根本的保障,尤其对从事大数据的天文学家,拥有自动化的数据库管理工具,可以集中精力致力于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多年来积累了近16 000张手绘太阳黑子观测数据,建立完善的查询与统计系统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科学的管理与统计分析成为必要。数字化数据包括太阳黑子记录近9万个,有效记录数据100万余个。系统提供了一个数据管理、数据检索、数据统计分析的平台。借助数据管理系统,可对太阳黑子相关参数进行长周期的统计。  相似文献   

6.
天文观测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与策略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天文学已经进入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的时代。随着我国天文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国内自产的天文观测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的趋势。将天文观测数据资源集成并推动数据资源与应用服务的共建共享,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政策与制度,使天文科技资源得到高效有序的管理和使用,对国内天文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充分调研各国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剖析了国外科学数据"完全与公开"的共享原则,介绍了我国科学数据共享有关的管理规定和当前状况,重点论述国际各大天文望远镜项目和天文数据中心天文观测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有关政策。对国内天文观测数据资源和开放共享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我国天文观测数据资源共享工作发展和政策制定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天文用户从数据服务得到最佳效果包括这些因素,如天文数据存储方法与数据存储的便利性、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存储服务维护的便利性,这是每一个大中型数据相关项目对数据存储及共享提出的要求。分析了领域型项目的存储需求,不同存储服务架构的差异,提出采用云存储架构并设计了领域云存储服务架构,此架构不仅能满足从数据处理到统一存储、统一对外服务的需求,对用户数据查询服务也有最佳体验。最后涉及了建立灾备系统,及其规范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天文卫星获取的数据需要经过一系列操作生成可以发布给科学用户的数据产品,数据预处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它是数据发布的基础。以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的中能X射线望远镜及天宫二号上伽玛暴偏振探测仪为例,详细介绍了数据的预处理步骤和方法。提出了一套数据预处理的步骤,并给出数据解析的策略和时间计算方法等,这对中国天文卫星数据处理系统的研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硬件相关处理机系统需从数据记录缓存器读取台站数据,经数据预处理后进行下一步的相关处理。为了满足高速实时数据的传输及预处理要求,设计了VLBI数据回放模块,该模块通过千兆网络传输观测站数据,控制数据收发,并针对VLBI数据特点进行数据解码、数据校验、数据异常处理等。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块处理速率可达1 Gbit/s,在硬件相关处理机进行单台站数据速率64 Mbit/s的实时数据处理时能稳定正常工作。该模块己应用于嫦娥3号任务的硬件相关处理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从数据的类型和产品格式说明开始,对绕月探测工程中的科学探测数据的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数据存储架构和软件结构的分析,指出数据存储的软硬件环境;通过数据存储和备份策略的分析,指出数据存储的可靠性.这些存储与管理方法将为更好地管理数据并向外界提供检索和获取服务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天文星表入库的自动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文数据主要包括星表、星图、光谱、文献资料等,其中星表是包含天体信息的数据表格,是天文学家最常用到的天文数据。目前天文数据分布存储在全球各个数据中心。中国最大的天文数据中心是北京天文数据中心,其数据库的重要部分是天文星表数据库。本文阐述了建设天文星表数据库的意义,着重探讨了星表自动入库工具的实现,并介绍了在天文星表数据库基础上的数据融合和数据挖掘。  相似文献   

12.
望远镜的观测日志在用户进行数据处理以及台站对观测数据进行存储、归档和发布时都非常重要,观测日志往往能提供很多信息以供用户判断观测数据的质量。在观测过程中,观测日志通过观测助手或用户手工记录,存在信息不全、笔误等多种可能,且纸质的观测日志也不利于后期数据的归档和发布。针对丽江2.4 m望远镜云南暗弱天体成像光谱仪的观测数据,设计研发了一套自动记录观测日志的辅助系统,该系统可以自动记录观测数据的日志信息,并提供修改错误信息的功能;系统中以用户的观测时间申请书编号为唯一代码对数据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了根据不同用户进行观测数据打包的功能。在保护观测数据权限的同时,降低了笔误带来的影响,提高了观测日志的准确性,最终提高望远镜的观测效率。  相似文献   

13.
遥望星空     
2010年冬,我有幸加入了一个“大家庭”——国际小行星搜寻活动,成为了小行星搜寻活动的一名实习研究生,协助国家天文台郭老师做好此次活动的各项工作。作为一名小行星搜寻活动的辅导员,我主要是协助如下工作:接收从国际主办方传来的数据,第一时间存放和分配数据;翻译数据说明,与数据一起传送到国内服务器上:将每组数据的链接编写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一代厘米-分米波射电日像仪(Chinese Spectral Radio Heliograph,CSRH)项目已经完成了硬件建设.为了实现从数字接收机中读取观测数据,并将最新的可用数据状态通知其他子系统如监控系统和实时展现系统等,迫切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数据接收子系统.针对CSRH-I的特点及要求,在分析数字接收机原始数据格式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CSRH-I观测数据接收子系统.系统基于Linux环境,采用Boost软件包作为底层开发库,实现了基于TCP协议的网络套接服务器,能够异步接收、过滤数字接收机发送来的数据,经过相应的分析处理后最终以文件方式存储数据,进而采用UDP报文方式通知其它子系统观测数据的更新状态.本系统充分考虑了通信过程中可能的异常情况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测试表明,CSRH-I观测数据接收子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容错能力强,可以满足CSRH-I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5.
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每天产生海量观测数据,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存储和管理这些数据时,面临着读写延迟高、性能和容量扩展能力有限以及可用性弱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基于No SQL的海量数据存储与检索应用研究。首先,详细分析了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的数据特点、存储需要以及面临的问题;然后,对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进行数据建模,给出了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的列式非关系型数据模型,同时提出了元数据和数据在No SQL中的同步存储方法,解决了二者的一致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于Cassandra的海量天文数据存储管理系统(MBDMS);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存储与检索的高效性、扩展性以及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MBDMS可以很好地满足数据管理的需要,是解决当前数据存储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远程时间同步中的共视数据自动、连续传输,提出了基于TCP/IP协议来实现C/S模式的数据传输方案。阐述了数据发送端与接收端的传输原理和实现方案。发送端通过串口采集数据并通过网络将其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发送端的数据并对其检验并保存。设计了发送端与接收端自动重连接功能,实现了数据传输的连续性。测试表明:采用基于TCP/IP协议和C/S模式的数据传输系统能够实现共视数据自动、连续、可靠的传输。  相似文献   

17.
新疆天文台南山26 m射电望远镜经过多年观测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数据。针对26 m射电望远镜天文观测数据的在线存储与备份问题,建设了远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在新疆天文台本部及南山观测站分别建设了可独立运行的存储系统,实现了两套存储系统间的远程、异地数据实时容灾备份。以基于对象的存储技术Lustre为基础实现了存储系统,并对存储的读写性能进行了详细测试。建设的容灾备份系统有效解决了新疆天文台观测数据及次生数据的在线存储与数据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指出了在今后处理大面积CCD图象数据过程中,所将面临的数据存贮困难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不丢失天文信息的压缩CCD图象数据的方法,对银纬b=-60°的一个天区的试验表明,压缩后的图象数据仅为原图象数据的1/30左右,并且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图象再现及再处理。在压缩数据过程中,我们在剑桥APM底片扫描机参数化施密特照相底片的基础上,重新安排了CCD图象上天体的对应参数,并视天体的大小及形状,有效地提取保存了天体周围矩阵信息.  相似文献   

19.
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y Telescope, LAMOST,又叫郭守镜望远镜)巡天项目提供了海量恒星光谱数据,DR5数据集中包含大量A型星谱线指数和有效温度的信息。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发掘数据底层相互关系的神经网络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通过使用DR5数据集中的A型星19种谱线指数和有效温度,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给出了每种谱线指数占整个数据信息的百分比,并以此为基础,选取与有效温度关系最紧密的12种谱线指数,利用有效温度误差小于100 K的数据训练得到有效温度的神经网络回归模型。模型在测试数据集上整体表现较好,程序给出的决定系数R~2为0.904,平均绝对误差为58.38 K。对比相关研究的模型,测量准确度有了明显提升。此外,通过建立模型,对有效温度误差大于100 K的原始数据重新进行测量,得到的有效温度绝对误差的平均值有了明显下降;同时DR5数据集中A5型恒星数据缺少有效温度参数,通过模型的测量,对这一部分数据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20.
考虑到原子钟比对数据和远程时间比对数据的噪声水平具有时变性,因此选用Vondrak平滑方法对这两种数据进行平滑,并用交叉证认法动态地选取平滑因子。利用模拟数据验证了交叉证认法的有效性,并利用实测的原子钟比对数据及远程时间比对数据对该方法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交叉证认法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计算得到客观、最佳的平滑因子,有效地滤除原子钟比对数据和远程时间比对数据中的大部分噪声,对进一步提高时间保持精度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