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研究双偏振雷达资料在冬季冰雹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利用厦门S波段双偏振雷达资料,分析了2016年12月21日福建漳州冰雹的回波特征。发现在降雹过程中,最强回波达69 dBZ,三体散射回波径向长度达16 km,旁瓣回波切向宽达20 km,低层的钩状回波与入流缺口明显;冰雹区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_(dr)和差分相位常数K_(dp)数值小,冰水混合区的相关系数ρ_(hv)较低。分析表明:此冰雹个例并非典型的超级单体,但存在超级单体的部分偏振回波特征,回波前侧下沉气流存在Z_(dr)弧,可延伸到中层,在入流缺口和后侧下沉气流处,Z_(dr)柱和K_(dp)柱成对出现,中层存在CC的低值环。  相似文献   
2.
3.
地市级气象灾害短信预警系统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龙岩短时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从提高气象预警信息的准确率及制作发布的时效和针对性出发,将灾害天气的多级自动预警、预警短信快捷制作和高效自动发布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以即时手机气象预警短信息发布为主的灾害性天气预警、制作、发布一体化流程。将密切结合地方防灾减灾及经济建设需要的手机气象预警发布对象分级分类和地理信息化,应用电子地图与雷达产品、区域自动站等资料叠加,快捷制作气象预警短信和图形化自动选定手机发布对象,直接向防灾各部门和第一线用户发布,显著提高了短时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和预警短信制作发布时效。图形可视化操作直观快捷、地域和级别预警针对性强,短信发布机动灵活、以点带面,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覆盖面。  相似文献   
4.
0~12小时雷电灾害预警报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996~2005年Micaps系统高空及地面的历史报文资料和全省地面站雷暴观测实况资料统计分析,得出福建雷暴气候特征、归纳影响雷暴天气系统类型;从大气层结稳定度、水汽条件和抬升源等产生雷暴条件的因素,统计分析得出福建雷电天气的物理预报因子及不同季节的预报指标,建立福建省0~12小时雷电灾害预警报系统发布平台。  相似文献   
5.
用1996~2005年Micaps系统高空、地面报文资料和福建省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雷暴实况资料,分析福建雷暴气候特征、雷暴天气系统类型;从产生雷暴天气的物理条件,统计分析得出福建雷暴天气的物理预报因子及不同季节的预报指标;用2003~2005年龙岩市雷暴实况资料和龙岩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CR及ET资料,统计得到不同季节产生雷暴天气的龙岩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预报指标.研制福建0~12h雷电天气预警及龙岩市0~1h雷电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6.
一次强飑线过程的中小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常规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对2005年3月22日影响福建的一次飑线系统进行分析。分析指出,该飑线系统是由高空槽前型的上干下湿引起的不稳定强对流天气。对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分析揭示了此次飑线的典型的弓状特征、强的后侧入流槽口以及入流槽口上的弱回波区等中小尺度结构特征是造成灾害性大风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简单介绍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的格式和结构,对3种从径向基数据到直角坐标图像的转换和填充绘图方法,结合龙岩气象雷达站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这3种方法中,弧线填充法在程序设计中方便实用,且实际图像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天气雷达在人工增雨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CINRAD配合常规天气分析,对福建省2002年上半年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和作业效果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CINRAD的应用不仅使人工增雨科学性提高,而且为人工增雨效果分析提供一些物理证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厦门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观测到的超级单体、普通降雹单体和非降雹单体三种不同强度的强对流个例,分析其在发展、成熟阶段出现的双偏振参数特征差异,包括差分反射率(Z_(DR))、差分相位差(K_(DP))、相关系数(CC)等,发现:Z_(OR)柱和K_(DP)柱是不同强度强对流云体内部普遍存在的动力特征;超级单体和普通降雹单体在近地层还有表征入流区的CC谷特征;此外在超级单体成熟阶段低层还出现了Z_(DR)弧、K_(DP)印,以及高层对应着大冰雹的CC低值区等特征。Z_(DR)柱不仅可用于识别过冷水区还具有预测强对流云体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利用CC谷可识别强单体的入流区,K_(DP)柱、K_(DP)印及其空缺可识别强降水、大冰雹区等,因此双偏振参量特征识别在强对流短时临近预警预报、人工防雹方面都具有很强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两次火情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深寿  魏鸣  赖巧珍 《气象科学》2017,37(3):359-367
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到的回波,除了降水回波以外,还有许多被认为是"杂波"的回波,经过科研和业务人员的大量统计研究后,发现存在多种有用的回波。本文主要分析林火、城市火灾、爆炸等引起的火情回波,并分析得出其回波特征。由于林火较为典型,介绍了林火回波的特征及鉴别原理,并提出了识别林火回波业务化应用的流程。对2015年1月23日一次典型的林火和2015年4月6日漳州古雷PX项目油库爆炸,详细分析其火情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