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中奥陶统生物礁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南地区中奥陶统含礁层系位于一间房组.生物礁主要类型为Calathium障积丘,瓶筐石为最主要的造礁生物.礁体形态多样,规模较小,厚度为2.2~10 m.含礁层系储集空间类型较多.储层物性的统计结果显示,礁核、礁盖和礁基的孔隙度平均值分别为1.54%、3.21%和1.70%;渗透率大部分都高于0.1×10-3μm2,最高值分别为54.4×10μm2、24.66×10-3μm2和613×10-3μm2.这表明含礁层系储层物性总体比较差,以低孔隙度/低、中渗透率为特征,但礁基、礁盖的储层物性明显好于礁核.储层类型以裂缝型和裂缝-孔隙型为主,孔隙型储层不发育.导致这种储集物性的原因一方面与礁体沉积相有关,另一方面与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和压实、压溶作用等成岩作用的改造有关.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黑龙江省各县(区)自动气象站(简称自动站)采集数据主要是通过SDH气象专线上传到省气象信息中心,这给地市运用自动站实时数据带来诸多局限。本文结合ftp和.bat技术,利用已建好的VPN线路收集伊春区域内各自动气象站的实时数据,达到集中存储的目的,以解决气象声讯电话(12121)及气象信息网站调用自动站实况数据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鹤岗市2005年7月28日暴雨过程中的雷达探测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的分析,得出暴雨过程中α、β、γ中尺度天气系统的遥感探测特征,并分析了这些中尺度系统间相互作用发生时的一些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4.
海洋生物中硒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测定与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卉  贺萍 《海洋科学》2004,28(2):36-39
建立了一种测定海洋生物中不同形态硒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pH=3的Clark—Lubs缓冲介质中,硒(Ⅳ)能催化溴酸钾氧化甲基紫的褪色反应,硒(Ⅳ)含量在0.14~8μg/L范围内与褪色反应速率成正比,生物样品经HNO3-HClO4消化后直接测定硒(Ⅳ)和有机硒含量,再经盐酸还原后测定总硒含量,两者差减得硒(Ⅵ)含量。结合MIBK(甲基异丁基酮)萃取分离干扰组分,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准确度,用于海洋生物材料中不同形态硒的测定,操作简便快速,结果令人满意。对几种海藻和双壳贝类样品中硒的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洋生物中,硒主要以有机硒和硒(Ⅳ)的形式存在于难溶性的大分子蛋白质中,硒(Ⅵ)的含量普遍较低,且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冀西南古元古界赵家庄组发育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沉积地层,近年来在其碎屑岩中识别出“叠层”砂质MISS这种新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之后,寻找微生物化石的方向更加清晰。本文通过普通岩石薄片的详细观察,在赵家庄组砂岩的石英颗粒中首次发现了微生物化石,尽管部分样品并不太典型,但化石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特征及个体大小与元古宇汝阳群的Plicatidium比较一致,其个体的直径大小也在元古代微生物化石范围之内。通过保存状态和特点分析,认为本文在石英碎屑颗粒中发现的微生物化石可能形成于古元古代中期,也有可能来自太古代末期的风化产物,地质时间约为2 530~2 000 Ma或更加古老。石英碎屑颗粒中微生物化石的发现,证明冀西南古元古界赵家庄组地层中保存了较为丰富的微生物信息,碎屑岩的碎屑颗粒也可作为微生物研究的理想对象,这为前寒武纪微生物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土壤快速测墒仪能够快速测定土壤含水量,利用土壤快速测墒仪与烘干法进行对比观测实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测定的数据存在误差,且误差无规律性,在分析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的基础上,初步得出了土壤快速测墒仪适合于科研应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内波沉积中指向沉积构造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青春  鲍志东  贺萍 《沉积学报》2005,23(2):255-259
深海大型沉积物波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内波成因理论的兴起和发展。研究认为,内波作用于海底时可对海底沉积物进行改造,形成指向沉积构造,这种指向沉积构造可为单向、双向或多向,而其中与内波传播方向相反的反向沉积构造可能是内波沉积所特有的。对于这种反向沉积构造的形成,以LaFond的理论为代表,认为内波引起的底流水平流速反比于密度界面距海底的高度,波谷接近海底,因而可形成反向沉积构造。经研究分析,发现内波与表面波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认为用一般意义上的波动理论来解释内波沉积中指向沉积构造的形成机理更加易于理解。明确指向沉积构造的形成机理对于内波沉积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过程响应理论是在地球系统科学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盆地沉积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过程研究和响应研究两个方面,强调盆地演化过程对其沉积过程的控制意义。论文运用过程响应理论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中北部地区Es4碳酸盐岩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研究表明,湖相碳酸盐岩的形成和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受湖盆演化过程控制明显,有利的地形和水动力条件、有利的气候和水介质条件、有利的物源和白云岩化条件,这三个关键要素,共同铸就了辽河坳陷西部凹陷中北部地区Es4湖相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运用过程响应理论,综合考虑碳酸盐岩沉积作用关键三要素,是建立更具指导作用和更具参考价值的湖相碳酸盐岩综合沉积模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贺萍  许卉 《海洋科学》2006,30(11):9-11
建立了芦丁-铝光度分析方法。优化实验条件,在NaAc-HAc缓冲介质中,线性范围0~0.6mg/L,方法灵敏度ε为1.7×104L/(mol?cm)。经铜试剂螯合、甲基异丁基酮萃取除去共存干扰离子,成功地用于几种海洋生物样品中铝的测定,RSD<6%,回收率在96%~109%之间。  相似文献   
10.
潮坪风暴沉积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风暴沉积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指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认为是沉积学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但是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对浅海陆棚区风暴沉积的研究,而对近岸地带潮坪风暴沉积的研究则比较薄弱。系统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对现代潮坪风暴沉积研究的成果,同时介绍了在古代地层中首次识别出的潮坪风暴岩沉积特征,最后指出了潮坪风暴沉积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