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68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地区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西南地区城市化率是19%~33%,比全国的城市化率(38%)低,与世界差距更远。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西南地区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应用流体包裹体滤液分析方法,测定了川滇7个MVT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的Na,Cl,Br含量,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x(Na/Br)和x(Cl/Br)的平均值分别为185和73,并与高度蒸发浓缩的残留海水的x(Na/Br)和x(Cl/Br)相近。成矿流体的Na,Cl含量呈正相关,在lgNa-lgCl图解中呈线性分布。根据这些事实以及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原始成矿卤水起源于蒸发浓缩的残留海水,原始含矿卤水与富含有机质的大气降水混合导致矿质沉淀而成矿。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南地区城市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地区城市地质灾害种类多,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滑坡、崩塌主要发生在西南中、高山地区;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岩石易于破碎风化的地区、暴雨中心地区以及深切割的高山、中山地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云南省、四川省和重庆市,分布面积32.7 km2.西南地区有102个市、县、区(镇)遭受到滑坡、崩塌的严重危害,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建设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滑坡、崩塌灾害频次明显增多、危害加大.其防治对策包括开展城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立城市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实现地质灾害的动态预测和监测;开展城市地质灾害预警示范调查研究,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预誊系统;加强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4.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间的关系,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钒是动物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有益,过量则有毒。钒的毒性大小取决于钒的总量、钒的赋存价态和赋存形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在钒的生物效应、环境中钒的来源及环境介质中钒的赋存状况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对江汉盆地T油田主要的工业储层-下第三系新光沟嘴组沉积岩石的成岩流体进行了热力学研究。实测的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10-139℃,属于该区中成岩阶段的温度范围(67-155℃)。成岩流体的压力为10.2-56MPa。成岩流体中阳离子的活度出现Ca^2+>Mg^2+>Na^+>K^+>Fe^3+>Fe^2+;阴离子的活离出现HCO3^->SO4^2->F^->Cl^->CO3^2-;气相成  相似文献   
6.
压力对热释光退激效应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LiF剂量片和磷矿石全岩样的压力-热释光实验,发现了压力对热释光退效应的现象。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存在,可能为工程测压和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手段。为此,文章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攀枝花地区不同工业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在本文中研究了攀枝花地区不同工业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元素组合。结果表明,煤矿区以Cd,Ni,Cu,Zn污染为主,攀钢工业区以Ni,Cu,Cd, Cr污染为主,其它工业区以Cd,Ni污染为主。不同工业区的重金属元素组合特征基本一致,即分为As-Cd-Cu-Ni-Pb和Cr-Zn两组。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氘过量参数的演化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提出水体氘过量参数 (d值 )的依据、源于大气降水的地下水氘过量参数 (d值 )的演化特点、影响因素、误差来源 ,并分析和讨论了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黔西南和挂西北微细浸染型金矿硅化与金矿化密切相关为依据,重点采用硅同位宋结合硅质阴极发光分析,再配合地质特征、成矿时代、系列元素、其它稳定同位东和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并应用纳米成矿理论,探讨了该类型金矿含矿流体的起源、运移和成矿过程,认为原生含矿硅质流体可能主要直接起源于上地幔分异,其运移成矿过程表现为:沿深大断裂主通道由深至浅快速运移时,沿途进人次级容矿构造并向不同的有利于赋矿的地层渗透交代而成矿,初步揭示了有一定深度和埋廒封闭条件是该类型金矿成矿的有利条件,具有在深部形成大型和超大型矿床的潜在远景。  相似文献   
10.
Quartz was studied with respect to its silicon isotopic composition and cathodoluminescence in micro-fine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in SW Guizhou and NW Guangxi.The results showed that quartz in wall rocks.ores and that in association with hydrothermal silicification are distinctive in silicon isotopes and cathodoluminescence characters.Quartz in association with primary silicification is non-luminescent while that in wall rocks and associated with secondary silicification exhibits striking luminescence.Based on the dynamic fractionation of silicon isotopes,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was accompanied by rapid transport of aprimary siliceous fluid along the major deep fault system into subordinate faults before ore components deposited in favorable strata via penetration and metasomatism.Therefore,a deep origin is implicit for gold deposits of this ty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