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2篇
  免费   573篇
  国内免费   881篇
测绘学   376篇
大气科学   532篇
地球物理   564篇
地质学   2087篇
海洋学   482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249篇
自然地理   31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依据稳恒磁场中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用迭代法推导出对称轴上的磁感应强度与空间任意一点磁感应强度的关系式,从而可得出轴对称稳恒磁场的无电流分布空间的解式。  相似文献   
2.
章申  孙景信 《地理研究》1990,9(2):58-66
本文论述了珠穆朗玛峯地区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以及它们在土壤中的分布模式,并发现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土壤母质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加强网上地图的监管,规范网上地图的登载、传播,杜绝网上“问题地图”(即错绘我国国界线、漏绘我国重要岛屿及泄露国家秘密等问题的地图)的出现。近日,威海市国土资源局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了政府部门网站地图清查工作,组织人员对全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网站的网上地图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发现的12家单位网站所使用的地图存在未经测绘主管部门审查擅自使用的情况,边界不清、地名标注不规范等现象,及时通知使用单位予以限期整改。同时,威海市国土资源局将协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全市网站地图的监管,严把网站地图准入关,加强国家版图…  相似文献   
4.
威海市温泉资源丰富,山东省已发现的18处温泉中。威海占有9处,为搞好温泉资源开发,威海市采取5项措施。提高温泉资源开发利用水平。①强化温泉资源开发审批。严格地热井的审批。对原有低效的地热开发设备进行升级改造,降低资源浪费损耗;对新开发单位。在申请前要制定综合开发方案,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审批;要变零星审批、单井开发为统一规划、分区块连片开发、多井联网梯级利用。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以来,广西小平阳岩溶区出现了大量的地裂缝。通过调查研究.这些地裂缝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控制的.其中包括构造、土体性质、水的作用、地形地貌、气候及植被等因素。在上述因素中.构造是主导因素,上体性质是基础因素.其它则为诱发因素,也是因地质环境要素变化所引起的因素。主导因素是通过诱发因素起作用的.并最终通过土体性质因素导致产土地裂缝。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成矿区(带)化探资料对确定找矿目标矿种、估计化探异常找矿前景等方面的应用,指出研究分带序列中不同位置元素间相关性的变化和相关元素的拓扑结构,可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7.
ImODUcrroNTheVertchrateepidennisisinintirnatecontaCtwiththeenvironmentandre~environmentaladaptions.TheepidermisofterreStrialanbolsiskeratinedwhilethatofamPhibiousandaquaticfonnsisrelataltomucus-produCti0n.Theepidennisadsasafi-nalbatherbetweentheorganismanditsenvironmentandoneofitSrnainfunCtionsistoproteCttheorganismagainstextemalpathogens.lnadditiontoIneCanicalproedonofthebody,theepidertnisofamPhibiansandfishescansededinsandotherantibacterialpeptidesthathelpinthebonedefenSeoftheanhal(Su…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利用地震矩反演断裂形变带运动学参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其初步应用于鲜水河断裂形变带变形分析和运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呈现出走向拉伸、倾向压缩的形变格局,由地震矩反演的断裂带剪切形变速率(10.9mm/a)与用地质学估算方法(17mm/a)和现今地壳形变测量(8mm/a)的结果相当。同时,反演出的应变主方向能解释鲜水河断裂现今活动分段性特征以及多种滑动方式共存的现状,从而证明该方法是目前研究区域运动学问题切实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Ms 8.0级地震(图1)。宁夏、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湖南、湖北、上海、重庆等省市均有震感……。这次地震造成约7万人死亡,1.7万人失踪,38多万人受伤,令人震撼。重灾区14个县(市)主要公路全部瘫痪,主要铁路、水库和城镇遭受重大破坏,特别是北川县城和映秀镇成为一片废墟,这次地震是继唐山地震之后我国又一个死亡和损失巨大的毁灭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资料,汶川地震的震中位于映秀镇西南2~3 km处,滑动面西倾,倾角40~59°,属于逆冲断裂型地震。主震之后一月时间内,记录了51次≥5级的余震,沿整个龙门山中段和北段分布。根据远程地震台站资料的反演结果显示汶川地震产生的破裂带长度超过300 km,震源深度在16~19 km,属于典型的大陆浅源地震,地震类型为单震—余震型,地震破裂属于单向扩展型,从西南震中区向北东方向快速扩展(图2)。汶川地震的发震构造为龙门山中央断裂带(传统上称为映秀-北川断裂),是这条断裂向东逆冲运动的结果,从更大的大陆动力学尺度上考虑,这次地震破裂事件是印度/欧亚大陆持续汇聚作用下青藏高原向东扩展的表现(图3)。众所周知,龙门山构造带横亘于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之间,主体由三条主边界断裂组成,从西到东分别命名为茂-汶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安县-灌县断裂。这些断裂主体形成于三叠纪印支运动时期,在中新生代多次活动。晚新生代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向东构造挤出,龙门山构造带中、南段强烈挤压复活和基底拆离,形成青藏东缘宏伟的逆冲推覆构造和飞来峰群,其东缘映秀断裂向东逆冲运动,使彭-灌杂岩体推覆在龙门山前陆带中生界地层之上,推覆距离在几公里以上。野外调查和震后航空照片解译结果初步分析表明,汶川地震不仅使映秀-北川断裂发生破裂,摧毁了沿断裂带建设的所有城镇与乡村,最大地震烈度达到XI级,同时也使龙门山山前断裂带(灌县-安县断裂带)发生破裂。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构造表现为地表拱曲、挤压脊、地震鼓包、张裂隙等。地表破裂构造几何特征指示断层由西向东逆冲运动,同震垂向位移量在2.5~3 m,北川以北伴有明显的右旋走滑分量。两个地点在这次地震中受到特别关注:一个汶川县映秀镇,另一个是北川县城。映秀镇靠近震中很近,映秀断裂恰好经过该镇,从而成为断裂的命名地点。它坐落在岷江及其支流的交汇处,其中发育至少三级河流阶地。汶川地震使该镇毁灭(图版Ⅰ)。北川县城远离震中150 km之遥,但整个县城完全被地震毁灭,是汶川地震中破坏程度最大、人员伤亡最多的县城。北川县城是北川断裂的命名地点,该断裂切过县城所在的峡谷地带,呈NE-SW向延伸。这次强震产生的动能不仅使北川县城产生毁灭性破坏,同时由于地震动触发的崩滑等山地灾害,导致人员的重大伤亡(图版Ⅱ)。汶川地震带给科学家带来诸多新的思考。历史地震记录显示,龙门山断裂带在历史上没有发生过>7级地震,中小地震数量也少。而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以北的岷山构造带和以南的川滇断裂带,在历史上均发生过震级≧7级的强震,如1933年叠溪7.5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7.2级地震(图4),说明龙门山构造带长期处于构造应力能量的累积过程中。全球定位系统(GPS)重复测量结果也显示,横穿该带现今地壳近东西向缩短率很小,数量级在1~2 mm/a,与青藏高原其他边缘相比相对较弱。这种小应变构造区孕育大地震,在世界其它大陆地区很少见,其机理和破裂过程需要科学家深入的研究和持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生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介绍了云南罗平地区新发现的罗平生物群的产出层位、生物面貌、保存特征、古地理位置及其研究意义。该生物群产于关岭组二段薄层泥晶灰岩中,地层对比和化石鉴定表明其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以鱼类为主,伴生有爬行类、两栖类(?)、棘皮动物、节肢动物(甲壳类、昆虫等)、双壳类、腹足类以及植物化石;化石保存完好,分布广泛,埋藏方式独特。罗平生物群无论在丰度、分异度及化石保存上都极为罕见和独特,对研究埋藏学、古生态学、古地理以及三叠纪海洋生物尤其是海生爬行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