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气运移,尤其油气的二次运移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薄弱环节。20世纪90年代以来,油气二次运移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是:①对油气二次运移机理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②油气二次运聚模拟实验设计更加科学,实验结果更为可信;③油气二次运聚数值模拟水平有了长足进步。深入的综合研究和油气运移聚集的三维可视化模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王春辉  王安建  孙旭 《地球学报》2023,44(2):378-386
随着中国锑矿产量下降以及全球新能源领域对锑需求量的增加, 全球锑原材料供需格局正在改变。对全球锑原材料贸易格局的现状及演化过程开展分析, 有助于世界各国构建弹性的锑原材料供应链。本文基于物质流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 定量刻画了四类锑原材料(锑矿石、锑金属、锑初级加工品、再生锑)的全球贸易格局(2002—2020年), 分析了典型国家(地区)的锑原材料贸易结构及贸易地位变化特征, 总结了贸易格局的演化规律。研究发现: (1)锑初级加工品是全球最主要的贸易品种, 其贸易量占全球锑原材料总贸易量的一半以上; (2)中国和美国分别是贸易地位排名前两位的国家, 印度、欧盟、韩国是贸易地位上升最快三个国家(地区); (3)欧盟锑金属的进口来源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显著降低了对中国的进口依赖, 表明欧盟近些年实施的关键原材料多元化进口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4)中国在全球锑原材料供应格局中的绝对优势地位在下降, 与此同时, 全球锑原材料贸易格局正朝着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倾倒垃圾处形成的淋漓液中包含大量的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物质。这些区域对地下水的影响可以通过在特定监测点监测潜在的污染物浓度来判断。本研究中,我们对Chennai地区城市固体废物垃圾场周边的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调查。在3年间每间隔3个月,由垃圾填埋场开始,选择不同距离的水样进行化学分析。研究表明,这些区域地下水不能满足印度标准局的饮用水标准。垃圾倾倒对地下水的影响最早表现在溶解物浓度、电导率、总体硬度、氧化物、化学需氧量、硝化剂及硫酸盐。在这些位置的淋漓液还包含重金属。在雨季后,污染物浓度趋于下降,而在雨季前,很多样品的污染浓度会增加。早期研究表明,在人口密集城市中,应该设有依据某种规范的地下水监测系统。进而,垃圾垃圾场及周边的地下水不应作为饮用水,除非满足某种特殊的标准。在发达地区,未经严格固体废物管理许可而随意倾倒垃圾的行为应到受到禁止。  相似文献   
4.
由于自身运行性质以及巨大的规模,垃圾填埋场成为了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污染源。这些垃圾填埋场的监测井网络在探测污染羽的位置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项研究介绍了一种评估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监测系统可靠性的方法。对几种检测系统的监测率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一个假设存在的问题。Monte-Carlo方法被用来综合评价由于地下非均质性及泄露位置而造成的不确定性。水力传导系数和渗漏位置作为用来指示用的概率密度函数的随机变量。有限差分地下水模型与随机流动的质点跟踪模型可模拟出源自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羽形态。分析表明,媒介的横向分布率对监测系统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这是因为横向分布率是控制污染物羽的主要参数。此外,监测井的数量和位置取决于媒介的各向异性和污染物泄漏的尺寸。最终可推断,习惯上采用的三梯度监测井的可靠性从对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预防角度而言是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5.
油气运移,尤其油气的二次运移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薄弱环节.20世纪90年代以来,油气二次运移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是:①对油气二次运移机理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②油气二次运聚模拟实验设计更加科学,实验结果更为可信;③油气二次运聚数值模拟水平有了长足进步.深入的综合研究和油气运移聚集的三维可视化模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白洋淀湖底地层调查对于白洋淀生态地质调查、湖底生态清淤及湿地生态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系统探明白洋淀湖底地层结构,从区域尺度对湖底地层实现完整刻画,为钻探调查提供精确的靶区数据支撑,创新了探地雷达应用范围,采用船载方式,透过水体开展了湖底地层勘查。剖析白洋淀湖底结构探地雷达勘探技术难点,分析了含底泥和不含底泥2种情形下水上勘探电磁波的传播特征和湖底原生地层的地球物理响应条件,建立了淀水+淤泥层+湖底原生地层的湖底简化结构模型。通过对比国内外主流探地雷达系统不同硬件设备的勘探能力与适应条件,优选出双皮划艇搭载50 MHz低频组合天线的工作模式,结合适用于水下电磁波弱信号提取的数据处理技术,获得了白洋淀湖底15 m深度范围的地层结构数据。结果表明,此种工作模式适用于湖区水深小于5 m的水域,原生地层电磁波整体呈现弱反射特征,湖底15 m深度范围内存在2~3组砂层反射界面。淤泥层会大大削弱湖底原生地层的电磁波反射强度。存在厚砂层的水域,电磁波会形成强反射波组,砂层展布形态刻画清晰,砂层厚度变化在0~3 m之间。本项研究实现了湖底地层结构建模分析、天线勘探模式优选、数据处理过程优化等技...  相似文献   
7.
应用探地雷达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冀中平原中部某典型石油烃类污染场地进行探测,得到了浅源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异常特征。通过对探地雷达和高密度电法资料的分析,得出石油烃类污染物呈现低电阻率、低介电常数特性,根据这个特点圈定出了此污染场地内储油池区域的污染扩散晕。实践证明,这两种物探组合在此类污染场地探测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油气二次运移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油气运移,尤其油气的二次运移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薄弱环节.20世纪90年代以来,油气二次运移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是:①对油气二次运移机理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②油气二次运聚模拟实验设计更加科学,实验结果更为可信;③油气二次运聚数值模拟水平有了长足进步.深入的综合研究和油气运移聚集的三维可视化模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探地雷达方法测量近地表含水量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充分地验证探地雷达方法用于探测近地表含水量的有效性和可靠程度,着重分析了探地雷达反射波法用于测量含水量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特点,设计了适用于高频雷达信号的速度分析算法,建立了用于分析该问题的局部含水层模型.利用FDTD方法模拟分析了局部含水层的探地雷达响应,应用速度分析理论及Topp模型,反演得到了研究区域的含水量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5—2011年汉中12121声讯电话拨打量数据,统计分析了12121声讯电话拨打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各信箱的拨打量特征以及节假日期间的拨打量等。结果表明:2005—2011年汉中市12121声讯电话拨打量和手机用户拨打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5—10月为全年拨打高峰期,夏季拨打量最高,冬季最少;一天当中06—09时和16—21时为2个拨打量高峰期,19时拨打率最高;12121声讯电话拨打量与辖区人口数量成正比,气象灾害多发或12121声讯电话知晓率较高的区域拨打量也较高;公众最关心本地72h天气预报,其次是3~7d天气预报;法定节假日日均拨打量均高于其所在月份的日均拨打量,清明、五一、国庆期间的日均拨打量明显高于春节、元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