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996—2015年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提取和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对于深入理解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的植被响应,以及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陆地卫星(Landsat)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多端元混合像元分解模型(Multiple Endmember Spectral Mixture Analysis,MESMA),完成了1996—2015年黄河源区4.4万km2、7个时相的植被覆盖度提取,并基于转移矩阵和一元线性回归趋势法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黄河源区东南部植被覆盖度较高,西北部植被覆盖度较低,且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1996—2004年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2004—2015年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1996—2015年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的区域占57.25%,基本不变的区域占16.02%,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的区域占26.73%。植被覆盖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黄河源头及一些河谷地带、环湖地区受人类影响较大,且东南部海拔较低地区受到过度放牧的影响。尽管黄河源区1996—2015年植被覆盖度总体呈改善趋势,但毒杂草的面积也由1996年的16 060 km2增加到2015年的22 942 km2,20年间增加了6 882 km2,毒杂草面积的增加对黄河源区局部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将303个加速度反应谱形状分为五个集合。考查了场地土质条件、震级、震中距和峰加速度对谱形状的影响程度,定出各自的权系教。求出四个因子对五个集合的隶属函数。在此基础上,建议将被评定的加速度反应谱视为谱形状论域上的一个模糊子集,并利用模糊推论和综合评判理论,提出谱形状的多因子综合评定方法,为抗震设计中谱形状的确定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关于日本地震社会学的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6.
7.
凡纳滨对虾具有广盐性,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目前关于盐度对对虾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盐度变化对其渗透压和成活率影响方面。普遍认为对虾缺乏特异性免疫,因而非特异性免疫在对虾抵抗外来病原入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氮在生物抵抗疾病和免疫调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怕圳,并且NOS能够作为反应对虾健康状况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Neyman—Scott过程为基础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Neyman-Scott过程应用于地震危险性分析。为了推导计算在给定时间内地震发生次数的概率分布的递推公式,文中假定每个地震丛中事件发生的次数分布服从截头的离散Pareto分布,丛中事件相对于丛的发生时间服从指数分布。文中给出了当地震发生的模式为Neyman-Scott过程时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方法和计算步骤。此外,文中还对一个震源的情况初步探讨了发震模型中的各种参数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作为Neyman-Scott过程的一种特殊情况,文中同时也讨论了广义Poisson过程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若用Poisson模型来代替成丛模型,完全忽略前震和余震或保留全部前震和余震这两种做法与实际情况均有一定的出入,总的来讲前者低估了遭受较大地震动强度的危险性,后者则高估了遭受较小地震动强度的概率。为了保障安全,看来应该采用后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概述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等烈度条件下震中距概率分布的概念。建议以不同概率时的地震动参数的加权平均值做为抗震设计的基本参数。为此通过一个实例说明该法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煤炭开发对草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草地的直接破坏和草地荒漠化。以霍林河露天煤矿区为例,基于决策树和BP神经网络,完成了草地荒漠化信息提取,并对研究区16年来的荒漠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从1987年至2003年间,研究区荒漠化总面积存在由强转弱、再由弱变强的演变过程,这与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有直接关系,但更多的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缘故;②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面积同样经历了由强转弱、再由弱变强的演变过程,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其次是受超载放牧、掏挖药材以及垦荒等因素影响;③受煤炭开发的影响,重度荒漠化草地多围绕矿业建设用地呈“ ”状分布,并且受季风影响向矿业建设用地东侧发展迅速;④重度荒漠化草地面积在16年间始终呈现出高增长的态势,并与矿业建设用地相关关系显著,可将矿业建设用地面积作为评价、预测该区煤炭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