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饱和砂土的蠕变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不同密度、不同级配方法(相似级配法、等量替代法)、不同加载方式的侧限高压单向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饱和砂土的蠕变主要经历3个阶段,分别为瞬时变形阶段、快速变形阶段和稳态蠕变变形阶段;压缩模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用相似级配法所制试样加权平均粒径比等量替代法所制试样的加权平均粒径小42.4%,压缩模量高8%~18%。不同加载方式对试样的最终变形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循环加载后,试样压缩模量减小4.3%~10.1%,最终应变量增加4.6%~6.0%。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明,用幂函数可以很好地拟合饱和砂土的应力、应变、时间关系,最终得到适用于本砂土的蠕变模型。研究成果可在砂土地基设计、评估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国内旅游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旅游产品的策划和营销更加依赖于对个人旅游动机的分析。目前存在本真性理论在国外旅游研究领域受到了关注,该理论对于分析个人旅游动机具有潜力。在全面介绍存在本真性理论发展脉落和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理论在解释旅游动机方面已经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通过文献综述,本文认为存在本真性概念通过与疏离、焦虑等概念有机结合,在综合概念层面上形成一种独特的旅游功能和旅游动机的解释机制。但仅从存在主义和心理学视角展开的存在本真性概念,忽略了不同情境下环境资源对疏离、焦虑及本真自我的影响,从而使现有的存在本真性理论无法进一步深入到细分市场下的旅游动机分析层面。本文尝试将环境、资源和可能性对自我实现的意义纳入到相关概念的分析框架之中,在此基础上重新解构本真自我的概念,分析其基本类型和实现的条件,并在日常生活工作环境与非惯常的旅游环境中对接疏离、焦虑的基本类型,探讨旅游对于促进本真自我的功用,最终建构了一种能够用来指导个性化旅游产品策划和市场营销的旅游动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3.
13世纪上半叶蒙古帝国发动的3次西征极大地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成为世界最为重大历史事件之一; 其发生原因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人们提出了各种假说,其中气候变化驱动说,即干旱或/和降温事件触发蒙古西征说最具影响力。文章依据古气候研究进展对蒙古西征的动因进行了重新研究,首先对蒙古西征各种假说进行了回顾,重点介绍和评述了气候变化驱动说,然后根据我国高分辨率气候重建资料,结合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古气候重建成果,恢复了蒙古西征时期的气候背景; 结果发现蒙古西征并非发生在传统上所认为的干旱或/和降温期,而是发生在相当于中世纪温暖期中的中后期,而且当时蒙古民族主要生活住居地区还比较湿润。研究结果对传统的气候驱动说提出了挑战,认为蒙古西征并非干旱或/和降温事件所触发,相反,当时温暖而湿润的气候环境为蒙古西征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研究结果较好地解释了蒙古当时征讨的重点地区为什么是西北方而不是东南方的印度和南宋地区之谜。  相似文献   
4.
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丘陵山区是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聚集区,开展丘陵山区贫困时空格局及其演变机制研究对实现贫困地区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论文以江西省于都县为例,以村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方法刻画了于都县农村贫困地理格局及其分异特征,识别了丘陵山区驱动农村贫困化的主导因子,揭示了农村贫困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丘陵山区农村贫困化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空间集聚性特征,且聚集效应随减贫力度加大有所减弱;② 坡度、行政村到县城中心的可达度、路网密度和公共服务点数量是丘陵山区农村贫困化分异的主导因子,且随时间推移,资源禀赋不足对农村贫困化的驱动作用有所减弱,区位条件对农村贫困化的驱动作用逐渐增强;③ 不同时期丘陵山区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有所不同。农村贫困化有其自然和人文根源,科学减贫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以深化贫困发生机制理论认知为基础,协同推进区域性贫困和个体性贫困的减轻,从而实现贫困地区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测绘数据三库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利用Oracle 8中的多媒体特性 ,就三库一体化中正射影像数据库、分要素层矢量数据库和格网DEM数据库的建立进行了探讨。主要解决了矢量源数据入库前的组织、DEM数据与ORDimage类型的转换、跨带自动拼接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区域能源供需保障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和能源风险管理的重大问题之一。尝试引进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从能源资源、生产、运输、消费等多角度构建了综合能源保障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综合能源保障风险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苏州地区为能源潜在风险区;无锡、常州及南京等地区属于能源低等保障区;南通、镇江、淮安及徐州等地区属于能源中等保障区;连云港、宿迁及盐城等地区属于能源高保障区,能源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COVID-19疫情不断蔓延为国际政治、外交关系等带来深刻影响。目前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国际关系研究较少考虑节点的空间属性,难以探索国际关系的动态演化模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该文提出一种结合时间序列聚类与空间统计的国家关系交互网络演化模式探测方法。基于2020年1月-2021年3月的GDELT数据构建国家关系交互网络,基于节点的演化特征,应用K-means聚类算法将节点划分为6种类型,结合局部连接统计方法分析节点演化模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面对疫情冲击,各国为控制疫情蔓延倾向于参与合作交互事件;国家关系交互网络中的不同时序演化模式总体按照节点的点度中心性强度由高到低分布;疫情防控期间网络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的节点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聚集特征,而核心节点空间分布较分散。通过研究网络节点的时序演化模式及空间分布特征可为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期间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研究提供新思路,对于危机事件期间制定外交政策与应对策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岩体结构均质区划分是结构面统计与建模的基础。实践中以主控要素作指标、以最优划法为依据,更易获客观真实划分结果。针对国内核废料处置库北山预选区岩体结构面,开展了测窗范围截取、取样偏差及块网变异修正前处理,编程实现了多种方法下的均质区划分,初步探究各法在北山的判别力、适用性、局限性。结果表明:针对北山预选区而言,关联系数法和Mahtab法适用性较弱,Miller法最强;而Miller法中又以“34格大面积块”的划分效果最佳。将此最优划法应用至北山芨芨槽块段,希望能给结构面网络建模及后续渗流计算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孔宪京  周扬  邹德高  徐斌 《岩土力学》2012,33(7):2110-2116
对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紫坪铺面板堆石坝区域台站实测主震记录以及大坝台网实测余震记录进行分析,研究主震与强余震地震动的基本特征。分别选取茂县地办、郫县走石山、成都中和这3组基岩台站实测主震地震动,紫坪铺台站2008年11月6日实测余震地震动以及按水工抗震规范人工生成地震动作为数值计算的地震动输入,对紫坪铺大坝进行三维动力有限元分析,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郫县走石山与成都中和2个远场台站位于断层下盘,其实测地震动的加速度反应谱长周期(0.65 s以后)分量过于丰富,不宜作为断裂带附近紫坪铺大坝的地震动输入;紫坪铺大坝台站实测的余震地震动1 Hz附近(大坝基频)的频率成分相对较少,且持续时间较短,以至于难以激发大坝响应;对比坝顶实测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和数值计算反应谱,建议汶川地震中紫坪铺大坝动力计算时可采用茂县地办台站实测地震动或按抗震设计规范反应谱人工生成地震动。  相似文献   
10.
利用车载移动测量系统MMS采集物体三维坐标点云,并快速高效地获取变化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以解决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正射影像纠正精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