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年来我国普通劳动者工资变化及其对农地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全国农业统计数据等,对近年来我国普通劳动者工资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我国农地利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普通劳动者工资的增长速度和幅度明显要快于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增长速度。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部分省份,其复种指数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物质和服务投...  相似文献   
2.
以人类福祉为导向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决定着景观及其功能的变化方向,进而加剧或缓解生态风险。科学量化景观功能及其与人类福祉之间的因果关系、异质过程和驱动机制,将为实现区域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提供科学依据,也是当前制约相关研究从理论走向管理实践的难点。本文在查阅景观功能与生态风险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辨析景观变化、景观功能、人类福祉、生态风险间的反馈机制,构建基于景观功能的生态风险评价框架,梳理关键科学问题与研究难点。人类对景观功能的偏好和权衡是区域生态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但对其时空权衡关系认识不足,景观功能的类型识别与综合评价缺乏系统规范方法。景观功能、人类福祉、生态风险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是生态风险评价的重要科学问题。探索综合集成自然、人文两个过程的生态风险管理与方法体系,是未来研究的必然趋势。将景观结构、功能、过程等耦合到生态风险评价,并注重与人类福祉、多功能权衡决策和风险管控政策设计的结合,是亟待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From 1992 to 2015,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threatened by the changes of cropland around the worl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cropland changes on ecosystem, we calculated the response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TESVs) variation to cropland conversion based on land-use data from 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ropland changes were responsible for an absolute loss of $166.82 billion, equivalent to 1.17% of global TESVs in 1992. Among the different regions, the impact of cropland changes on TESVs was significant in South America and Africa but not obvious in Oceania, Asia and Europe. Cropland expansion from tropical forest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decreases in TESVs globally, especially in South America, Africa and Asia. The effect of wetland converted to cropland was notable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while grassland converted to cropl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Oceania, Africa and Asia. In Europe, the force of urban expansion cannot be ignored as well. The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tropical or temperate forest partly compensated for the loss of TESVs globally, especially in Asia.  相似文献   
4.
以Landsat5TM遥感影像、农户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为基础数据,运用3S技术提取了案例区河北省文安县1995~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分析了杨树扩张的时空格局;并从农户杨树种植决策行为视角,运用数理统计、投入产出法分析了杨树扩张占地的驱动因素。结论如下:(1)杨树林地扩张幅度大、速率快。(2)杨树扩张所用土地92.14%来源于耕地,"杨上粮下"现象突出。(3)杨树扩张速率的空间差异显著。杨树扩张受生产要素、土地产品市场及政策因素的综合驱动,其中劳动力因素和经济因素起主要作用。(4)非农从业人员比率和农民年人均收入越高,杨树扩张速度越快。在劳动力由富余转为相对稀缺的情况下,农户为提高经济收益,倾向选择耗工少,劳动生产率较大的杨树,是杨树扩张占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利用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的农户调查资料,在农户和地块两个微观尺度上分析了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在家庭户主年龄、非农务工劳动力比例、经营的耕地总面积、地块破碎化程度及耕地综合利用能力间存在明显差异:(1)户主年龄较大、非农就业劳动力比例较小的农户,耕地利用的劳动投入一般高于其他农户,而资本投入较低。年轻的农户,参与非农就业的劳动力比例相对较高,耕地利用的资本投入较大;(2)农户经营的地块越破碎,劳动投入越高,而资本投入越低;(3)在土地质量较好的地块上劳动集约度和资本集约度都较高。说明劳动力已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约束因素,同时劳动力的机械替代、规模化经营及资本集约度的提高均存在一定的潜力。文章最后认为建立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与耕地利用相互协调的机制,是解决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与农业生产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北方生态脆弱区农户兼业对耕地利用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户兼业现象十分普遍。本文基于在内蒙古太仆寺旗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生态脆弱区农户兼业及其对耕地利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研究区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和农户兼业现象十分突出,而兼业程度不同的农户,其经营土地的方式差异明显。非农就业户通过将其土地转给其他农户而脱离了农业耕作,这同时满足了其他农户扩大土地经营面积的愿望。种植结构差异不大,均体现为劳动生产率高的作物具有优势;对于有耕地利用行为的纯农业户、I兼型农户和II兼型农户,随着兼业程度的增加,物质投入增加,说明农户兼业使其资金约束减小,增加了资金投入能力,但是在劳动力约束下,兼业农户的劳动力投入减少,且务农劳动力"妇女化"、"老龄化"和"文化低"等现象突出;作物单产和土地净收益纯农业户大于兼业农户,说明劳动投入对土地产出更为重要。文章最后认为建立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与耕地利用相互协调的机制,是解决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与农业生产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