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2018年6月25~27日,在河北省衡水湖设置了22个采样点,采集0~50 cm深度的底泥样品,测定底泥样品中的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7种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衡水湖底泥中的7种重金属元素Cd、Hg、As、Pb、Cr、Cu和Zn的质量比分别为0.046~0.290 mg/kg、0.010~0.064 mg/kg、4.31~10.70 mg/kg、11.7~29.5 mg/kg、48.5~87.5 mg/kg、10.7~24.7 mg/kg和35.2~198.0 mg/kg;在22个采样点中,有9个采样点底泥中的Cd元素含量的地累积指数大于0,即这9个采样点存在轻微的Cd污染,处于轻微危害等级;每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别与其它大多数金属元素含量显著相关,表明这些重金属元素可能具有同源性,各重金属元素含量都分别与底泥中的有机质、全氮含量显著相关,Hg、Pb和Zn元素含量与全磷含量显著相关;衡水湖底泥中的7种重金属元素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90.23,表明衡水湖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存在轻微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公园中兼顾水鸟栖息地恢复的湿地景观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有湿地的城市公园中营建水鸟栖息地,对维持鸟类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营建适宜的水鸟栖息地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然而,北京市公园建设过程中,在鸟类栖息地恢复方面存在较大问题。通过分析北京市公园中湿地的特点和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北京市常见的涉禽、游禽的生态习性及其对栖息地的需求,从水域形态和水位控制等水域设计、植物种类选择和群落配置等植物景观设计、驳岸形态和驳岸材料等驳岸设计三方面,探讨了兼顾水鸟栖息地恢复的城市公园中的湿地景观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DPSIR模型的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对湿地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衡水湖湿地作为评价对象,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筛选出15个指标,构建了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各指标的隶属度矩阵;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衡水湖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为0.663 9,处于Ⅱ级(较好),即该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好;从项目层面来看,驱动力层、压力层、状态层、影响层和响应层的生态环境质量分别处于Ⅲ级(一般)、Ⅰ级(很好)、Ⅲ级(一般)、Ⅱ级(较好)和Ⅰ级(很好);对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要素主要为衡水湖水体中的总氮含量和周围空气负离子含量。  相似文献   
4.
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对湿地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衡水湖湿地作为评价对象,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筛选出15个指标,构建了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各指标的隶属度矩阵;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衡水湖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为0.663 9,处于Ⅱ级(较好),即该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好;从项目层面来看,驱动力层、压力层、状态层、影响层和响应层的生态环境质量分别处于Ⅲ级(一般)、Ⅰ级(很好)、Ⅲ级(一般)、Ⅱ级(较好)和Ⅰ级(很好);对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要素主要为衡水湖水体中的总氮含量和周围空气负离子含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湿地分级体系建设现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一些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湿地保护与管理已经成为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问题。为了促进中国湿地分级体系的进一步规范,通过对湿地分级体系、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和湿地名录等资料整理和比较,分析了中国湿地分级管理的必要性和现状,探讨了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及其名录进展等。结果表明,首先,在有限资源和条件下,中国建立湿地分级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其次,通过10余年的湿地分级管理探索,中国提出了建立包括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的湿地分级体系;有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通过法规、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其湿地分级体系,1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已经公布了其重要湿地名录,同时,多个省级行政区分别从湿地生态系统、物种、湿地文化等方面制定了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建立湿地分级体系是对中国现有湿地保护管理的有益补充;指出了目前中国湿地分级体系建设出现的主要问题,认为中国的湿地分级体系总体上是科学合理的,但是应该进一步明确其细化分级等级,协调地方湿地分级管理与国家要求的关系,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应该尽快制定地方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及其名录,正确处理湿地分级体系与湿地保护管理体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遥感影像数据,采用斑块密度、形状指数、聚集度指数等景观指数和景观开发强度指数、景观压力指数,分析了2004年、2010年和2016年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保护成效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2010年和2016年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都是西部主要为耕地和东部主要为自然湿地;随着...  相似文献   
7.
湿地岸带对地表径流污染物具有显著的截留作用。为探讨湿地岸带对道路径流污染物的截留效应以及湿地岸带的潜在生态风险,测定衡水湖四周道路降尘和岸带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多种指数对岸带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道路降尘和岸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值。结合单因子指数、内梅罗指数和地质累积指数可知,衡水湖四周道路存在轻微的铅、镉和锌污染,岸带在靠近道路排水渠的表层土壤存在轻微的镉和锌污染。道路和岸带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小于150,表明衡水湖道路降尘和岸带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岸带表层土壤的铅、镉、锌和铁含量由公路至水面表现出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下层土壤的镉、锌含量显著低于表层土壤,表明岸带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对重金属都具有较好的截留效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湿地纳入城市公园系统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城市湿地保护管理方式。通过GIS 10.0和聚集度指数等对我国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现状、地理分布格局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我国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已有57处,基本涵盖了主要的湿地类型,并以河流、湖泊和人工湿地为主。66.67%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地级市,而一、二线城市仍较少,但县级市(县城)较多。我国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在地理空间上呈高度聚集分布,聚集度指数高达0.59;主要位于经济发展最快的山东、江苏和浙江等东部沿海省区,以及长江、黄河和淮河中下游地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高密度热点区域为长三角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此外,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速度比较缓慢,但已由东部逐渐向中西部城市扩张,并集中在主要城市群。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不足导致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已成为很多地区面临的共同生态安全问题,生态补水措施对缓解区域水资源危机、湿地萎缩、生态环境恶化等具有重要意义。但补水水量、补水时间、补水方式等直接影响湿地的水文过程、水质、生态系统结构和野生动植物生境。通过分析衡水湖生态补水的现状,对其生态补水在水文过程、水质和水鸟适宜栖息地影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未来衡水湖生态补水的管理建议。建议开展衡水湖生态补水策略模拟研究,重点关注生态补水过程对衡水湖水质、水鸟生境的影响,提高衡水湖水体流动性,控制最低水位,同时考虑周边渔业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驳岸提升方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园内具备比较完善的驳岸系统,也较早地应用了生态驳岸,但由于其建造于十几年前,且缺乏有效的后期管护,已经出现了诸如驳岸稳定性不足、未发挥应有生态效益、岸线曲折度低等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和系统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修复硬质驳岸、优化植物配置、优化岸线曲折度等生态驳岸提升方案,旨在为今后的湿地公园生态驳岸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