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65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港油田官142断块巨厚砂岩的储层流动单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黄骅坳陷官142断块中生界油藏为例,探讨巨厚砂岩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巨厚砂岩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包括两个层次,一为确定渗流屏障和连通体的分布,二为连通体内部储层渗流差异分析。研究表明,官142断块渗流屏障主要有泥质屏障、钙质砂岩胶结屏障和钙质砂砾岩胶结屏障3种类型。通过对连通体内部砂体渗流差异性分析,将连通体划分为3类流动单元。其中A类流动单元以粗孔、粗喉类型为主,渗流性能好,吸水强度大;B类流动单元储层为中孔、中喉型,渗流性能中等,吸水强度次之;C类流动单元储层多为粉细砂岩、砂砾岩或钙质胶结稍差的储层,吸水强度较差。通过流动单元的划分与研究,对预测该区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和优化调整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GPS测量数据的GIS数据库更新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土地利用GIS数据库更新中多源数据存在不一致的问题,使土地利用GIS数据库的更新更高效、科学、合理并且美观,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的更新方式和土地利用数据更新的实际需求出发,以GPS测量数据为更新源,建立GPS测量数据的误差模型,借助地图匹配的算法思想,提出一种GPS/GIS数据融合匹配的方法,在GPS点误差范围内建立误差缓冲区,按照距离最近、走向最接近的原则,把GPS点与GIS数据进行融合匹配,参与GIS数据的拓扑重构,达到GIS数据库的局部区域的快速更新。实验结果证明,本算法能使GPS点匹配简便快捷,提升更新效率。  相似文献   
3.
卢鑫  王庆 《四川测绘》2005,28(4):169-171,176
本文介绍了基于GPS-PDA的移动电子地图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与研究。主要讲述了在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下的电子地图的数据建模,地图功能的实现和相关算法。最后结合实例验证了该软件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RGMAP系统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RGMAP系统在崇阳县幅1:5万区调过程中的应用实践.阐述了数字区调过程中的数字路线、数字实测剖面数据采集以及室内数据整理、地质图编稿和专题图件制作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RGMAP综合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赵明  王庆  陈昕  鞠建荣  张凤梅 《现代测绘》2004,27(5):44-45,48
对矢量地图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图形拓扑、数据冗余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研制了基于AutoCAD2000平台的相关程序。  相似文献   
6.
本系统通过综合应用WebGIS、三维虚拟现实、数据库等技术,对中华文化遗产和旅游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构建了数字化中华文化遗产区域地理信息地图,并对部分文化遗产及景区的进行了三维虚拟数字化展示,为提升中华文化遗产数字化程度和文化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开辟了新途径,为探索具有产业化和示范性运作前景的文化旅游综合服务模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米兰河出山口冲洪积平原区场地地层主要由卵石、圆砾、砾砂、碎石、角砾组成。在河谷段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场地大部分地段地基土对混凝土有中—强腐蚀,对混凝土中钢筋有中腐蚀,对钢结构有中腐蚀。地基土10 m以内为强—中盐渍土。场地地基土适宜做为天然地基,需对输水管道采取防腐措施。基础形式可采用砂垫层基础。  相似文献   
8.
松辽分水岭东段白土山组成因与时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庆  杨景春 《地层学杂志》1995,19(4):287-290
综合考虑松辽分水岭东段地区白土山组的地层分布、沉积特征、地貌部位及第四纪以来松辽分水岭的演化过程、松辽水系的变迁,认为其为河流冲积物,形成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9.
新疆北部东天山十里坡地区近年来新发现了与玄武岩有关的自然铜矿化这一新类型。自然铜的赋矿地层-马头滩组中的赋矿玄武岩锆石 LA-ICPMS 年龄为307±4Ma,对应于晚石炭世,显示该套赋矿地层属于上石炭统。从该区自然铜赋矿火山岩所限定的时间看,成矿背景应属于后碰撞环境。东天山十里坡地区自然铜矿化的构造背景、成矿系统和矿化类型与峨眉山玄武岩自然铜矿化和美国基威诺铜矿床均存在差异,自然铜矿化的成因可能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最近50年来莱州湾东部典型砂岸潮上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不同时期测量和成像的地形图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综合使用野外调查、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方法,对最近50多年来莱州湾东部砂岸典型岸段(界河口—刁龙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近50多年来,莱州湾东部海岸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显著,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总趋势是风沙地、林地、耕地向养殖池及居民地转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该岸段潮上带风沙地大部分已为养殖池(塘、大棚)等所覆盖,在沿海防护林和海域之间新出现了一条平行于岸线、基本连续展布的水产养殖设施带,其外侧建有高出当地最高潮位的防浪堤。潮上带土地覆被的如此深刻变化,必然深刻地改变风暴潮作用时的水动力边界条件,导致风暴潮作用过程中沿水下岸坡—海滩—潮上带方向的能量分布发生调整,进一步会对海岸地貌及冲淤发生的范围、强度、性质和形式等带来变化。因此,大面积的潮上带土地利用可能是莱州湾东部砂岸,最近30年来海岸地貌冲淤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这为今后深入研究并预测该段海岸地貌冲淤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