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8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335篇
地球物理   314篇
地质学   675篇
海洋学   103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30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6篇
  1974年   16篇
  1964年   13篇
  1959年   14篇
  1958年   20篇
  1957年   24篇
  1956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太平洋沿岸厄瓜多尔南部和秘鲁北部沿海发展起来的较弱和暖的向南流动的洋流,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每年圣诞节前后,因此当地渔民称之为“圣婴”(西班牙语Elnino)。50年代以前,只有当地的渔民对此比较关心,因为暖洋流破坏了生态平衡,海中鱼类赖以生存的浮游生物由于海水温度的升高而无法繁殖,导致一些鱼类缺乏食物大量死亡,以鱼为生的海洋鸟类也遭厄运,渔民及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衡量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指标和方法,以便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定量工具。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和其博士生Wackernagel在1992年提出用生态足迹的方法,从生态学的角度衡量可持续发展。1生态足迹模型1.1生态足迹理论生态足迹理论是依据人类社会对土地的连续依赖性而定量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生态足迹的定义是: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消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土地面…  相似文献   
3.
在芝加哥,有一位名叫拉姆的女士是化妆品推销员。每天的午饭,必定会有大马哈鱼(即鲑鱼)下肚。将鲑鱼身上涂抹少许奶油,再放到烤炉里不断调节电磁热辐射量,很快就能烹饪出味美色香的精制鲑鱼。拉姆说, “根据补充营养的标准,鲑鱼肉能使人返老还童。”而且她一直在实践鲑鱼的美容效果。由鲑鱼的价值连城而引发  相似文献   
4.
通常,经济区划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 确定作为基础区的地域;2)按照基础区选择区划指标系统及其定量评价;3) 选择区域系统模式;4) 阐明课题建立算法,直接把基础区进行分类计算;5)解释已获得的结果,选出最好的区划方案和有关进一步改善工作方法的结论等等。基础区的范围视所要解决的任务性质而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国际构造图的创意及编制历史,揭示了该项工作对地质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它既反映了关于地球演化观念之变化,也反映了固定论地槽—造山带—地台说为活动论板块构造理论所取代的过程。 早在18世纪就有了编制地质图的最初尝试,但基本上是没有时代概念的岩性图。19世纪初,随着真正地质图的出现,地质学才真正成为科学。然而,普通地质图不能充分反映地壳构造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在大工业中心,人们的生产活动,导致了大气污染及气象状况的改变。近年来,在小气候研究中,物理——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这一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阐明地球边界层污染的形成过程,深入研究各种气象特征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研究细粒粉尘物质(黄地)在对称丘陵背风区沉降特征的风洞实验。注意力集中于黄土顺风越过丘陵的沉积模式是否具有波动的问题(可与著名的Karman 涡旋尾流相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再生沉积的最大值出现在紧接丘陵背风坡的下游一带,却未见沉积尾流。  相似文献   
8.
地球科学中的综合,这是把关于自然的科学改变成另一类物质客体,使其能体现地理系统的相互作用。划分全球地理系统有很多依据。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研究人员可划分出同类自然要素组合区(自然带,生物群落);自然要素组合不同类,但成因同一的地区(大陆,自然地理区,区,地方);同向物质能量流的地区(流域,生态系统)。划分地理系统不完全是主观过程。自然界的各种地理系统对人为影响反应。然而人们经常是不能把自然界连续的空间划分成对某类经济活动有反应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碳酸盐岩裂缝与岩溶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从构造与非构造作用角度出发,突出研究断层对裂缝的控制作用、断裂与岩溶的关系和裂缝与岩溶之间的关系,揭示碳酸盐岩裂缝与岩溶的发育规律。研究表明:构造裂缝为岩溶发育提供岩溶作用进行的有利通道,非构造裂缝则可以加速溶蚀作用的进行,促进岩溶的发育;裂缝与岩溶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高士英  王静曙 《海洋学报》1987,9(5):558-567
本文利用综合海洋大气资料(COADS)分析了西太平洋赤道地区风场的变化与埃尔尼诺的关系,发现埃尔尼诺发生前该地区纬向风有持续的东风距平,经向上有由赤道吹向高纬的经向风异常,造成了西高东低和赤道低两侧高的海平面分布.而在埃尔尼诺年该地纬向为西风距平,经向有由高纬指向赤道的经向风异常,造成暖水在赤道附近堆积.由此产生的开尔文波是东太平洋海面温度(以下简称海温)变暖的重要原因.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埃尔尼诺年西太平洋赤道地区两次西风距平的峰值,两次由北向南的越赤道气流和两次近赤道台风的高潮对应于东太平洋海温的两个正距平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