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质学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岩浆混合作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岩浆混合作用的研究进展,集中在混合作用的验证及地幔物质参与对混合作用的影响。从能量、物质运移的角度认识岩浆混合作用,以揭示上地幔、地壳的信息,并为认识区域构造一岩浆演化提供约束。综合归纳了岩浆混合作用主要的研究方法,系统总结了混合作用发生的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应用已有理论和数据进行简单的数值模拟,合理解释岩脉的不混合特征。作为壳一幔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阐述了岩浆混合与底侵作用的关系,并介绍了常见的岩浆混合作用岩石成因模型。最后说明了岩浆混合作用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白杨河矿床是我国类型独特的一个特大型铍、铀多金属矿床,铍矿物主要确定为羟硅铍石,铀矿物主要发现沥青铀矿和次生的硅钙铀矿以及少量的铌铀矿,伴生矿物主要是萤石。为恢复铀和铍的成矿过程,划分成矿阶段,本次工作通过系统采集钻孔中的萤石样品,进行了Sm-Nd同位素测年研究,获得了三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91±16Ma、265±33Ma和207±37Ma,代表了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萤石的形成;采集中心工地、新西工地和九号工地平巷内的沥青铀矿样品,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年研究,获得了~(206)Pb/~(238)U表观年龄237.8±3.3Ma、224±3.1Ma、197.8±2.8Ma、97.8±1.4Ma和30.0±0.4Ma,利用U-Pb表观年龄将铀矿化划分为四个阶段:中三叠世、晚三叠-早侏罗世、晚白垩世和古近纪中期。因此,白杨河矿床具有铍早铀晚的成矿特点,铀成矿经历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661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流体来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显微测温学和激光喇曼光谱方法,研究了661铀矿床与铀成矿作用有关的脉石矿物(萤石、石英和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结果表明,成矿早期脉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0~250℃,盐度为1.65%~3.44%(NaCl),密度为0.81~1.01 g/cm3;成矿晚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95~150℃,盐度为1.48%~1.64%(NaCl),密度为0.88~0.96g/cm3。这些资料揭示出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中等密度热液。激光喇曼光谱气相成分分析主要为H2O,未见其他气体成分。明显不同于岩浆热液矿床中的包裹体特征及其成矿流体的性质,结合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氧同位素及区域铀矿床成矿物化条件等资料,进一步分析推断成矿流体的水可能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4.
地幔柱及其成矿系统研究是当前地学领域的热点之一,在我国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发表了大量论著。但对环太平洋极性超级地幔柱成矿系统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作了简要论述:1)地幔柱研究历史的回顾;2)地幔柱类型划分与成矿场;3)常规地幔柱判别标志;4)环太平洋极性超级地幔柱的厘定;5)环太平洋极性超级地幔柱成矿效应;6)华南亚地幔柱与成矿;7)环太平洋极性超级地幔柱的动力学讨论。笔者认为,中-新生代濒太平洋洲际性成矿域及其成矿大爆发,导源于太平洋超级地幔柱对成矿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彩霞山铅锌矿产于塔里木板块北缘卡瓦布拉克-星星峡地块卡瓦布拉克碳酸盐岩地层中。区域上已发现玉西银矿、铅炉子铅锌矿等同类型矿床,彩霞山作为该矿带具有大型成矿远景的矿床(彭明兴等,2006),已成为勘探工作的重要对象。目前对该矿床的认识还存在以下分歧:①在成因上存在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彭明兴等,  相似文献   
6.
302铀矿床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与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302铀矿床规模大,垂幅深(达1000多米),是我国华南主要产铀花岗岩型铀矿床之一。研究表明该矿床的方解石是经大气降水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后的流体去气沉淀的;矿化剂∑CO2主要源自受控于岩石圈伸展导致的地幔去气,对铀成矿的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加入到贫矿化剂的地下水中以便铀元素迁移,另一方面表现在从成矿流体中逸出,改变热液络离子组成,导致铀沉淀成矿;印支碰撞运动使华南地壳叠加增厚,部分熔融含铀结晶基底,为产铀岩体提供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白垩纪-古近纪地壳拉张、岩石圈伸展所形成的深大断裂等不仅是矿化剂∑CO2主要通道,而且还是控制铀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新疆东北部乌伦古河地区位于天山-兴蒙造山系东-西准噶尔弧盆系,涵盖准噶尔洋内弧(萨吾尔山-加波萨尔岛弧)、科克森他乌-阿尔曼泰蛇绿岩混杂岩带、塔尔巴哈台-三塘湖复合岛弧带(卡拉麦里-莫钦乌拉岛弧带)等3个Ⅲ级构造单元(潘桂棠等,2009),属哈萨克斯坦波谢库尔-成吉斯到我国雪米斯坦-沙尔布提Cu-Au-Be-U成矿带(申萍等,2015)的东延,相邻的雪米斯坦山地区已发现有白杨河铍铀矿床等一系列的铀矿床、矿点和矿化点,乌伦古河地区虽未发现成规模的铀矿床和铀矿点,但已发现大量的铀矿化点和异常点,具有较大的铀成矿潜力。根据其铀矿化赋存主岩、矿化特征及控制因素,乌伦古河地区铀矿化类型主要见碳硅泥岩型、伟晶岩型、花岗岩型和表生富集型,其中以碳硅泥岩型铀矿化为主。  相似文献   
8.
共伴生铀资源的综合开发是近年来铀矿勘查的工作重点之一。湖南水口山铅锌多金属矿田中产有诸多铅锌多金属矿床,且这些矿床中均共伴生有一定规模的铀矿化,是开展共伴生铀资源综合开发的有利地区,但铀矿化的微观地质特征尚不清楚。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α径迹蚀刻、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对水口山矿田铅锌多金属矿床中的铀矿石开展了岩矿相学研究。结果显示,水口山矿田中铀矿石多具角砾状构造,铀主要以独立铀矿物(沥青铀矿和铀石)的形式存在,与石英、伊利石和黄铁矿共生,广泛分布在胶结物内,围绕早期硫化物及其氧化后的次生矿物生长,或切穿早期硫化物,少量沿微裂隙充填进入早期含黄铁矿硅质角砾中。铀矿化的产出特征及共生矿物组合揭示其应是铅锌矿化之后构造-热液活动的产物,矿质沉淀发生在还原、中性-弱酸性、低温环境中。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水口山矿田中的铀矿化具有一定的规模、较高的品位、成熟的开采利用条件,通过现有的地质工程,可实现对共伴生铀资源的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9.
661铀矿床铅同位素组成与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61铀矿床位于浙江省境内,是赣杭铀成矿带东段重要的火山岩型铀矿床之一,矿体赋存于晚中生代磨石山群九里坪组流纹岩中。对采自该矿的与铀成矿相关的方解石进行了系统铅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该矿床不同阶段方解石具有一致的Pb同位素组成和较窄的变化范围,暗示成矿过程中铅可能来自于同一的且较为均一的铅源,少量晚期样品仅表现为206Pb/204Pb的增大,指示后期流体可能通过淋滤作用加入了部分早沉淀的铀。通过与基底陈蔡群变质岩和磨石山群火山岩铅同位素组成对比发现,矿石具有与磨石山群火山岩一致的铅同位素组成和变化趋势。在铅构造模式和铅同位素Δγ-Δβ成因图解中矿石和火山岩均显示出造山带铅或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带岩浆作用铅特征,这与华东南地区的火山岩成因上主要由中下地壳熔融,并不同程度加入了地幔组分的结果一致。这些证据表明火山岩铅为该矿床的主要铅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