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测井-地震多属性密度曲线重构反演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波阻抗反演的分辨率,在密度资料对反演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从岩石物理性质-测井响应-地震响应角度分析,提出应用测井-地震多属性密度曲线重构技术合成拟密度曲线,其结果用全井连续取心样品测试分析数据验证的平均误差为0.05 g/cm3.应用反演效果分析表明,反演结果吻合率从重构前的78%提高到重构后的86%,密度曲线重构反演技术提高了反演精度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2.
油页岩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油页岩成矿作用研究中的关键方法和技术实现油页岩的综合识别与评价极其重要。油页岩识别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基于岩石学的地质识别、精确的地球化学指标识别、测井技术的垂向高分辨率快速识别和地震技术的三维空间定量刻画。先进的测试技术、创新的理论方法以及高品质地球物理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将不断提升油页岩从定性到定量预测识别的精度。油页岩成矿作用研究的关键方法是从古构造条件、古气候条件、古地理条件以及古湖泊环境等地质因素入手,探讨其综合作用下有机质来源、保存条件及成岩作用的变化,由定性向半定量—定量地精细刻画油页岩中有机质聚集过程,从而有效地预测油页岩的展布及其富集规律。由于文中材料以中国陆相含油页岩盆地的研究成果为主,而陆相成因油页岩的识别特征及成因机制可能与海相等成因存在差异,因此,仍需油页岩地质学家不断深入研究与总结。希望此文对页岩油、页岩气及烃源岩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稳定可靠的利用油页岩总有机碳预测含油率的模型,揭示中国陆相不同成因类型油页岩含油率与总有机碳的内在关系极其重要。通过不同类型盆地油页岩钻井取心测试的关键参数,结合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热模拟等学科技术,探讨油页岩含油率与总有机碳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盆地类型与沉积背景下发育的油页岩含油率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均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R2=0.81~0.97);中国陆相油页岩的成因类型进一步划分为5种类型,制约着含油率与总有机碳的内在关系;油页岩的升温加热模拟呈现3个失重阶段(温度<150、300~550、600~750℃),明确了含油率与总有机碳参数的物理意义;相同类型盆地与沉积背景下形成的油页岩具有相近的母质生源组合,从而具有大致相当的再生烃效率。中国陆相油页岩成因类型的细划、含油率与总有机碳物理意义的明确、油页岩再生烃能力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中国陆相油页岩含油率与总有机碳的内在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汤原断陷构造岩性复杂,岩性分选是本区储层预测的关键。采用测井-地震多参数属性提取对密度曲线进行重构,消除井壁垮塌、裂缝等因素的影响。利用层序格架内多参数井约束反演方法,将层序格架研究与储层反演相结合,对汤原断陷新安村组SX1R单元进行岩性预测,预测成果与实际钻井资料吻合较好,符合程度达到87.63%。通过层序地层格架的井约束反演得出高分辨率反演数据体,刻划出目的层砂地比与砂岩的空间分布,揭示岩性展布规律:砂体厚度中心主要分布于控盆断裂一侧的深凹陷带,砂岩主要分布于西部斜坡、东部边缘和中央隆起带。  相似文献   
5.
大杨树盆地岩性复杂,储层含有大量孔隙及裂缝,但是在该区油气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勘探方向成为研究区的重要问题。这里利用杨参1井测井数据计算了含气层位的阻抗,分析判断该含气层位AVO异常为第一类AVO异常。运用AVO分析软件处理杨参1井所在74号线的叠前道集资料,发现该含气层位AVO异常振幅为第一类AVO异常。运用AVO技术分析认为,杨参1井两侧存在范围较大的含气异常,而且存在含气性更好的第二类AVO异常特征。最后综合各类资料,认为74号线位于大杨树盆地南部坳陷最有利的勘探远景区,AVO异常特征段为下一步重点工作的地区,作为探井位置CDP3010附近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为精确揭示高精度层序内沉积体系的三维几何形态及沉积演化特征,采用小波能谱分析手段,建立准层序组的三种叠加模式,以小波能谱的准层序叠加样式、振幅谱尺度突变点以及能谱聚类规律划分高频等时层序; 结合地震反演、属性分析等手段,应用地层切片技术,对塔南凹陷南屯组SQ21 时期进行沉积发育史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及水下扇沉积,随着沉积物供给能量的减弱,沉积体系表现为一种沉积规模由老到新逐渐向后( 逆物源方向) 萎缩、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的时空配置关系,到最大湖泛时期湖相全区发育,扇三角洲和水下扇沉积规模萎缩至全区最小,水下扇是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二次搬运后再次滑塌而成。  相似文献   
7.
由于露头资料缺乏,银额盆地生物地层研究一直较为薄弱,钻井的地层时代划分及主要油气产层时代归属存在较大争议.为了厘清银额盆地钻井所揭示的油气产层的地层时代,本研究对位于盆地西部乌珠尔坳陷的蒙额地1井下部岩芯样品开展了孢粉学研究工作.根据孢粉类群及其含量的变化,划分了2个孢粉组合:Osmundacidites-Deltoidospora-nonstriate bisaccate组合和Classopollis-Cyathidites-Quadraeculina组合.第一组合中裸子植物花粉和蕨类植物孢子含量相当,裸子植物花粉中无肋纹的双气囊花粉出现最为频繁,且多样性较高,并零星出现有具肋纹双气囊花粉,蕨类植物孢子以Osmundacidites为主,其他常见类群包括Lycopodiumsporites、Deltoidospora、Neoraistrickia等,均为我国侏罗纪常见属种,孢粉组合指示的地层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也可能下延至早侏罗世中期,气候温暖湿润;第二组合以Classopollis的高含量为特征,Quadraeculina和Cyathidites较第一组合含量增加,且未出现任何白垩纪的特征分子,反映了中侏罗世晚期的孢粉组合特征,气候由上述的温暖湿润转变为炎热干旱.根据本文的孢粉组合特征,原依据叶肢介化石定为上二叠统的地层宜重新厘定为中下侏罗统.同时,厘定的侏罗系在整个中国北方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共同显示由早中侏罗世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与含煤岩系向晚侏罗世酷热干旱环境与戈壁沙漠沉积体系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贾建亮  吴彦佳  杨帝  秦建义 《地质学报》2022,96(11):3977-3993
在阜新盆地中北部西缘FY- 2井钻遇的下白垩统义县组首次发现火山成因古潜山油气藏,但其储层发育类型及油气成藏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利用岩石学、地震识别、U- Pb定年、储层物性评价、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手段,开展阜新盆地下白垩统义县组火山岩油气成藏机制研究。阜新盆地钻孔揭示的义县组岩石组合划分为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砾岩- 凝灰岩)、火山熔岩(玄武安山岩- 玄武岩)、沉火山碎屑岩(凝灰质砂岩)3种类型,呈现出中酸性到中基性的多期次岩相序列演化,锆石U- Pb定年指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形成于124. 8 Ma;义县组火山成因古潜山在地震剖面上表现出杂乱反射特征,古潜山岩体厚度超过800 m。义县组发育的粗安质角砾岩为中等—较好的火山碎屑岩储层类型,含油厚度为7. 25 m,孔隙度为5. 36%,渗透率为0. 026×10-3 μm2,储层孔隙类型以岩屑内溶蚀孔为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油- 源对比结果表明,义县组火山岩系原油与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下段湖泊相烃源岩具有相似的母质来源、水体盐度、降解程度及热成熟度,指示火山岩储层中油气来源于侧向接触的九佛堂组下段优质烃源岩。本文认为阜新盆地义县组火山成因古潜山油气成藏主要受风化淋滤作用改善火山岩储层物性、烃源岩- 断裂- 储层- 盖层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两个主要因素控制,建立了阜新盆地义县组火山成因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
谢文泉  贾建亮  刘招君 《地质学报》2023,97(7):2363-2377
多环芳烃(PAHs)是古环境、古野火以及古气候的重要地质记录,本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 MS)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中侏罗统石门沟组煤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检测出一系列二环至七环芳烃化合物,包括高等植物衍生多环芳烃(卡达烯、6- 异丙基- 1- 异己基- 2- 甲基萘、惹烯、西蒙内利烯以及二氢惹烯)和燃烧衍生多环芳烃(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荧蒽、苯并\[e\]芘、苯并\[a\]芘、茚并\[cd\]芘、苯并\[ghi\]苝和晕苯)等。这些多环芳烃的检出表明石门沟组煤沉积于具有显著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的微咸水湖沼环境,成熟度较低(平均随机反射率为056%)。石门沟组煤中高等植物衍生多环芳烃以极高的惹烯含量为特征,且存在较高丰度的西蒙内利烯和二氢惹烯,卡达烯丰度极低,反映出成煤期陆地植被类型以松柏类植物的针叶林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同时,煤中丰富的燃烧衍生多环芳烃证实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中侏罗世存在广泛的陆地古野火,较高的大气氧气浓度(256%)可能是该时期野火频发的一个重要诱因。本次研究为柴达木盆地中侏罗世古野火事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化石证据,也是对中侏罗世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陆相盆地深水环境是油页岩、暗色泥岩沉积区域,深水层序研究是勘探开发此类能源的基础工作.但深水沉积多为暗色泥岩沉积,很难准确划分多级层序.在松辽盆地3口全取心井、测井及测试资料分析基础上,发现在深水区域,油页岩层或生物富集层底界面、TOC、含油率、生烃潜量、氢指数、氢/氧指数突然增高点及沉积物密度突变小处、伽马测井坎值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