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287篇
测绘学   158篇
大气科学   179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665篇
海洋学   162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另一边的“三峡工程”举世瞩目的中国跨世纪工程——三峡工程已经上马,在其三大效益——发电、蓄水防洪和航运中,当首推发电效益。三峡建成后的发电能力,足以带动6300公里长的长江产业带的振兴和华中、华东的经济腾飞。据科学家预测,三峡大坝建成后的装机容量可达1300~180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占全国的1/5~1/3。无独有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地下水易污性编图及污染源分布图法进行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网设计。共设计了130监测孔,现有46个监测孔,另需要84个新的监测孔。按监测类型分为面源监测点22个,点源监测点87个,重点水源地与泉水监测点21个。按监测运行分长期监测点55个,流域普查监测点75个。普查监测点监测频率为1次/5年,长期监测点监测频率为1次/年。首期有针对性地在污染严重的柴窝堡新化厂排污区、乌鲁木齐河谷老排污区、米泉污灌区、米泉工业污染区、老龙河污染区取了25个污染水样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已经受到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3.
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水质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IS手段,利用欧洲方法编制的济南泉域岩溶含水层易污性评价图显示,济南泉域岩溶含水层总体易污性强,地下水容易受到污染。结合泉域污染源调查结果以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系统与水质监测网的现状,设计了51个监测点组成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网,其中地表水监测点6个,第四系孔隙水监测点8个,变质岩裂隙水监测点1个,泉水监测点4个,岩溶水水源地监测点6个,岩溶地下水监测点26个,并对其监测频率及监测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济南岩溶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济南岩溶排泄区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先用Cl-和NO3-浓度作为示踪剂分析补给区的大气降水输入,鉴别出西郊和平安店排泄区地下水没有被明显污染,市区和东郊排泄区地下水受到明显污染,污染主要来自当地浅层地下水或近地面土层。之后,利用西郊排泄区的测试数据进行了横向径流带的水-岩作用定量分析,与示踪剂研究结果一致,市区和东郊排泄区地下水被明显污染,同时提出地下水在径流过程中发生脱白云石化过程的趋势线。  相似文献   
5.
济南泉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系统地分析了济南泉域浅层地下水(第四系孔隙水)和地表水的水化学成分和氢氧稳定同位素,并结合当地地形和水文条件,研究了不同地段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不同补给来源,揭示了浅层地下水与岩溶水的水力联系,得出浅层地下水在市区和东郊以降水入渗补给为主;在西郊和平安店则以岩溶水顶托补给和地表水(河水和水库水)入渗补给为主、当地降水入渗为辅的结论。为保护泉水、优化泉域内地下水开采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浪谱模拟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1)对文献[1]的海浪模型的改进。(2)讨论如何利用已经得到的对应于某靶谱的信号谱,以得到新的所要求的靶谱对应的信号谱.  相似文献   
7.
声波在海底界面的反射和透射是海底散射、海底混响、海底目标探测的重要问题。利用Biot多孔介质声传播理论对声波在水-多孔海底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进行了分析,具体给出反射声波的反射系数,3种透射声波的透射系数以及声能透射系数随入射波入射角和频率(10~40 kHz)的变化关系,分析了各种透射波对透射声能的贡献。多孔海底介质参数分别采用Stoll和Chotiros给出的2组参数进行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8.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curves of four amino acids (glyucine,aspartic acid,glutamic acid and lysine)and the effects of existence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u(Ⅱ) on them.Both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of the amino acids on the kaolinite and that when the copper ion Cu(Ⅱ) exists belong to the Langmuir type.The slopes of these adsorption isotherm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Cu(Ⅱ) added.It can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formation of the type(Ⅰ) ternary surface complexes in these systems.The regular pattern of the effects of copper ion Cu(Ⅱ) on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of amino acids on the kaolinite is identical with that of its effects on the exchange and adsorption percentage E(%)-pH on the kaolinite in the same system.  相似文献   
9.
10.
Through field geological survey,the authors found that abundant thrust faults developed in the Longmen (龙门) Mountain thrust belt.These faul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ust faults and strike-slip faults according to their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characteristics.Furthermore,these faults can be graded into primary fault,secondary fault,third-level fault,and fourth-level fault according to their scale and role i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Longmen Mountain thrust belt.Each thrust fault is composed of several secondary faults,such as Qingchuan (青川)-Maowen (茂汶) fault zone is composed of Qiaozhuang (乔庄) fault,Qingxi (青溪) fault,Maowen fault,Ganyanggou (赶羊沟) fault,etc..The Longmen Mountain thrust belt experienced early Indosinian movement,Anxian (安县) movement,Yanshan (燕山)movement,and Himalayan movement,and the faults formed gradually from north to sou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