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文报告了一种产于黄海和渤海沿岸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都有很大变异的石花菜,经过定点、定期的周年观察,确定其为异形石花菜。文中提出并讨论了这种石花菜的形态变异与季节、年龄和习性间的关系并确认樊恭炬在1961年建立的葛氏石花菜新种不能成立,而仅是异形石花菜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2.
夏恩湛 《海洋科学》1985,9(6):55-57
一九八四年夏,受外贸部门嘱托,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日本客商希望在中国购买商品海藻所提供的样品。日本人民对食用海藻具有悠久的历史,每年对有食用价值海藻的需要量约一万吨干品,而日本本国的产量,仅能满足需要量的60%,其他40%的海藻则需要依靠进口。我们对这部分样品中较为完整的个体进行了鉴定,共有五个种,它们均属于红藻门。在这五个种中除了鸡冠菜Meristotheca papu-  相似文献   
3.
一百多年前,J. Agardh在研究一些热带和亚热带产的、当时被定为Sphaerococcus,Gracilaria,Hypnea或Gigartina等属中的一些种类的标本时,发现其中有些种类的藻体粗壮、呈灌木状、软骨质-角质,具刺,藻体上有疣状突起;在藻体的内部结构和生殖器官又与以上各属不同。因此,他在1847年创立了麒麟菜属Eucheuma。1852年,J. Agardh根据这个属植物体的外形是圆柱或扁压而将其分为两类,并报导了8种。1876年,他又  相似文献   
4.
根据Feldmann(1938)的评述,管枝藻目的系统分类研究工作始于Schmitz(1879),他首先创建了“group” Siphonocladaceae(发表名为Siphonocladiaceae)。又据Egerod(1952)的研究,Schmitz的“group”事实上只是一个科,Feldmann(1938),Fritsch(1947)及其他人把管枝藻目的创建者归诸Schmitz是错误的。Schmitz在此科中收容了法囊藻(Valonia),肋叶藻(Anadyomene),小网藻(Microdictyon),刚毛藻(Cladophora),硬毛藻(Chaetomorpha),黑孢藻(Pithophora),气球藻(Botrydium)和暂定的网叶藻(Struvea)以及他的新属管枝藻(Siphonocladus)。De Toni(1889)将Schmitz的管枝藻科的各属分散在Order Confervoideae的刚毛藻科的刚毛藻亚科(Cladophoreae)、绵枝藻亚科(Spongocladieae)、小网藻亚科(Microdictyeae)、肋叶藻亚科(Anadyomene)和法囊藻亚科(Valonieae)中。Blackman and Tansley(1902)简历管藻目时下分管藻亚目(Siphoneae)包括无分隔的种类和管枝藻亚目(Siphonocladeae)包括分隔的种类;后者由孢根藻科(Gomontiaceae),刚毛藻科(Cladophoraceae),环藻科(Sphaeropleaceae)和法囊藻科(Valoniaceae)等四个科组成。  相似文献   
5.
1.钩沙菜Hypnea musciformis是广布于世界温暖水域中的种类,各地的记录很多。日本藻类学家田中刚在“日本沙菜属的研究”一文中认为:著名的日本故藻类学家冈村金太郎以前报导的日本产的钩沙菜与世界其他各地产的不同,因而建立了另一新种,命名为H.japonica,中文学名称作冻沙菜。 2.冻沙菜创立后,除日本外,世界其他各地迄今没有任何报导,在田中建立冻沙菜这一新种前,我国广东省和香港地区也有钩沙菜的记录。解放以后,我所的工作同志曾采到大量的本种标本。为了正确 地鉴定这些标本的学名,我们参考了我所海洋植物标本室收藏的产于世界各地并被许多著名藻类学家所鉴定的钩沙菜标本。经过全面比较研究后,我们感到田中在建种时所提到的作为两种间区别特点的体形和体质,在世界各地产的被命名为钩沙菜的标本中存在着与冻沙菜之间的中间类型。最初,我们曾怀疑冻沙菜是否是一个独立种,但经仔细比较后,发现钩沙菜的四分孢子囊一般都集生在孢囊枝的中部或上部,在极少数情况下偶有下延的;而冻沙菜则极其规律地只集生在孢囊枝的下部或稍向中部延伸。因此,四分孢子囊集生在孢囊枝上的位置可作为两种间区别的主要特征。 3.根据两种间的主要区别特征,我们对国内外定名为钩沙菜的标本进行了重新鉴定,更正了一些国内外定名  相似文献   
6.
异枝麒麟菜的移植和人工栽培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5年5月从菲律宾引进了异枝麒麟菜(Eucheuma striatunl)并在海南岛进行了实验生态学和栽培方法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适温在26°C左右、光强在140μE/(m~2·s)左右时,生长较快,日生长率可达10%左右。经两年的实验,找出了适宜于海南岛区域的水下筏式养殖法,目前正在实验推广中。  相似文献   
7.
A 2-year study on Koppophycus alvorezii (Doty )Doty introduced to Hainan Island from the Philippines in 1985 showed promising results.The average daily growth in weight reached 10% at a favourable temperature of about 26℃.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imely cutting of the plant was an effective way to obtain new cuttings for cultivation and accelerate growth. New cuttings 0.05 kg in weight are suggested to be used as " seeds" and the old plant should be harvested. At present, artificial cultivation with a type of underwater raft applicable in places where there is strong wind will expand cultivation to more regions in Hainan Province.  相似文献   
8.
夏恩湛 《海洋科学》1985,9(3):62-62
果胞carpogonium:红藻门中藻类的雌性生殖器官。一般说,它的位置是在果胞枝的顶端。 受精丝trichogyne:在果胞顶端延伸出的一条长的丝体,便于精子附着,这条长丝就叫受精丝。 果胞枝carpogonial branches:只见于红藻门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整理中国沿岸产的红翎菜科的标本时,看到了一些在外形上与江蓠属Gracilaria中的红江蓠Gracilaria rubra C.F.Chang et B.M.Xia很相似的标本,但经过对其内部构造和囊果特征的详细研究后,确定它是属于红翎菜科Solieriaceae中厚线藻属Sarconema的种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