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海洋学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潮间带藻类具有与其他植物类群不同的渗透特性,其忍受海水渗透压变化的程度和相应的生理变化对潮间带藻类分布以及进行人工养殖密切相关。方同光等曾对青岛太平角的潮间带四种绿藻和一种褐藻的渗透生理及其在潮间带分布的关系做了研究。他们曾对石莼和鼠尾藻的光合与呼吸作用进行过测定。据报道,国外也有一些学者(Legendre1921;Hoffman 1929;Biebl 1938,1939,1952;Kanwisher 1957)先后就某些藻类忍受渗透压变化范围以及它们在各种盐度海水中的光合和(或)呼吸作用进行过一些测定。Von-  相似文献   
2.
用氧电极测定了8种近海底栖红藻在不同浓度人工海水中光合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红藻对渗透压冲击的抵抗能力差别很大,这可能与其分布在潮间带的范围比较广泛有关。光合速率多数在正常浓度的海水中最高。在溶液浓度下降时,光合作用急剧下降。这点与红藻大部分生长在低潮带和潮下带有密切关系。文中尚就三大类底栖海藻对溶液浓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进行了概括和比较,并联系其居住地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石莼属(Ulva)和浒苔属(Enteromorpha)绿藻的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于1997年下半年在大连石油庙海区采集石莼、孔石莼、砺菜、缘管浒苔、肠浒苔、管浒苔、刚毛藻等7种海藻样品,采用RAPD技术对大连地区绿藻门石莼属和浒苔属进行了初步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所试60个引物中有32个经扩增得到了237个多态片段。应用PHYLIP软件包,按照UPGMA法和N-J法聚类分析的结果均表明,缘管浒苔(Enteromorpha linza)与石莼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应深水探究其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4.
蜈蚣藻和管形藻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1997年9月在大连石庙海区分株采集蜈蚣藻、管形藻和舌状蜈蚣藻,采用RAPD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属于红藻门的两种藻类-蜈蚣藻和管形藻进行了分析,所试60个引物中,有21个经扩增得到了120个多态片段。应用PHYNIP软件,按照UPGMA和NeighborJoining(N-J)法分别构建降类图。分析结果表明,RAPD多态性提示蜈蚣藻和管形藻差异较大,应为两个不同的属。  相似文献   
5.
土壤水解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正确测量土壤酶活性是酶学研究的基础,也有助于提高对地下生态循环的认识。所以,本实验选择常绿阔叶林与杉木针叶林这两种重要林分的土壤,基于综合实验设计和数学建模的优化方法-响应面分析法(RSM),对酸性磷酸酶(AP)、纤维素二糖水解酶(CBH)、β-葡糖苷酶(β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这4种常见的碳(C)、氮(N)、磷(P)水解酶的荧光测定方法进行优化。实验根据Box-Behnken设计原理,选取不同的搅拌时间、静置时间和培育时间,进行三因素三水平中心组合实验,通过回归方程确定了最优的组合条件。结果表明:土壤样品搅拌16.48 min,静置0 min,培育4 h后进行测定为最佳实验处理参数。本研究得到的实验方法可以提高酶活性测定的效率,而且简便易行,可为亚热带区域的森林土壤酶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8种近海底栖褐藻在不同浓度的人工海水中的光合活性。结果表明其最高光合活性大部分处于0.75倍到正常海水浓度之间。呼吸活性一般和光合平行,但当藻体受渗透冲击明显伤害时,某些藻中呼吸作用发生不正常的提高。本文尚以各藻达到正常光合活性80%的浓度范围作为指标对所测褐藻对介质浓度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并与其所在栖息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