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海洋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7-10对山东南部近岸海域36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样品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29种,其中多毛类69种、软体动物15种、甲壳类35种、棘皮动物3种,其它类群7种。研究海域内IRI指数排名前3位的是寡鳃齿吻沙蚕(Nephthys oligobranchia)、独指虫(Aricideasp.)和背蚓虫(Notomastus latericeus)。研究海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932.3个/m~2,总平均生物量为8.2g/m~2。其中丰度的高值区分布于青岛-黄岛海域,低值区分布于日照及乳山湾南部海域,生物量的高值区分布于乳山湾南部-鳌山湾海域,生物量低值区分布于日照-胶南海域。在38%相似度水平上,取样站位可被划分为5个群落。BIOENV分析和RELATE检验结果显示,水深和有机碳质量分数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于2007年4月对山东南部近海进行了32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研究,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70种,其中多毛类87种,软体动物25种,甲壳类47种,棘皮动物7种,其他类群4种。排名前3位的优势种是背蚓虫(Notomastus latericeus)、东方缝栖蛤(Hiatella orientalia)和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丰度为1494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13.88 g/m~2,生物多样性指数H′、J′和d的平均值分别为:3.856、0.805和4.004。在30%相似度水平上,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可划分为4个群落。综合H′和ABC曲线的结果,山东南部海域底栖生态环境较好。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4年秋季(11月)在黄海海域所获取的大型底栖动物及环境数据,研究了黄海海域大型底栖甲壳类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特征等。调查海域共发现71种大型底栖甲壳类动物,隶属于32科45属,其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78inds./m2和2.33g/m2。IRI值最高的物种为太平洋方甲涟虫Eudorella pacifica。在23%的相似度水平上,可以将大型底栖甲壳类划分为六个群落。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太平洋方甲涟虫Eudorella pacifica丰度与水深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底盐呈显著正相关,与底温呈显著负相关。大型底栖甲壳类动物的物种数占比在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中变化不大,都在30%左右。BOPA指数表明,调查海域底栖生态环境整体良好,仅黄海中部和南部部分站位可能存在中度扰动;BOPA指数能较好地评价研究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8年5月胶州湾海域共计20个站位所获取的生物及环境数据,研究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特征。调查海域共发现大型底栖生物208种,大型底栖生物总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 654.38 ind./m2和1 024.512 2 g/m2,大型底栖生物物种数、丰度和生物量均呈现北部高、南部低的分布趋势;调查海域优势种以多毛类为主,IRI值最高的物种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香农维纳指数与ABC曲线均表明调查海域底栖生态环境整体清洁;在40%相似性水平上,可将调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划分为4个群落;底温和底盐影响调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丰度分布。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本研究基于2016年1月对黄海海域22个站位的调查,使用PRIMER 6.0和SPSS 17.0等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大型底栖动物共202种,其中多毛类104种、甲壳类48种、软体动物27种、棘皮动物8种、其他门类合计15种,多毛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是该海域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和总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 313 ind/m2和25.53 g/m2;优势种为中蚓虫(Mediomastuscaliforniensis)、薄壳索足蛤(Thyasiratokunagai)和浅水萨氏真蛇尾(Ophiurasarsiivadicola);在22%相似度水平上,可将调查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划分为4个群落。对比历史资料,发现近60年以来:远岸群落的优势种仍为冷水性种且组成基本不变;近岸群落的结构发生变化,优势种组成上多毛类增多,且多为小型个体种。本研究中,与大型底栖动物丰度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为Chl a含量和底温,与群落结构关系最为密切的环境因子组合为水深+底温。  相似文献   
6.
分别于2018年冬季(1月)和夏季(9月)对胶州湾进行了2个航次20个相同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287种.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026个/m2和378.0 g/m2,2航次的丰度和生物量均呈现由胶州湾中部向南北两侧增大的趋势.调查水域优势种主要为多毛类,但相对重要性指数(IRI)...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