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海洋学   4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灵山岛浅海岩礁区底栖生物的群落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海岩礁环境系高生产力区,在中、高纬度海域中,由大型海藻和大叶藻(Zosteramarina)所构成的初级生产力常为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数倍(Miller et al.,1971)。同时,此种环境又是以大型藻类或有机碎屑为食物的珍贵海产品鲍鱼(Haliotis)、刺参(Stichopus)、海胆(Strongylocentrotus)等的栖息场所和采捕作业区;还是一些优质鱼类星鳗( Astroconger myriaster)、鲈(Lateolobrax japonicus)等的藏匿场所和游钓渔业的渔场;重要经济藻类石花菜(Gelidium)等也在此环境中定着、生长。所以,浅海岩礁的资源开发前景很好。为了促进上述珍贵海产品的增、养殖生产和发展游钓渔业,有必要对浅海岩礁底栖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进行系统研究,以便为岩礁区的资源开发和海岸带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此,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1987年初步调查的基础上,1992年以灵山岛为点,对水下岩礁环境和生物群落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本文主要分析浅海岩礁底栖生物的群落特点。  相似文献   
2.
东海大陆架六放海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放海绵(Hexactinellida)又称三轴海绵(Triaxonida),或玻璃海绵(Hyalospongia)。主要特征是具有由三个互相垂直的轴所形成的六辐骨针。其他骨针的各辐间都以90度角或180度角相连接。骨针硅质,没有钙质或海绵质骨针。 六放海绵是深海动物,只有少数种类分布在大陆架边缘。许多六放海绵具有辐射对称的体制,并具有精致的结构,构成一个很特殊的动物类群。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1975-1976年进行东海大陆架综合调查时。在大陆架外缘,水深131-210米海域,采集到35个标本及若干碎片,共有4种,隶属于两科两属。其中三种,即欧氏偕老同穴,堂皇偕老同穴和饭岛围线海绵,是本水域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3.
李锦和 《海洋与湖沼》1987,18(2):130-137
1978年在冲绳海槽获得一块海绵碎片,后来在同一水域又获得许多不完整的标本及碎片。经鉴别表明,这些标本系单根海绵的新种——中间单根海绵。本文对其骨针作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并对许多微型小骨针作了扫描电镜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海绵的幼虫都营浮游生活,成体海绵则都营附着生活。本文仅讨论附着在码头、船舶和浮标等长期置于水下的物体上的;所谓污着性附着生物中的海绵。 我国海域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附着生物中的海绵种类很多。本文所用材料仅采自青岛、厦门、东山、香港、雷州、榆林、涠洲岛、白龙尾和西沙群岛,除作者采集的以外,还有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委托鉴定的标本。许多标本严重损伤,有的采集不完整或仅有几个碎片,给鉴定工作带来许多困难。经作者整理,已鉴定27种,隶属于钙质海绵和寻常海绵两个纲的13科17属,其中有5个新种,除日本毛壶外,其余21种都是我国海域的首次记录。本文对有关各种作了观察和描述,并对一些相近的属和种作了概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