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对象,但野生中华绒螯蟹溯河洄游过程中的摄食生态尚不明确。本论文以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沿其洄游路线设置3个采样区域,采集不同发育时期的幼体及其潜在的食物来源等样品。通过对比分析幼体及食源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对中华绒螯蟹溯河洄游期的食物组成及变化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从大眼幼体到幼蟹,碳稳定同位素(δ~(13)C)呈现逐渐变轻的趋势,氮稳定同位素(δ~(15)N)呈现逐渐变重的趋势。表明中华绒螯蟹从大眼幼体到幼蟹的发育过程中,随着幼体不断向上游江段回溯,食物中陆源物质的比例逐渐增大,食物来源由浮游性食物向底栖性食物转变,且营养级逐渐增高。综合分析证明,在生境多样化、食物来源复杂的河流生态系统中,δ~(13)C值呈现的是食物来源的区域性和特异性,可以识别中华绒螯蟹洄游过程中的食源变化。δ~(15)N值虽受到区域氮源以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仍能体现幼体发育过程中营养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牙鲆肠道内弧菌拮抗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营  王福强  王凡 《海洋科学》2003,27(3):43-46
根据微生态学原理,用普通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健康牙鲆肠道内的固有菌群。对获得的菌株进行弧菌的抑制试验,以筛选弧菌拮抗菌。用点种法初步筛选出6株对致病性弧菌有不同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G12,G13,G14,G15,G16,Y1-13)。进一步研究它们的抑菌活性,在上清液抑菌试验中,G12,G13,G14,G15,G16这5株菌均未表现出抑菌作用,表明它们的抑菌活性较弱,而且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Y1-13和弧菌混合培养实验中,弧菌的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弧菌的数量,表明Y1-13对弧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望通过生物学和鱼体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将其制成微生态制剂应用于牙鲆的养殖。  相似文献   
3.
分别用含1.6×109~2.0×109 个/kg的产蛋白酶益生菌Y2 -2,Y1 -13,Y2 -2和Y1 -13的混合菌剂及枯草芽孢杆菌饲料投喂4月龄的牙鲆幼鱼30d ,检测的结果 :(1)体质量增长实验中,Y2 -2组体质量增长最大 ,为19.16g±0.38g(P<0.05) ,体质量增长率最高为153.16 % ;Y1 -13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2)在盲囊和小肠后段 ,Y2 -2组蛋白酶活性分别为81.52U±3.10U(P<0.05)和63.20U±5.99U(P<0.05) ,酶活性增加率分别为10.8 %和21.1 %;在小肠前段和后段 ,Y2 -2组脂肪酶活性分别为255.06U±18.84U(P<0.05)和243.30U±15.00U(P<0.05) ,酶活性增加率为27.8 %和28.2 %;在小肠前段 ,枯草芽孢杆菌组淀粉酶活性为23.49U±0.96U(P<0.05) ,酶活性增加率为12.8 %;(3)Y2 -2组的肠道产蛋白酶菌数最高为6.87±0.37(P<0.05) ,增加52.5倍 ;Y1 -13组的乳酸菌数最高为3.74±0.36(P<0.05) ,增加7.6倍 ,其次为混合菌剂组 ;Y1 -13组有抑制弧菌作用 ,弧菌量降为3.91±0.37(P<0.05),抑制率为89 % ;实验组的肠道好养性异养菌数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对呼和浩特市城区形变监测,采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对2017年3月—2021年4月期间25景呼和浩特市城区Sentinel-1A数据进行时序干涉处理,提取了城区地表沉降信息,并分析了主要沉降中心沉降原因。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城区地表存在5个明显的沉降中心,整体地表平均年沉降速率3.65 mm/a,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5.50 mm,其沉降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Sentinel-1A数据具有时间基线短、影像数量足、数据免费等优点,利于InSAR时序分析,可满足同类城区地表形变监测工作,服务城市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欧洲某潮汐电站蓄水砂芯防波堤坝断面进行设计优化,从工程环境、设计要求、断面结构选择、结构稳定性优化、施工和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潮差、长周期波条件下石头围埝方案的砂芯防波堤坝断面满足该项目优化设计要求,该结构断面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由异常胃静脉引流所致肝岛影像学特征及其形成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异常胃静脉引流所致肝岛的影像学特征。结果:15例肝岛均境界清晰,异常胃静脉直径为1.5~6 mm。14例由胃右静脉引流,其中3例肝岛位于Ⅰ段,4例位于Ⅲ段,6例位于Ⅳ段背侧,1例位于左半肝;1例胃左静脉引流,肝岛位于Ⅲ段。15例中,11例呈肿块样外观(5例类圆形,6例楔状);2例位于Ⅰ段者与尾状叶形态几乎一致,且同时伴有尾状叶不同程度肥大;1例占据左半肝;1例沿引流静脉呈不规则“爪形”改变。结论:肝岛形成与异常胃静脉引流相关,充分掌握其影像学特征,即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