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7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受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的派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肖贻昌和助理研究员陆保仁,分别参加了联邦德国极地研究所和智利极地研究所1984/1985年南极夏季考察。这是他们在南极考察时的部分照片。  相似文献   
2.
黄海浮游动物的基本生态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海由于它在国防、水产、海运上的重要地位和在海洋学上的意义,解放后我国曾多次进行了海洋学综合调查、渔场调查、水产资产调查和污染调查。这些调查大都包括有浮游动物调查项目。日本历来的渔场调查和70年代黑潮国际联合调查,也有涉及黄海浮  相似文献   
3.
河口海区是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孳生的水域,也是许多水产动物的产卵、索饵场。渤海湾历来盛产食用贝类,又是某些经济鱼、虾类的天然渔场。但近十多年来,渤海西部主要鱼、贝类的产量逐年下降;探讨其原因时必然会考虑渤海湾的陆源污染是否已经危及饵料基础,从而导致渔业资源的衰退。本文试图通过查明渤海湾浮游动物生态现状,揭示陆源污染对其产生的影响,为评估渤海湾环境质量和采取渔业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一个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胶州湾内纺锤水蚤休眠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描述了胶州湾内双刺纺锤水蚤(Acrlia bifilasa)和太平洋纺锤水蚤(A.pacifica)卵的形态,揭示了底泥中休眠卵数量季节变动与种群数量变动的关系,并探讨了温度、盐度、泥覆盖等环境因子对休眠卵孵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海冰生物,主要指生长和繁殖在海冰表层、底层以及冰内的微型动、植物。从1847年胡克(Hooker)首次在南极海冰上发现硅藻,迄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南极海冰微型生物的研究大致可分两个时期: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为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侧重分类学和生物地理学方面;六十年代以后转到了以自然生态学为主兼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研究。近年的研究成果表明,海冰微型生物,尤其是硅藻,在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参与了南大洋和极区海域的能量和物质循环。这一循环系统的结构及内在关联可用图1表  相似文献   
6.
肖贻昌 《海洋科学》1987,11(3):71-71
海冰藻类常常是流冰的一个重要组分。近年,南极冰藻的生态学及其在南大洋总生产力中所起的作用,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有关学科的渗透和新技术的引用,南极冰藻的调查研究方法渐趋完善。本文简要地介绍已为西德等国公认和采用的南大洋威德尔海海冰生物的调查研究方法,并结合美—苏威德尔海冰  相似文献   
7.
胶州湾3种哲水蚤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胶州湾内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 Claus),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 Giesbrecht)和太平洋纺锤水蚤(A.pacifica Steuer)3种哲水蚤一年内的种群结构和种群数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并讨论了体长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