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滨海湿地是具有特殊水文、土壤及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蟹类作为其重要生物组成部分,在维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2年6月野外调查数据,结合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与冗余分析结果,同时构建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探究蟹类数量分布与关键生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蟹类共有5种,属沙蟹科(Ocypodidae)和方蟹科(Grapsidae),广泛分布于海堤向海一面的潮滩上,数量由陆向海总体减少,双齿近相手蟹(Sesarma bidens)是研究区蟹类的优势种。不同种蟹类生境偏好有所不同,双齿近相手蟹和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偏好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弧边招潮蟹(Uca arcuata)偏好互花米草和碱蓬(Suaeda salsa)混合生境,伍氏拟厚蟹(Helice wuana)偏好碱蓬盐沼,日本大眼蟹(Macrophthalmus japonicus)偏好光滩生境。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蟹类数量与植物地上生物量、植被覆盖度、相对高程呈现显著正相关性,与淹水时长呈现显著负相关性。偏最小二...  相似文献   
2.
以盐城湿地中的射阳河至梁垛河段湿地为研究区,采用水文地貌分类方法,将研究区划分为河口区和潮间带区;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利用1987年至2021年期间的7期遥感影像数据,研究河口区和潮间带区的景观格局动态和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7个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射阳河至梁垛河段湿地河口区和潮间带区景观的总体变化是自然湿地不断萎缩,人工湿地面积不断增大,河口区一直以自然湿地为景观主体,潮间带区的景观主体在2002年转变为人工湿地;河口区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较大,景观优势度降低,自然湿地斑块分布稀疏且形状不规则;潮间带区人工湿地斑块形状规则,聚集度相对较好,景观多样性较差;人类活动是导致射阳河至梁垛河段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政策导向型的滨海湿地开发等人类活动致使研究区的自然景观演变规律被破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