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0篇
  免费   1281篇
  国内免费   1564篇
测绘学   1317篇
大气科学   910篇
地球物理   1565篇
地质学   4195篇
海洋学   793篇
天文学   632篇
综合类   774篇
自然地理   689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55篇
  2022年   293篇
  2021年   351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381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533篇
  2013年   462篇
  2012年   484篇
  2011年   486篇
  2010年   535篇
  2009年   523篇
  2008年   556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433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揭示黑龙江哈尔滨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沼泽、林地和农田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差异,于2018年7月25日~8月2日,在湿地公园内,在天然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林地、旱田和水田中设置采样地,采集不同深度(0~10 cm、10~20 cm和20~3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不同采样地土壤指标存在差异;与天然芦苇沼泽土壤相比,其它采样地土壤的含水量明显偏低,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都明显偏小,水田土壤速效磷含量偏大;天然芦苇沼泽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都高于林地和农田土壤,水田0~10 cm和10~20 cm深度土壤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旱田和林地;与天然芦苇沼泽土壤相比,旱田土壤小于0.25 mm的小团聚体含量偏大,而其它采样地土壤的各粒级团聚体的比例变化较小,水田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比天然芦苇沼泽和旱田土壤低。  相似文献   
2.
本叙述了上海天台人卫激光测距站的时频系统。随着测距精度的提高,时频系统也要不断地加以改进,包括频率标准和时间同步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了便于大型软件系统的后续开发和用户软件系统的升级,介绍了软件系统在Internet/Intranet上更新功能或数据的原理和方法,并用C#.Net进行了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4.
隧道工程地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工程隧道实际,首先阐述了隧道工程的基本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然后针对隧道工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和可采取的工程措施,从大气降水、围岩稳定、围岩压力、洞口稳定、隧道比选等角度探讨隧道工程地质评价的主要方法和一般内容,进行隧道工程地质评价,为隧道施工、支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MATLAB语言特点和系统建模方法的基本理论.根据南海气象数据的实际建模处理过程,给出了建模的详细步骤及其MATLAB实现过程以及MATLABTM的主要实现程序.试验讨论和结果表明利用MATLAB语言可以方便地对南海气象数据用系统建模方法进行建模和处理,MATLAB在运用系统建模法处理南海气象数据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对地下水补给和更新能力的评价.利用环境同位素技术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和可更新性是当前较为新颖的方法之一.在西北干旱、半干旱的隐伏岩溶地区,地下水埋藏条件复杂,常规的地质勘探方法所能提供的水文地质信息有限,环境同位素方法在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及可更新能力方面发挥了优势,可对传统方法进行补充和验证.其结果表明,研究区隐伏岩溶水形成较早,且有大量现代水的混入,平均混入量为54%.说明区内隐伏岩溶水的补给和更新能力较好.环境同位素分析结果还显示,大岔河隐伏岩溶水为一相对独立、半开放的水文地质单元,其补给来源部分为流域内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部分为东南部三道沟岩溶地下水的补给;根据环境同位素EPM模型计算,地下水的滞留时间为36 a.地下水储存量为1.314×108 m3; 储水系数为7.29×10-3.这一结果与传统勘探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说明环境同位素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某滑坡稳定分析及处理方案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滑坡属于不良地质现象,是斜坡上的部分岩体和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某一明显的界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当高速公路不得不通过某一滑坡时,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和整治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祁临高速公路灵石至霍州段窑深沟大桥东南窑深沟滑坡为实例,根据勘察资料,利用岩土力学知识,在公路修好后并运行的情况下,计算出了其稳定系数和推滑力,又以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力学理论为基础,设计出抗滑桩和锚索抗滑桩等两种整治方案,经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eologic Time Scale (GTS) is a titanic scientific challenge that has been under way for two centuries and will require much dedicated effort in the future. Italy preserves a paramount stratigraphic record of Mesozoic and Cenozoic marine sediments that have been signific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GTS. The Italian stratigraphic record has been histori-cally important in introducing and defining the standard Chronostratigraphic Units (CUs) of the Neogene and Quaternary. Pelagic successions from Northern Apen-nines and Southern Alps have been used in the seventies for integrating the late Cretaceous-Paleogene Geomag-netic Polarity Time Scale (GPTS) with planktonic microfossil biostratieraohv and standard CUs. This was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gener-ation of GTS based on integrated magnetobiochronol-ogy. The middle Miocene to early Pleistocene marinerecord from Sicily and southern Italy has been funda-mental for establishing the recently developed Astro-nomical Time Scale (ATS). In prospect, there are many potentials still to be exploited in the Italian marine stratigraphic record for implementing the GTS by defin-ing GSSPs of various CUs, improving magneto-biochronology and extending downwards the ATS.  相似文献   
9.
Debris flow 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phenomena of natural hazards. Recently, major natural haz-ard, claiming human lives and assets, is due to debris flow in the world. Several practical methods for forecasting de-bris flow have been proposed, however, the accuracy of these methods is not high enough for practical use because of the stochastic and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debris flow.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has proven to be feasible and use-fill in developing models for nonlinear systems. On the other hand, predicting the future behavior based on a time se-ries of collected historical data is also an important tool in many scientific applications.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a three-layer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model to forecast surge of debris flow according to the time series data collect-ed in the Jiangjia Ravine, situated in north part of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The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debris flow using the proposed approach shows this model is feasible, however,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新研制的嵌入式时间间隔计数器,它可作为一种功能模块用于用户的设备或时统中,实现高精度时间测量。从基本原理、硬、软件和功能等不同角度对计数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在该计数器的研制过程中还开发了用来调试计数器和供计数器用户使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对此也作了简要介绍。最后,给出了计数器的设计指标和一些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