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往对灌河口附近海域进行地球化学调查发现,海底沉积物及海水质量总体良好,但局部沉积物中Cr含量高于一类标准,Cu、As、Pb、Hg等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个别重金属元素已接近一类标准最高限,存在潜在生态风险。为进一步了解其与人类活动是否有关,对灌河靠近入海口40 km长的河水进行了地球化学调查,发现灌河河水中Hg、Cu、Pb等重金属元素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现象。结合其他证据认为,人类活动不仅对灌河下游河水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还对入海口附近的海域环境质量产生了潜在威胁。借鉴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思路对灌河下游及入海口的重金属元素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如何降低、消除生态风险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灌河口外为粉沙淤泥质海岸,口外沙嘴发育,形成主、副槽,拦门沙浅区水深仅2 m左右,波浪掀沙作用强烈,水沙运动复杂。利用波、流共同作用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灌河口外拦门沙深水航道整治后水动力变化及航槽回淤,特别是台风浪情况下航道骤淤问题。研究表明:灌河口外海域动力条件、泥沙环境以及工程涉及问题复杂,双导堤配合航槽疏浚整治工程能有效发挥减淤效果,通过双导堤间过流断面积补偿能有效降低工程对新沂河排洪的影响,正常条件下航道开挖年回淤约190~330万方,台风浪骤淤约为180万方,建议导堤根部加高以减少口门附近航道回淤。  相似文献   
3.
灌河是苏北地区最大、航运条件最好的入海河流。重金属元素分析显示,灌河口表层沉积物中Hg、As和Cu的含量高于背景值;Pb和Zn的含量接近背景值;Cd的含量低于背景值。其中Hg元素出现了中等程度的生态危害性,而Cr、As、Cu、Pb、Zn和Cd等元素的生态危害系数均极低,整个灌河口潮滩地区并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重金属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4.
灌河口潮滩重金属累积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于文金  邹欣庆 《地球化学》2007,36(4):425-433
河口地区潮滩是重金属重要的"汇"。测定了灌河口(燕尾港)潮滩高中低滩的33个表面样粒度、重金属数据,研究了4根柱状样的重金属和粒度特征,利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富集指数法等评价指标,对灌河口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对其结果进行了相互比较和印证。分析结果显示,灌河口潮滩重金属的分布主要受水动力影响,特别是受粘土分布的控制。Cd与粒径Ф值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只有0.099,而与粘土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Hg的变化趋势恰恰相反,其含量随着距离河口距离的加大反而有增加的趋势;其他元素的变化趋势不明显。重金属元素Zn、Pb、Cu、Hg含量变化走势基本相同,用Li作归一化标准元素归一化后,所有重金属元素的归一化值变化波动范围均比重金属含量值明显收窄,波峰和波谷有后延的趋势。灌河口滩涂总体重金属环境尚可,但存在一定程度的Hg、Cu污染富集。柱状样Hg、Cu的地累积污染指数总体上均呈现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2011年10月对灌河口及其入海河段中潮带进行了11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0种,均为软体动物。潮间带优势种为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总平均丰度为92个/m2,总平均生物量为20.9 g/m2;入海河段优势种为中华拟蟹守螺(Cerithidea sinensis),总平均丰度为180个/m2,总平均生物量为52.5 g/m2。与邻近海域相比,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丰度、H’等都较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污染物敌敌畏、OCPs、SVOCs和重金属镉、汞、锌和总铬的浓度对生物量、丰度和H’有着显著或较大影响。研究表明,灌河沿岸4个化学工业园的排污及沿岸码头建设等对该海域产生了较大的人为扰动,已不适宜部分大型底栖动物的生存,需进行跟踪调查监测及时制定该海域生态保护、修复规划。  相似文献   
6.
灌河口北部海域氮磷营养盐分布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灌河口北部海域取样,分析讨论了灌河口北部海域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海域的富营养化水平和营养级类型。结果表明,整个调查期间,无机磷的含量相对较低,高N/P值显示磷可能成为该研究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调查海域近岸及附近海域营养指数E值大于1,处于富营养状态。营养级评价结果显示海域四个季节大多数站位处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状态。无机氮含量较高,灌河口附近海域普遍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夏秋季高于春冬季,是由于夏秋季陆源输送增大所致。  相似文献   
7.
作为地理学的入门性技术方法,经济地理区位分析无论是基本含义还是应用,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建模.都有大量的成果问世,已达到相对成熟的研究阶段.但灌河口的案例分析事实上昭示出了经济地理区位分析的新思路.本文将其归纳为经济地理区位分析的综合集成法,其基本含义是多时空尺度、多影响要素的综合集成分析.即不仅仅将经济地理区位静态地理解为一种相对位置关系.而是在考虑区位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的过程中进行经济地理区位的综合性分析,具体包括多要素综合分析法则、多尺度时空分析法则和多路径门户分析法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构了经济地理区位分析的理论框架,试图对经济地理区位(分析)这一地理学最为基本的知识、理论与方法,进行有一定新意的理论与方法论探讨.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灌河流域污染特征及污染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爱军  李冰  屈健  王水  高鸣 《湖泊科学》2012,24(4):535-540
基于2008年江苏省沿海地区灌河流域各城市污染源统计及调查数据,分析灌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来源构成和污染特征,对污染物入河量进行计算及修正.结果表明:灌河的CODMn入河总量为36944.2 t/a,氨氮入河总量为4366.5 t/a,总氮和总磷入河总量分别为6507.4 t/a、444.6 t/a,各污染源均主要来源于农业污染.同时,针对灌河流域的污染特征,明确各类污染源的治理重点,提出了污染控制对策,为有效保护灌河水环境质量,支撑灌河口和灌河沿线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老灌河阶地看黑沟大断裂的新近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厚云 《河南地质》2000,18(2):113-117
  相似文献   
10.
缺乏资料条件下倒灌河段流速的近似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灌河段受干流影响往往存在双向流动,其流速的确定与单一河道明显不同,对缺乏必要水文和地形资料的大量中小倒灌河段,使用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常常遇到困难.针对这一情形,本文采用物理模型,结合数学模型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提出了确定倒灌河段最大流速的经验公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工程问题中倒灌河段流速确定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