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子克拉通北缘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地质构造演化一直是地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报道了大别造山带红安地块康家湾混杂岩中榴闪岩岩块和含石榴子石白云钠长片岩基质中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康家湾混杂岩中榴闪岩岩块的原岩形成时间为1064±10 Ma,且经历了183±3 Ma的流体作用过程;中元古代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4.7~12.3)接近当时的亏损地幔值,指示榴闪岩原岩(玄武质岩石)可能来自亏损的地幔源区部分熔融作用;混杂基质中碎屑锆石年龄谱可大致分为2576 Ma、2065~1698 Ma、1071~560 Ma和254~156 Ma四组,暗示其物源可能主要来自于近源的秦岭-大别造山带前寒武纪基底;基质中最年轻的岩浆锆石年龄为~240 Ma,表明康家湾混杂岩的最终就位时间可能在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之间。综合秦岭-大别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本研究认为大别造山带红安地块与扬子克拉通庙湾蛇绿岩、神农架弧等共同构成了一套中元古代末期—新元古代早期岛弧增生造山体系,从而支持扬子克拉通可能由一系列微陆块逐渐拼合而成。  相似文献   
2.
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床是我国著名的水口山铅锌金银矿田内的重要矿床之一,是一处大型的隐伏铅锌伴生金银的矿床。迄今为止,据研究和勘探资料表明,地表以下1500m没有出露任何与成矿有关的岩体,致使其下一步的接替资源找矿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对其矿床成因和成矿机制的研究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  相似文献   
3.
左昌虎 《地质与勘探》2016,52(2):251-260
康家湾铅锌矿是一个大型多金属矿床,矿区内发育有大面积角砾岩。本文在详细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参照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该角砾岩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根据角砾成分和空间分布等特征,矿区内角砾岩可划分为层间硅化角砾岩(Qb)、岩溶角砾岩(Kb)、崩塌角砾岩(Ba)和断层角砾岩(Bf)四种类型。分析认为角砾岩主要由构造与热液双重作用形成,分别经历构造破碎、热液交代及后期岩溶改造三个阶段。矿体主要赋存于层间硅化角砾岩中,少量角砾状矿石赋存于岩溶角砾岩中。据上认为,该套角砾岩成因与康家湾铅锌矿具有密切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4.
康家湾铅锌矿是湖南省水口山矿田大—超大型隐伏矿床,近十多年来,矿床东部深处进行了大量地质勘查工作,矿床地质特征发生了变化,发现了第二找矿空间,新增铅锌资源储量规模达到中型。通过系统总结矿区地质特征,全面分析成矿地质条件与控矿因素,提出了“背斜+两刀”的成矿模型,升华了水口山地区铅锌矿床找矿理论,对成矿有利靶区进行预测,指明下步找矿主攻方向。研究结果认为硅化破碎角砾岩带仍然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兼顾探寻碳酸盐岩古溶洞、构造裂隙带中发育的小而富铅锌矿体,深部寻找矽卡岩型盲矿体依然潜力较大,铜等高温元素可作为今后重点勘查方向。同时,矿区东部新盟山等地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湖南常宁县康家湾铅锌金矿硅化角砾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德如  刘静  陈广浩 《地质科学》2002,37(3):356-364
湖南常宁县康家湾铅锌金矿床硅化角砾岩带由未硅化角砾岩—极弱硅化角砾岩—硅化角砾岩—强硅化角砾岩(似硅质岩)组成,产于侏罗系与下伏二叠系间的不整合面附近,角砾成份复杂,充填物和胶结物类型多样。随着硅化程度的加强,硅化角砾岩带SiO2含量变化大,最高可达95.34%,而Al2O3、MgO、FeO、K2O、Na2O、CaO、CO2和P2O5含量特别是MgO、CaO、CO2和P2O5含量明显降低,且K2O>Na2O,TiO2的含量显著偏低。硅化角砾岩带LREE/HREE比值为1.95~4.93,Ce(δCe=0.44~0.81)和Eu(δEu=0.58~0.89)均为弱负异常,属轻稀土富集型,但随硅化程度增高稀土元素含量显著减少:未硅化和弱硅化角砾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为(176.82~318.93)×10-10,与当冲组泥质岩配分曲线相似;硅化强烈的角砾岩稀土元素总量低,为(7.71~65.95)×10-10,与下伏栖霞组灰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极为相似。结合微量元素F、Ba、Cl、Cr、Ni、Sr、V研究结果及硅化角砾岩带自底部至顶部特有的下粗上细的韵律性层理构造,认为康家湾铅锌金矿床硅化角砾岩带是在地台体制向地洼体制转变期的大地构造环境下,由于地壳快速隆升,二叠纪灰岩、泥质岩、石英砂岩等岩石剥蚀,在古河流环境下搬运、沉积形成的。此  相似文献   
6.
康家湾矿床的节理在平面和各个中段的分布主要分为三期,通过对节理裂隙特征分析,认为节理具有矿液通道和储存空间的作用,同时矿体分布由于矿物差异发生分异作用。在生产勘查中,应注意区分对成矿有利和不利的节理裂隙,应用追索法对有利节理进行勘探,对节理裂隙发育部位进行有效支护。  相似文献   
7.
湖南康家湾铅锌矿床是水口山铅锌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发现较晚、埋深较深的隐伏矿床。作者对该矿2种不同产状的方解石进行了稀土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该矿与黄铁矿、铅锌矿共生的团块状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含量较低(4.11×10~(-6)~38.09×10~(-6)),并表现出LREE富集型的配分模式。胶结方铅矿和闪锌矿的脉状方解石,其稀土元素含量更低(1.52×10~(-6)~5.57×10~(-6)),大体表现出MREE富集型的配分模式,轻稀土略微亏损。2类方解石野外产状不同,稀土元素含量差别明显,REE配分模式也不同,暗示其成矿流体性质不同,流体来源也可能不同。这2类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亦存在明显差别,脉状方解石的δ~(13)C低于块状方解石,但其δ~(18)O明显大于后者。理论模拟结果表明,该矿方解石的形成是流体沸腾CO_2去气和温度降低造成的,此外大气降水的加入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团块状方解石成矿流体的可溶性碳以HCO-3为主,其δ~(13)C、δ~(18)O值分别为-4‰和5‰,是混入了45%左右大气降水的岩浆热液。脉状方解石的成矿流体是来源不同的岩浆热液且混入约10%的大气降水,其可溶性碳以H_2CO_3为主,δ~(13)C、δ~(18)O值分别为-6‰和5‰。  相似文献   
8.
选择康家湾大型铅锌矿的深、边部开展成矿预测,开展大功率充电等地面和坑道物探测量及电吸附、有机烃、热释汞等化探方法研究.通过多种找矿方法技术的综合运用,预测康家湾铅锌矿体至少延伸到11中段,而且从9中段向下有变厚、变富趋势;茭河口靶区的141线至151线以及155线附近的地下可能存在隐伏矿体,电测深异常显示,矿化深度大约在120~150m之间.以上部分成果已被探矿工程所证实.  相似文献   
9.
康家湾铅锌矿床位于湖南省水口山矿田,矿体主要产于二叠系当冲组下段泥灰岩、硅质岩与栖霞组灰岩的层间硅化破碎带中。根据矿物组合和穿插关系,可将该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石英阶段和方解石-闪锌矿-方铅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康家湾铅锌矿床黄铁矿-石英阶段的流体主要为中-高温(243~343℃)、中-高盐度(18.4%~33.8% NaCleqv)的流体;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石英阶段的流体为中-高温(278~352℃)、中-低盐度(1.1%~20.7% NaCleqv)流体;晚期方解石-闪锌矿-方铅矿阶段的流体为低温(125~191℃)、低盐度(0.2%~6.7%NaCleqv)的流体。其中,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石英阶段的流体发生了沸腾作用。激光拉曼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床成矿期的石英和闪锌矿中的液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_2O。H-O、S同位素研究显示,康家湾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并在运移过程中混合了大气水。结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氢氧、硫同位素特征,流体混合导致温度、盐度降低和沸腾作用可能是导致康家湾铅锌矿床成矿物质发生大规模沉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床位于湖南省常宁市松柏镇,在地表上没有任何矿化信息,是通过钻探发现的大型铅锌金银盲矿床。通过详查勘探,获得工业+远景铅锌金属储量139万t,金46t,银1600t及镉、铟、硒、碲、铊等伴生元素。开展矿床的地质特征研究,对研究矿床成因和指导湖南水口山铅锌金银矿田下一步地质找矿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