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16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涟源盆地区域地球物理、地质和矿产资料的综合研究,系统地总结了湘中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基底断裂——城步—桃江断裂两侧深部地球物理特征的差异及其对涟源盆地沉积作用、盖层形变、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控制特征,探讨了锡矿山F75断层的属性,在此基础上,重新厘定了该断裂在涟源盆地的位置,认为F75断层属盖层断层。  相似文献   
2.
响涛源—祖塔锰成矿带位于湘中地区,地处桃江成锰盆地中心部位,带内已发现多个大中小型“桃江式”锰矿床。在汲取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方法,对区内锰矿成矿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区内锰矿床的形成受到区域构造、同沉积断裂、古地理以及岩相组合等因素的控制,集中分布在同沉积断裂的西侧。锰矿赋存于盆地沉积中心亚相和过渡亚相中,呈NNW向连续展布。成矿带往东的边深部及赋矿向斜的核部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为后续的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3.
叶飞  潘文  尹廷龙  左勇  覃智贵  周灵  周宁  赵爽  刘健 《贵州地质》2020,37(2):138-143, 208
近期在开展1∶5万大坝场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印江窑上奥陶系湄潭组中发现了锰矿层。目前国内已有公开报道的奥陶系锰矿仅见于湖南桃江、益阳、安化、宁乡等地。综合分析后,认为该锰矿可与"桃江式"锰矿对比。鉴于黔东北湄潭组地层分布广泛,具有一定科学和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4.
"桃江式"锰矿赋存于奥陶系中统磨刀期组,作者通过对区域深大断裂、成锰沉积盆地、矿床地质特征和含锰岩系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揭示出其成矿物质来源于热水溶液.  相似文献   
5.
6.
城步周山铅锌矿床受控于桃江—城步基底断裂与次生顺层断裂组成的"入"字形组合构造,基底断裂为导矿构造,次级断裂为容矿构造;铅锌矿体产于棋梓桥组岩脆易碎容矿空间大的白云岩段顺层断裂中,为典型的地层+构造联合控矿,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产出,矿化蚀变主要有白云石化、黄铁矿化和硅化。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矿化类型、围岩蚀变、控矿因素、形成机理等的综合研究分析,认为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7.
根据桃江锰矿数个样品的显微鉴定、电子探针波谱分析和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等测试成果,划分了矿石的自然类型,论述了矿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各种有益、有害元素的含量等。从而对该矿作出了评价意见和结论——可作冶金和电池用锰。  相似文献   
8.
桃江-城步断裂带是湘中"拗拉槽"中主要复活断裂之一,由于多期复活,因此具有规模大、切割深、控岩控矿明显的特点,为湘中地区重要的控矿断裂带.北东段即指南西自安化廖家坪,北东至桃江板溪的走向长度约40 km的地段,该段主要切割了雪峰期及加里东期两个构造层,并有中-大型规模脉状锑矿产出,而正是这些脉状锑矿逐渐改变湘中锑矿储量的比例,通过对该锑矿类型、特征、控矿构造组合型式、锑矿成矿规律、成矿-找矿模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认识,并根据所建模型预测了大福坪锑矿和廖家坪金矿,经验证分别达到了中型及大型规模.  相似文献   
9.
桃江-城步断裂带是湘中“拗拉槽”中主要复活断裂之一,由于多期复活,因此具有规模大、切割深、控岩控矿明显的特点,为为湘中地区重要的控矿断裂带。北东段即指南西自安化廖家坪,北东至桃江板溪的走向长度约40km的地段,该段主要切割了雪峰期及加里东期两个构造层,并有中-大型规模脉状锑矿产出,而正是这些脉状锑矿逐渐改变湘中锑矿储量的比例,通过对该锑矿类型、特征、控矿构造组合型式、锑矿成矿规律、成矿-找矿模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认识,并根据所建模型预测了大福坪锑矿和廖家坪金矿,经验证分别达到了中型及大型规模。  相似文献   
10.
对湘中桃江锰矿废矿堆的废石进行了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分析。野外观察及分析结果表明:组成废矿堆的岩石主要是赋矿围岩中奥陶统黑色页岩和原生碳酸锰矿石。这些废石富含Cu、Pb、Zn、Cr、Tl、Sb、U等重金属元素。废石暴露地表而遭受风化分解,导致Sc、V、Cr、U、Cd、Th等重金属元素淋滤释出,在废石样品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迁移特征,且以V、Cd、U的迁移性最为强烈。此外,黑色页岩中Ni、Cu、Zn、Pb、Tl、Sb也明显发生淋失。这些重金属元素如Cd、Tl等毒性极强,进入矿区周围不断积聚,便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故对区内分布的废矿堆作为重金属污染源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